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称呼他们为岛人,是用了一个中性称呼,因为他们是一个岛国。其实他们的称呼挺多,他们自称为大和民族,东瀛人;但,这是他们给于自己的雅称;他们的鄙称要多得多,最通俗的称呼是:鬼子、倭寇……

        最先认知他们,是通过电影,是五六十年代期间的抗日影片,虽然也知道是演员装扮的,可,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对侵略者的反感,认为,日本人就是这个样:一群头戴铁盔、手持刺刀的强盗……对老百姓野蛮屠杀,被我们八路军打的狼狈不堪。

        稍稍改变这一看法的是在七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单位播放科技影片,是当时国际数控技术的参考影片,在影片中也包含了日本的机械产品;看到的日本人与我在故事片里的日本人不一样了:不算丑、也不算凶;再进一步,是看了日本进口的故事影片,这些影片有:金环蚀、追捕、望乡……这些基本改换了我对日本人原先的印象,至少在形象上。

        看到真实的日本人,是中日建交后,一批批地日本人,来到了中国。大连,是他们殖民四十余年的地方,来的尤其多,且多是老者,一个个衣装光鲜,常在一些老建筑前指指点点,那时,我们的城市建设,还没有起步。有一天,一帮日本人到我们厂参观,此刻,我看到,我看到他们的脸,一个个都是木然的不屑;那时,我们的设备还比较地落后。当时的中国,还不怎么开放,对外国人,不敢贸然接触,只是观望。

        正面接触日本人,是九十年代中旬,去日本研修;再进一步,是女儿嫁给了一位日本人,于是,对他们,我有了更深一点的了解。

        对于日本人,有人说好,有人骂坏;有些日本人自己也承认:他们有时受人欢迎,有时也令人厌恶。当然,无需赘述,岛人是当今比较受人鉴赏的人群之一;同时,也是最难读懂的民族。

        处事,与咱们比较奉行的难得糊涂相比,日本人则要实在些;在日本富山NTC研修时,我们的领班是夏川先生,与一般的日本人一样,见面、打招呼客气的很,可指导我们实习时,立马严肃起来,他提出:在实习中遇到所有的问题,都要如实地向他提出,他会一个不漏的给予解答;解答时,当我们听懂了,他很高兴,当看到我们有人面露疑惑,他则不厌其烦地重新再讲;假如您敷衍而不懂装懂,他会相当地生气。

        在婚事上,日本有着咱们中国的老传统风俗:结婚前,要提亲,其中的一个重要程序:需男方长辈去女方家。我的准女婿双亲已经过世,但仪式还要行使,于是,他便请他公司的一位副部长帮忙,副部长名大河,也是他的好友;贵客来了,我自然要尽地主之情,那天,特意请了个厨子,备了一桌好席,席上,为表现一下咱们中国人的豪气,我端起酒杯,做了个请的姿势,便一口干了,接着,把空酒杯向外一展,看到我一口干了,那位大河部长也毫不犹豫,端起酒杯,学着我,也一口喝下;此刻,我那准女婿大吃一惊,通过女儿告诉我,大河部长根本不能喝酒,果然,不一会,这位部长气息短促,其脸色开始由红转青,于是,一阵忙乱,牛奶、浓茶、咖啡……不一会,大河部长慢慢缓了过来,一场家宴,有惊无险,都说日本人特好面子,看来的确如此。

        但,假如您更能深入的了解一点日本人,就可知在他们谦恭的外表内藏有一颗好胜的内心。

        工作中,常和日本人打交道,确实感受到他们做事是很认真的。无论事情的巨细,都是一丝不苟。

        当然,有时甚至认真到愚腐、认真到畸形:发动战争认真,失败投降认真;杀人认真,自杀时也认真。

        记得一次,在富山一处工场的车间做实习;近中午时,车间进来两个人,从穿的衣着来看是他们本单位的人,径直地走到一名员工面前,推推搡搡地把他带到车间外,接着,两个人其中的一个二话不说,朝那员工的前胸就是一拳,被打的一个踉跄,坐在地上,刚刚站起,打人的上前,又是好几拳……打的人一声不嚷,挨打的人也一声不吭,我们几个中国人都看呆了;这时,有几个日本人走过,可根本都不正眼看,只是用眼瞟了下,装作没看见一样。

        这打人之事算是怎样的认真,真没法评说。

        日本人比较固执,用句俗话说:一根筋。

        我的外孙到了上学的年龄了;于是,我便对我那日本女婿开始了劝说,我解释道:中国小学启蒙比日本早;而且中国语学习好了,再学日语、英语都方便,还有我们老两口会对他做全日的照料……可他坐在在那里,一声不吭,如同老和尚入定;后来,我女儿也不翻译了,朝着我一个劲的摆手,我无奈。

        自然,外孙在日本上学了。

        及至后来,当我在视频上看到,外孙每天自己背着五公斤左右的书包,独自去上学,还有,到了中午,穿上长袖的小白大褂,一本正经地给同学分餐;而且无论到那里,即便来到中国,书包里都带着一本书,一有空就翻开,我无语。

        在日本,对教育极端地重视,教师也是相当地受尊重。

        日本人喜欢读书,而且喜欢读纸质书;图书馆也都修建的齐整、气派。

        认识一位日本书商,叫宫澈男,他来到大连后,我陪他去了我们大连的几个书店,也带他逛了几处旧书摊,他对我们的书店还算表示赞赏,但对我们的一些还没有打开塑封的新书,就被撂到旧书摊上当旧书卖感到十分不解。

        日本人的生活习性与咱们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就拿饮食来说,他们喜欢吃生,有时是活生生的吃,对于这类习性,真的不敢恭维,每次遇到此类情景,我都尽力回避。还有,有一位日本好友,他喜欢养鱼,家里有一个很大的鱼缸;一天,我去他家,忽然,发现鱼缸里有几条鱼不对劲,仔细一看,原来这几条鱼身上的鳞片已经脱落,游动起来也十分费劲,我喊他过来,他看了看,很难过地摇摇头,接着,便用小鱼网将鱼轻轻捞出,平平的摆放在餐巾纸上,排好,然后,放进塑料袋,封好口,平铺在桌子上,这时,他将肥壮的手放在塑料袋上,使劲地压了下去,前后左右的又揉了几下,然后将塑料袋扔到垃圾桶,很平静的拉着我去看电视了。 在日本呆的时间长了,有时看了日本人的一些行为,让人感到他们有点冷血。

        日本人特迷信,我觉得,他们的庙宇比中国还多;不用说每年的新年清晨,就是平常日子,逢开业、升学之际,他们都要去寺庙祈祷一番;还有,即便买一台车,也要先开到庙里,先请和尚“超度”一下。

        岛国的社会环境算是很文明,岛国的自然环境也很秀媚,岛国的人,那可谓是温良恭俭让;然而,在光鲜之下:也存在着黑社会,以及政客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有不良少年、颓废青年、流浪汉……

        富士山很壮观,可当您走近,会发现这里有一处自杀森林;樱花很美丽,可有时您会看到樱花树下有酗酒的醉汉。

        这一切,我们中国的学者,还有不少其他国家的作家都评述过。

        徐福的故事,岛人是认可的,但他们绝不承认是徐福的后人;他们的民间倒有一种传说,说他们是田横五百壮士的后裔。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他们十分崇尚,可惜,他们把中国的儒家文化弄扭曲了:中国讲究的首先是仁、义…..,而他们首先是忠、忍……,还有,他们偏偏不学习我们的儒家最讲究的扬善;后来,他们又学习西方文化,可,却疏忽掉了基督教的精髓:仁爱。

        “菊与刀”是美国人对日本人的总结;“丑陋的日本人”是岛人的自嘲。我们的许多文学家对日本也作了精辟的评析。早在三四十年代,我们的许多旅日学者就提出:我们与日本交往,那就要先仔细地研究日本;如今,我们国家领导人也一再强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我们常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我们的这位邻邦;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知:我们的这位邻居,可不是普通的邻居:发达的经济、尖端的技术、还有隐性的军事……

        当我们看到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字迹的赠品而感动的时候,也应牢记万忠墓前的碑刻:“永矢不忘”。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