那年重阳节,河北文化名人一百多人齐聚平山县的光禄山,参加已经举办多年的第七届光禄山重阳登高活动。

  重阳节,我始终认为这是中国先民一个最浪漫、最诗意的节日。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心旷神怡,菊花怒放……值此良辰,若不去登高放目、驰骋神思,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

  从“登高”意义上说,这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国人历来有名山崇拜情结,以泰山封禅为甚,今人每逢九月九重阳日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

  记着有一句国外谚语:“两座山再近也走不到一起,两个人再远也有走到一起的可能”。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笔者这回真的圆了两“山”的相遇,这两山就是笔者和张文山。

  双山相见,两情相悦。多年前我在石家庄创办一张引领改革开放时代风气的《企业家报》,20出头的张文山从企业走进我们报社,那是“两山”初次相遇。他参与了一张报纸筚路蓝缕的初创岁月。90年代后他涉足中等教育,办起一所商务外贸中专学校,曾经与天津港合作办起海员专修班,学生毕业后就业没问题,自然报考者趋之若鹜,学校一度办的红红火火。十多年前,他走进革命老区平山县,迈出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第一步。

  河北省平山县城南3公里处有一座大山,就是这座光禄山;光禄山在清代被列为平山县八景之首。光禄山位属于太行山余脉,往东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往西是冀晋两省的太行山深山区。故此,地理位置异常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645583136870446.jpg

  (李禾作:光禄山一角)

       关于光禄山的得名:五代后唐皇帝李从珂即位后,不忘自己小时候放羊的平山县东南的山坡,于是下令对山上的山神庙翻建,并册封为“敕造金紫光禄大夫祠”,光禄山的名字由此而来。

  光禄山是有“红色基因”的:光禄山是华北军区(今北京军区)诞生地的旧址。解放前夕,我党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军区,1948年5月在此开会正式成立。刘少奇任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任第二书记。聂荣臻任华北军区司令员、薄一波任华北军区政委。?

  光禄山是太行山的浅山地带,山不是太高,但作为平原和山区的交汇地带无疑是巨大的天然屏障。站在山顶,借助望远镜可东望石家庄,西看西柏坡,华北军区建在此处,也是军事上的得力据点。

  张文山在文化界公认为文化名人、企业家、作家。经朋友介绍于公元2004年,又一次两“山”相会了!也许光禄山和张文山这两座“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前世情缘,所以才得以今生相聚!像一对分别千年的恋人,今生终于走在了一起,他们之间势必要演绎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传奇……

  相识文山,始知光禄。人们从张文山这里知其光禄山,识其光禄山。那些年有一位身穿迷彩服,宽宽的身材中年人,一派农民伯伯形象,一天到晚跟工人干活,同吃同住同劳动,风里来雨里去,泥一身土一身的,这就是大老板张文山。

  张文山胖胖的身材,极富战略家的眼光。他看中光禄山的历史积淀和对中国革命的红色贡献。世人少知这里曾经诞生了一位帝王——后唐皇帝李从珂,千古之谜——传国宝玉玺失踪案就与此山有关联……

  这里是抗战中华北军区诞生地旧址,聂荣臻、薄一波、徐向前、罗瑞卿、萧克等革命家在此太行山上指挥了许多大规模战役,更重要的是履行重要使命,拱卫了中央驻地——西柏坡的安全。

  光禄山,本来山不高,林也不密,水不深,名也不显,却在2005年,因为一位儒商作家的入驻而渐起涟漪,伴随着张文山的文学作品《光禄山传奇谜案》、《大唐末帝》等一批文学作品的诞生,小小的光禄山真正有了“灵”。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个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同样,这世上的名山大川本没有“灵”,真正有灵魂的人入驻其中,才会有“灵”,这就是刘禹锡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道理吧?人们说张文山就是那个给光禄山注入“灵魂”的人。

  宋代理学家张载曾正告天下学子,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儒家的理想,实现起来有点难。但像张文山先生这样为一座荒山“立心”,为一村之民“立命”,难道不算“万里长征从兹始”吗?我们有理由相信,张文山的“功”德还将继续下去。这种“功德”,不单表现在光禄山上的房子越盖越多,更是表现在光禄山的文化积淀和红色印记越来越厚。

  比如,关于华北军区司令部那几口窑洞,当年聂荣臻元帅又是如何在窑洞中“秉烛指挥,调动千军”来保卫西柏坡的呢?这其中的故事,绝对值得作家大书特书!

  光禄山在平山县南山坡村,此山村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的贡献,他们将永远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不管岁月如何流逝,政治风云如何变化,南山坡村都一直为曾拥有的光荣而自豪。这里是华北局、华北军区诞生地,也是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的诞生地。名不见经传的平山县南山坡村,在华北党政军史上应该有其浓墨重彩的一笔,晋冀鲁豫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在此合并,华北党政军的历史从这里掀开第一页。

  文山多次约我来看看,却一直没有机会。那天首访光禄山庄,真切领略了她的雄姿。我们乘坐大轿车从西二环入西柏坡高速,经平山东焦收费站,在驶入南山坡村的便道上时,向东南群峰望去,烽火台和几处红色楼顶与亭台依稀可见。无需介绍,这里应当是张文山用十多年的辛勤与汗水营建的光禄山庄!

  行至村东口,由青砖砌成的门楼上方显现“华北军区诞生地旧址”字样映入双目。当年为人民解放事业而浴血奋战、弹片横飞的画卷立即浮现在脑海之中!

  八年抗战中,平山人民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和牺牲。当时只有25万人的平山先后有5万余名平山子弟参军参战,“平山团”曾让敌人闻风丧胆,其中1万人战死沙场。为缅怀先烈,平山县那时正在建造”平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投资1.7亿的平山文化历史风情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后人,不忘初心。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似觉宽。

  笑拍红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元·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

  光禄山是历史文化名山,更是太行山红色的山。

  参加那天登高活动的文艺家们向光禄山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张文山赠送了书画作品,演出了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然后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部旧址和正在建设中的平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之后登上光禄山主峰眺望远方,瞩目大好河山,“到顶五十盘,红门起初步。回看下方人,已在云中住。”随后参观了光禄山的抗战地道和聂帅住过的的窑洞,这是华北军区在解放战争时为防空而挖掘的,岁月洗礼,让它们变得残墙颓壁,沧桑无比。

  盘山路上但见燕雀舞动在山峦之上,悬崖绝壁镶嵌于沟壑之间;灌木乔木争奇斗艳,羊肠小路环绕于奇石陡岩之间。大家登高上山即兴吟诵诗歌,颂赞人民战争红色经典。

  张文山在这里建起光禄画院,荟萃了一批省内外的书画群英。从停车场北口向西走去建有一幢二层小楼,风格精巧别致。光禄书画院就设置在这里,每年暑期,张文山还组织夏令营,让孩子们爬山、疯玩,接受红色传统教育。走进室内,是一个接待大厅,墙上挂满了一些名人字画,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副狂草书法条幅,仔细看来,原来是张文山先生的一首诗。

  “莫说青山无情意,化作枝蔓牵人衣。草草木木手挽手,恐君将要匆匆去”。张文山将这首诗的成诗原因告诉了人们。原来他前来考察光禄山时,不慎被山上的枝蔓拌了个跟头,摔得还真不轻,因此,摔出了这首诗的灵感。

  那天我向文山老朋友题赠一幅书法作品略表我的敬意:


  秋菊秋蝶无秋霜,光禄文山压群芳。

  手执朱笔写青史,空谷回廊曲悠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