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璇在哪儿?我估计没几个人知道,就连我这个老北京也没听说过。其实它离市区不过一百多公里,就在房山区。那里曾是妻子的同学叶老师抛洒了一腔青春热血的地方,现在老了,她想那儿,我们开车就去。

       听说叶老师要来,乡长老远就在半道等着接,他是叶老师的学生,我们汇合后,跟着乡长的车在连绵起伏的大山里奔驰,向着第一个目标——天璇景区。

       房山西南有个蒲洼乡,是北京市级自然保护区,它西北接河北涞水,东邻野三坡。这里植被丰厚,森林茂密,群山奔涌,自然景观独特。区内有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天璇就藏在芦子水村的大山里。

       我问为什么叫天璇?叶老师说就是一个大水窝,水窝有啥看头?在山里转了半天,审美疲劳已渐渐赶跑初来时新奇。我有点打退堂鼓,但闻声赶来陪同的老师盛情难却,况且,在这疫情蔓延的时候,要不是叶老师来,人家是不开放的。车队进入大游龙沟,道儿慢慢变窄,汽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颠簸着,时而与陡峭的山岩周旋,时而被两侧山崖垂下的荆棘藤蔓猛扫。又开了好半天,终于在山谷一个略微开阔的地方停了下来,“到了。”随着叶老师声音,大家纷纷从车里钻出来。我又酸又麻的腿脚终于接了地气。

      委屈的身躯展开,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蓝天澄澈,白云散淡,苍鹰在山间盘旋,鸟儿在林下谈天。草虫幽会,野蜂飞舞。笑语欢歌洒满山谷,惊动了活泼的小松鼠钻出树洞悄悄张望。惬意,爽!陪我们来的都是当年叶老师的同事和学生,如今小的也奔七十了。年长的一个老师已逾九旬。但在这里,腿脚比我利索。叶老师的话匣子一开,他们就有说不完的故事,不一会儿,我们就被一处绝壁挡住了去路,我想天璇应该就在眼前。天璇嘛,自然应该在上面,于是举目环视搜索。“注意脚下!”前面有人喊,这时我才发现几米远处的巨石下有一个洞,顺着洞里很陡的铁扶梯而下,眼前渐渐出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石窝,窝口椭圆,南北宽约有四十米,凭栏俯瞰,水窝很深,少说有三十米,让人胆寒,窝呈漏斗形,有弦纹,一望即知,是水冲击旋转而留下的痕迹,弦纹旋转而下到底,窝底有一潭清水,其深不可测。这就是天璇。

随行的一个老师此时成了导游,给我们讲了很多和天璇有关的故事,什么天上天璇星,地上天旋坑啊啥的,但我无论如何也难以相信,这么大的坑是水的杰作。从南到北,我走过祖国不少的山山水水,见过无数水潭,能把巨大的山石雕得这么深刻,这么精致,实乃奇观,大自然之伟力,又一次让我叹为观止。真是名副其实的天旋之力。天璇之妙在圆,当雄浑的大山挡住了奔涌而来的水时,水也聪明,不硬干,便用以柔克刚的谋略,在这里,它一次次华丽的转身,不停地转啊转,在这样的温柔面前,我想山是被感动了的,所以消骨揖让,将水抱在怀中,但水有自己的远见,并不迷恋在这温柔的陷阱,拼命地挤和钻,临走,留下了世间最柔美的螺旋形曲线。真奇怪,在光滑玄青的石壁上,那美丽的线是金色的,我想那一定是水的激情迸发时留下的旋律线。是从古到今,大自然弹奏天籁之曲的琴弦。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署消水瘦,寒潭静美。静能生悟,水在这里创造的奇观,让我一往情深,浮想联翩。

      就生命而言,人离不开水,那么,精神世界呢?难道我们就离得开它吗?在中国人的心里,水即人,而且是最为完美的人。不信,你听听,春秋时老子的声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他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而且它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在这里,老人家不是十分明确地在教我们应该做什么人和如何做人吗?与人为善,这是中华民族最为突出的美德。这善,其实就是仁人之心,就是大爱。而且老子还说:“夫唯不争,故无尤。”他说的不争是有为而不争,并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教诲。

      中国人知道成大事应有的品格,所以总是用滴水穿石教人懂得只有“持之以恒,目标始终如一”才能把事做好、做成的道理。并以海纳百川教人知道,为人应该有怎样的胸怀。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气神何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赤壁,我们能看见古代英豪的雄姿英发。奔腾咆哮,一泻千里,在壶口,我们能看见今天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从古至今,我们从未停止从水的身上去获取风骨与神采。

      世间最难以解开的谜题是时间,最难以驾驭的也是时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至圣的感叹教我们懂得了时不我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魂把酒:把我们从时光的麻醉唤醒。中国人最善于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懂得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具象化,教人惜时如金、“生无所息”、“寸阴是竟”。

   “半亩方塘一鉴开”,水是镜子;“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是新知。

      还记得格拉丹东冰峰那晶莹水滴吗?“它从雪山走来”,从涓涓细流到携手百川,一路高歌,奔向东海,奔向未来,这是水的抱负和远志。

    “无情未必真豪杰”,水从来不缺少柔情至爱。见过何鄂雕的《黄河母亲》吗?它就坐落在兰州市,黄河南岸滨河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红色的巨型花岗岩基座上雕刻着水波和鱼纹。上面是一个象征着黄河的母亲,她秀发飘拂,身躯颀长,曲线优美,微微含笑,仰卧于波涛之上。她的右侧依偎着一个象征着中华儿女的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顽皮可爱。千万年以来,黄河之水就是这样像慈祥的母亲一样哺育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江黄河,都是我们的文化根脉,是我们赖以成长壮大的民族之魂。现在我们长大了,别忘了,别忘了母亲的乳汁并非取之不尽。更不能忘了你曾经咬在母亲乳房上的牙痕。

      你或许不会想到,水还能教人懂得在沉沦的时候如何振作吧?你看,人从高处跌落,往往黯然神伤,而贵州黄果树瀑布之水,它从高出跌落反而神采飞扬。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不远千里、万里都要去一睹它的风采。

      我为自己的民族骄傲,我为自己的民族自豪。这是一个多么勤劳善良的民族、这是一个多么坚忍不拔的民族、这是一个目光无比远大的民族、这是一个不畏强暴又多情博爱的民族,可以说,中华民族群体优秀品格的铸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水文化的濡养。这是因为,水之形,至柔,但水之志,至坚、至强。水之情,至浓,而水之性则至雄、至刚。

      思绪归来,天璇之水不语。但你让四海之水在我胸中激荡。我也想对你说,我懂你,和我见过的水相比,你毫不逊色,在最大的挑战面前你不退,在最顽强的抵抗面前你不惧。你埋头苦干,初心不改,砥砺前行,一身浩然正气。千年、万年、竟至亿年。这是怎样无与伦比的坚毅,这不正是我终朝苦寻的精神图腾吗?众里寻你千百度,蓦然回首,你竟在这里。感谢你帮我把水之道的大门开启,让我懂了为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什么叫“道不远人”,什么是“天人合一”。

      山风骤起,藏着的乌云像听到集结的号令,不知从哪儿站了起来,天一下儿暗了。草木惊惶,鸟儿翻飞,一场暴雨将至,叶老师招呼着大家快跑。我不得不向引导我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的天璇道别,举起臂,双手相抱,一揖到地。


       2022年2月10日于北京为之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