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国各地经济建设受到极大冲击。当时市场物资奇缺,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几乎全凭票证供应。虽然当时“左”倾方针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在各地造成了严重危害,然而被卷入运动中的大多数人经过反思提高了觉悟,逐步对“文化大革命”产生了怀疑、观望乃至采取抵制的态度,使其破坏和危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由于延寿县的干部群众在各条战线上共同斗争和不懈努力,延寿县的地方经济建设在“文化大革命”中仍然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些成绩中不乏在当时从外地引进人才的功劳。


  百姓公认的“高级糖果技师”李和庭

  1965年,延寿县食品厂糖果车间投产。

  延寿县食品厂生产的糖果行销全国各地,受到了各地消费者一致好评。有此成绩,全赖于延寿县委在当时顶着极左思潮的影响,极力引进人才,发展地方经济的正确思路。也得力于“高级糖果技师”李和庭师傅的功劳。

  李和庭师傅原籍山东,解放初期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市秋林公司糖果厂学徒。当时的秋林公司还是“白俄”的企业家私人企业,公司员工中很多都是俄罗斯人。李和庭拜师于一个俄罗斯糖果师傅,凭着他勤劳肯干、聪慧好学、敢于钻研创新的精神,在秋林公司糖果厂逐渐成了技艺超群的技术骨干。

  李师傅身高1.80米,体态魁梧健壮,赤红脸上因小时候生过天花而长满了麻子。他有着山东人特有的豪爽倔强性格,处理人际关系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和人沟通。对于同事工作上的错误不会去委婉帮助,而是直接表示不满。这样他在工作的环境中,和同事的关系倍受冷落。由于上世纪70年代我国城市职工工资较低,而且工资停滞多年不涨,李师傅的月工资只有40元左右。他身体壮硕能吃能喝,这样他的家庭生活就有些入不敷出,为了摆脱这窘困的环境,李师傅有了到别处工作的想法。此时正好延寿县在县委的决策下,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四处招募能人,李师傅毅然将家搬来延寿,分配到延寿县食品厂负责筹建糖果车间,工资定为7级,月薪76元。这工资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了。

  敢于打破常规引进人才,而且给予高薪待遇,这在当时是以生产压革命,是要担风险的,可见当时的县委县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是下了多大决心。

  在县委直接领导下和二轻局所属工厂的通力运作,延寿县食品厂糖果车间短短几个月就顺利投产。投产后,李和庭师傅刻苦钻研,连续开发出小人酥糖、水果馅糖、酒心儿糖、大虾糖、宝石糖、桔子糖、高粱饴糖、奶糖等十几个品种。产品一上市就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当时延寿县有些单位的出差人员去北京、上海公干,回来顺便给亲友带回一些高档糖果,到家仔细一看,竟然都是延寿县食品厂出品的糖果!说明当时延寿县的糖果已经行销全国各地,就连当时哈尔滨有些大机关、大企业都到延寿县来采购糖果分给职工作福利。

  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当时在地方企业的职工只有工资级别(八级工资制)。在那个特殊年代,无论你有多大技能,在技术创新上做出多大贡献,也不可能授予你技术职称。李师傅为延寿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始终没有获得任何技术职称。作为一个普通的糖果工人,业内都公认李师傅是“高级糖果技师”。

  延寿县出品的糖果火了,工厂产值利税蒸蒸日上。延寿县委政府更加坚定了发展地方经济的信心。延寿县制药厂、延寿县电子元件厂就是在引进人才、发展地方经济的思路下陆续建立起来的。

  

        电子元件厂引进的“能人”孙德隆

  1970年初,县委决定由几位刚从北京清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延寿县的7名大学生牵头,创建延寿县电子元件厂,厂房临时借用县亚麻厂的一个车间。1971年4月迁出亚麻厂,迁到电子元件厂新址。当时厂区只有一栋平房,大学生们自己动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很快建起了一条生产金属膜电阻器的生产线。全年生产RJ0.5—2W金属膜电阻器14.5万支、RTX11-8碳膜电阻器43.5万支。

  当时,生产线上的设备都是大学生们东奔西跑搞协作加工、自己装配的,基本是手工作业,整体生产规模小,年产量只有一百万只左右。而且产品精度差,废次品较多。最为阻碍生产发展的是预备工序的生产,必须依靠外地协作配套,因此产品成本高,企业在微利甚至亏损中运行。

  要使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只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所以必须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转变,改造现有的生产线。但是,没有技术人才攻克技术难关谈何容易?要发展生产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因业务关系,电子元件厂业务员汪瑞经常去沈阳无线电一厂搞协作,认识了当时沈阳无线电一厂技术科的孙德隆。孙德隆是山东牟平县人,十四五岁就到东北学徒当工人。曾在锦州学院脱产学习,毕业回到沈阳无线电一厂工作多年。是一个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技术人才。虽然他已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但是工厂解决不了他爱人和孩子的户口问题。他爱人和两个女儿长期在山东老家生活,夫妻两地分居,生活的困难和不便可想而知,当时沈阳无线电一厂无力解决职工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因此,孙德隆表示,只要能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就可以到延寿县工作。

  延寿县委和县革委经研究决定接收孙德隆师傅到延寿县工作,可以全家一起在延寿落户。很快孙德隆和他全家都搬到延寿县来了。孙德隆也正式成为延寿县电子元件厂的一名职工。

  1976年春,工厂实施了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厂里主管技术的领导和孙德隆连续考察了天津、咸阳、广元、成都、上海等地的电子元件厂,这些工厂是当时国内生产电阻器的主要大厂,产品质量好,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通过设备考察,孙德隆认为完全可以自己动手进行生产线的设备改造。归来后,工厂用“考察报告”的形式向黑龙江省电子局提出一个技术改造方案。主要内容分两步走:第一步称之为“填平补齐”,即把生产线上还依靠外协加工的工序补上,电阻生产线从原料进厂到一切预制件、装配加工都在这条生产线上完成,形成一条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第二步称之为“锦上添花”,实现生产线的单机自动化生产,使效率大幅度提高,由原来的年生产金属膜电阻一百二十万支提高到一千万支。这个规划很快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当年就给解决了10万元的技改资金。

  当时县电子元件厂已经有了一个机修车间,车、磨、铣、刨等各种机床都有。孙德隆是一个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又会搞设计的机械工程人员,他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带领其他技术人员钻研奋战。由孙德隆设计的切铜带机、电阻帽自动冲压机(包括模具)、自动点焊机、滚镀机、离子甩干机、自动涂漆机、校直机、绕钨丝机、自动印字机等16台套电阻生产专用设备纷纷试制成功。使原来的金属膜电阻生产线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单机自动化生产。生产水平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具备了年产一千万支金属膜电阻的生产能力。技改后当年生产RJ金属膜电阻器225万支,产值455万元,利润25万元。1978年电子元件厂实行改革,生产迅速发展,生产RJ1-4-2-w金属膜电阻器802万支,产值1330万元,利润110万元。元器件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1980年在孙德隆主持下又更新改造了27项56台套电阻器生产专用设备,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产量大幅度增加。年产金属膜电阻器481万支,碳膜电阻器1039万支,大碳膜26.3万支。产值实现1513万元。RJ-0-125-2W金属膜电阻器经省中心测试点检验,噪声指标低于上海无线电一厂,温度系数指标超过部颁标准,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

  在此同时,电子元件厂和电子工业部四十九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研制出精密金属膜电阻器并投入批量生产。还引进了日本磁控测射交流激光刻槽技术设备,改进了RJ1-2W生产线的真空镀膜设备。全年生产电阻器2653万支,职工发展到358人。成为具有先进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能生产金属膜、碳膜电阻器系列产品的专业化工厂。

  引进人才引进了孙德隆,彻底改变了工厂局面。这一技改成果使延寿县电子元件厂成为黑龙江省电子工业战线上一支“技改之花”。孙德隆师傅在技改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光荣地评为黑龙江省特级劳模。

  

       药师史月兰

  史玉兰是辽宁省辽阳市人,在沈阳药学院毕业后,因爱人曾大夫是延寿县人民医院医生,所以来到延寿县工作,被分配到延寿县人民医院制剂室。

  史月兰药师天资聪慧,勇于创新,在工作之余总是研究药理组方。通过几年来的刻苦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中成药安脑丸、三鞭参茸固本丸这两种中成药。经过临床试验,这两种中成药配方科学,疗效卓著,投入市场后大获好评。经过国家药监局审核批准,现已载入中国中成药大典,成为全国知名的两种中成药。

  当时省内县级制药厂寥寥无几。因为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1970年延寿县成立了延寿县制药厂,史月兰药师任副厂长。在史月兰药师的主持带领下,县制药厂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相继试制成功并投产了红花注射液、人参精、口服蜂乳、鹿茸精、口服蜂乳胶丸、痢速宁(白蒲黄)、满山红糖浆、春雷霉素、灰黄霉素和拳头产品安脑丸、三鞭参茸固本丸等。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史月兰药师晋升为延寿县制药厂厂长。在她的领导下,制药厂争取到了省里给予的技改资金,进行了标准化技术改造,改造后制药厂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年产中成药68吨,蜜丸一次合格率100%,片剂成品率93.8%,产值202万元,利润30多万元。

  延寿县制药厂的中成药产品安脑丸、三鞭参茸固本丸由于疗效卓著,无副作用等优良品质不光受到国内的欢迎,而且也受到了国外的追捧,延寿县制药厂生产的安脑丸、三鞭参茸固本丸当时曾大量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延寿县制药厂的辉煌。

  由于史月兰药师贡献突出,被评为县和省级劳模。史月兰药师为延寿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0年,由于国企转制,延寿县制药厂整体出售给私企。史月兰药师在职清廉,无力买断工厂,只好下岗。此时大连旅顺口正好要建一座制药企业,史月兰就被聘为厂长去了大连。

  在大连,史月兰将这个新建的制药厂经营得红红火火,产品销售月月火爆,产值利润节节攀升。然而当地的管理者中有人排外思想严重,而且同事中也有人觊觎史月兰的权力职位,想取而代之,千方百计找毛病想拿下史月兰,然后自己当这个企业的领导者。他们这些卑鄙小人采取查账、审计、内审外调各种办法想在经济上搞垮史月兰,然而史月兰真是难得的清廉干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尽管他们使尽了卑鄙伎俩,硬是没有查出一分钱的经济问题和工作上的问题!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只好以任命干部的名义,另外任命了这个厂的领导,强令史月兰将工作移交。

  移交过程中,应收应付款中史月兰经手的一笔应付款是业务招待费,就是这笔招待费使史月兰的清名毁于一旦。

  业务往来请客招待必不可少,史月兰当厂长期间,都是在单位附近一家比较高档的饭店招待客人。这家饭店老板叫李某,是延寿县人,在延寿开饭店发财后去了大连重操旧业经营饭店。因为是老乡,所以招待费很长时间结算一次。史月兰到这家饭店想结清她经手的几千元招待费欠账,李某对史月兰说:“大姐,你以后不当厂长了,招待客人就得自己掏腰包了。我给你多开一千两千的好吗?”史月兰当时百般推辞,然而李某不由分说自作主张给多开了两千元发票。李某的意思是此款转至他饭店后存在饭店,以备史月兰招待客人用。当时史月兰是带着财务人员去的,此事不久事发,因涉嫌贪污触犯刑律,史月兰锒铛入狱!

  由于数额微小不够负刑事责任,不久史月兰获释,从此她赋闲在家。

  史月兰是一个事业心极强,工作欲极盛,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极为丰富,又清廉勤政的好干部,尤其是在改革大潮中贪腐严重的时代尤其显得难能可贵。这样一个为延寿县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好干部,延寿县人民不会忘记她,我们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祝福史月兰药师健康长寿,我们期盼她常来延寿做客,并为她祈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