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去了次台湾,非公务,只随性闲逛。回来后,有个印象挥之不去:无论大街小巷,只要有人际交往的地方,都会听到一个高频率词——“谢谢”,而对方一定回答“不会”(不用谢)。

有位大学生带着无奈和挫折去了台大。他本想去香港中文大学读研,因英文不过关被拒绝;又打算去英国,因费用太高而放弃,后来成为台湾向大陆开放的首届“陆生”。刚开始他感到最不适应的是台湾人太有礼貌,他甚至怀疑台湾人“很假”。接触多了发现,其实台湾人在家里也这么“假”,不管谁为家里做了大事或小事,成员之间都会说“谢谢”,没有人会觉得是天经地义的。受到慢慢的“教化”,某日这位“陆生”嘴里也自然蹦出了“谢谢”。回国后,朋友都觉得这哥们儿怎么变得这么疏远?干嘛说话那么客套?一家人这样客气干啥?他告诉朋友和家人,或许因为台湾的存在,能让我们看到中国曾经是个礼仪之邦。 

据说,世界上最会说“谢谢”的地方除了台湾,还有美国、日本。我在哈佛任教时住在离哈佛大学不远的一个小镇上,上班常坐一辆直线公交车去学校。一天早上,我看到前排有位母亲领着三个孩子。到站了,母亲先独自下车,对着司机真诚地说了声“谢谢”。接着孩子们挨个儿下车。第一个孩子照着母亲的样子说了声谢谢,得到母亲的赞许。第二个孩子急着下车忘了说,母亲拦在车门口,用表情和口型提示孩子,孩子恍然大悟,转身回去补交了“作业”。第三个孩子看到前面三位的示范,带着憨态做得很到位。车上的司机和乘客发出一片笑声和赞叹,还有人鼓起了掌,给这位母亲和孩子们点赞。 

初到美国,我在餐馆打工端盘子,也像那位司机一样,会收到热情的致谢甚至感谢卡。有时在家也会意外地收到寄来的感谢卡,比方我帮邻居老人铲雪啦,请老外朋友吃亲手做的中国菜啦……后来我也成了贺卡专卖店的常客,光顾那儿是种需求也是种享受。那里陈列着各种贺卡,其中感谢卡是最受青睐的一大类: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家人、感谢客户、感谢猫、感谢狗,还有以节日为主题的卡,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琳琅满目,任凭挑选。美国贺曼卡片公司(Hallmark Cards Inc.)创立于1910年,它正是迎合了这种文化,成为社会情感交流行业的领袖、美国最大的500家企业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贺卡公司。公司的拥有者唐纳德·霍尔被《福布斯》杂志列为世界上最富有的400人之一。如今贺曼公司每年要推出24万种新设计品种,用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畅销,小贺卡做出了大生意。 

当我在课上讲到国际礼仪规范时,一位学员跟大家分享了他当年应聘的经历。吴宏总裁大学毕业前向一家心仪的公司投递简历,当时有几十个人竞争,他过五关斩六将进入前三强,但录取名额只一人。做完最后一道面试后招聘负责人说:“你们三位都很优秀,回去等通知吧。祝各位好运!” 三天后,吴总接到了招聘方的短信:“很遗憾地通知你,你没有被录取。”他失望极了。当天傍晚,他又收到了“你被录取了”的短信。难道是“幻觉”?他电话去询问。原来参加复试的三人上午都接到了同样的短信,一个应试者没有回复,一个回复“拜拜”,而他回复了“谢谢”。” 

在你失望的时候,别忘了向让你失望的人说声谢谢。假如受冤屈时你还会坚持吗?著名学者、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的女儿也在哈佛教过书,虽然我们未曾谋面,而关于她和她父母的故事我听得不少。她的母亲是个美丽的英国人,为爱情嫁给了才华横溢的中国人。在半个世纪里,杨宪益、戴乃迭连袂将中国文学作品译成英文,从先秦散文到《儒林外史》、《红楼梦》达百余种。“文革”中,江青以“特务”罪名,将她囚禁了四年。杨先生的妹妹后来在回忆戴乃迭时说:“乃迭,我的畏友,我可敬可爱的嫂嫂,你离开这个喧嚣的世界安息了。你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谢谢’。甚至在‘文革’中关在监狱,每餐接过窝头菜汤,你也从不忘说‘谢谢’。现在,我要替我的祖国说一句:‘对不起,谢谢!’”

  有位医生用近三十年的时间研究“谢谢”的生理及内涵意义,他认为“谢谢”的发音从解剖学上来说有助于人体健康,说“谢谢”时嘴角向上,面部表情是“笑”的(和“茄子”的发音一样),腹部、胸部、颈部和颧部的肌肉皮肤会往上提。特别是把发自肺腑的感激大声说出来后,腹腔、胸腔里面的气通过气管从口鼻而出,也顺带把糟粕之气排出了体外。你对人家说完谢谢后,对方会以笑脸相待,笑脸看多了,阴阳调和机体气机顺畅,才不易生病。

 说“谢谢”的礼节还有几点讲究:
  1)目视对方
  表达感谢时,要专注地看着对方,假如服务生在你的身后,最好转过身来,   看着他说这句话,这也是绅士淑女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
  2)念叨名字
  在表示感谢的时,不要忘记对方的名字。“谢谢你”和“谢谢你,小张”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在你们还不太熟悉的时候。 
  3)谢有所指
  如果你一个劲地握住别人的手说“谢谢”,别人往往会不知所以然,这样会让你的感激显得空洞无物,最好具体一点,如:“我真的非常感谢您为我介绍了不少客户”。钟南山的一位弟子回忆:“我参加钟老师的博士生面试,他听说我从河南赶来面试,第一句话就是:‘这么大老远来参加面试,真是谢谢你了。’” 那声“谢谢”,让学生真的震惊了。

 

此文发表于《财富》杂志中文版“讲礼”专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