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下午,应电影人孙海波之邀,前往北京内蒙古大厦参加《周恩来与乌兰牧骑》电影启动仪式。孙海波是内蒙古人,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一直留在京城发展,曾执导过《牛玉儒》、《生死时刻》等多部影视剧。他是我多年的好友,我们曾准备合作拍摄一部电视连续剧,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如愿,却结下了深厚友谊。

  据介绍,即将启动的电影《周恩来与乌兰牧骑》是一部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影片,该片的剧本我已先睹为快,这个创作项目已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推荐下,获得了中国文联重大主题文艺创作项目的支持,得到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专项资助。

  乌兰牧骑蒙语意为“红色的嫩芽”,寓指红色文化宣传队,诞生于1957年5月,由两辆马车、12名队员、几件简单的乐器组成,被誉为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自乌兰牧骑组建以来,周恩来总理就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和关怀,尤其是初创时期,周总理亲自安排乌兰牧骑的全国巡回演出,使乌兰牧骑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扎下了根,为乌兰牧骑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这部电影将艺术地再现乌兰牧骑队员和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立下的丰功伟绩,为乌兰牧骑精神谱写赞歌。

  在活动接近尾声时,我和扮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刘劲合了一个影。刚步入餐厅,编剧孙海波就指着一位开朗慈祥的老太太给我介绍说她是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建。

  其实我认识周秉建,知道她是周恩来三弟周恩寿的女儿,出生于1953年。因在周家六兄妹中年龄最小,排行小六。1968年8月7日,16岁的她插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伊高勒公社新宝力格大队,后调到西乌珠穆沁旗吉林高勒公社阿拉坦图大队,历任党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委员、自治区团委委员和常委。1975年之后,她在内蒙古大学攻读蒙古语文专业,是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团十大代表、中央委员。周秉建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女青年,受到青年人的敬仰和崇拜,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仔细一瞧,果然是周秉建。虽说我们四十年没见面了,岁月的风沙不但没有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反而把她淘洗得更加光彩照人了。我急忙走上前去,激动地说:周大姐,您好啊!咱们见过面。她用迟疑的目光看着我:您是?我说我是当年在朝鲜板门店接待过您的武立金呀,咱们还一起合过影呢!她边看着我边回忆:哦,想起来了,想起来了……

  那还是1977年5月12日,我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工作期间,接待了来开城访问的以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王铎为团长的中国赴朝友好参观团。周秉建是代表团成员之一。当王团长介绍身穿蒙古袍的青年女性是周恩来的侄女时,大家都以惊讶的眼神看着她,并鼓掌表示欢迎。会见结束,我们和参观团合影留念。那是一张珍贵的照片啊,至今我还保存着。

  周秉建一把拉住我的手,热情地问到都几十年了,您可好啊?我说很好!很好!我在朝鲜工作三年,大概接待了5个中国赴朝参观团,有广东、广西的,有江苏、安徽的,都留有合影,但我对内蒙古赴朝参观团印象尤为深刻,这大概是因为有你这个特别成员吧?”周秉建笑着说,当听说开城还住着志愿军,我们提出一定要去慰问。我记得那时你是一个最年轻的志愿军战士。我说是的是的,当时我才25岁。没想到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四十年了,我们由年轻人都变成老年人了。

  “他乡遇故知”是北宋人汪洙的著名诗句,也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四十年后再聚首,我们都非常兴奋,形同久别重逢的亲人。据了解,周秉建后来担任了内蒙古锡盟西乌旗团委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蒙古文学所副所长、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委员及副主任,并挂职锡林浩特市政府副市长。遵从伯父周恩来扎根内蒙古的教诲, 1979年她与蒙古族青年、歌唱家拉苏荣结成百年之好。1994年3月至今,周秉建任财政部财政监督司监察专员、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副主任、财政部离退休干部局巡视员。2009年,出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她为人热情、低调、朴实,总是重复着“我就是个普通人,我和别人没什么不同”。

  酒会结束了,大家互致祝福,握手惜别。看着年逾花甲的周秉建步伐有力、行走如飞,我忽然想起一句老歌词: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