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延寿,是三五九旅在1945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公历1946年在1月24号)解放的,随即就建立了人民政府,延安老干部粱铭德任县长,那时我爸爸是县委委员,回家常给我们讲老干部的英雄事迹。爸爸说,这个粱县长30年代在上海曾是周副主席领导下的“特科”队员,处决出卖我党领导人澎湃的叛徒白鑫时,他是其中的一员;1934年夏天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更加残忍地围剿中央苏区的“铁桶计划”,由我党朋友莫雄先生火速转给那时的情报人员粱铭德,他马上用密码发给中央苏区,为了更加保险,他又把情报用化学胶水写在四本学生字典上。动身前往苏区,先是装扮成教书先生,日夜兼程,后为了通过匪区,他自行用石头“磕”掉门牙,扮成乞丐,终于把情报送到周副主席手里。

  这时,由于上海的临时党中央撤至苏区,博古、李德、王明等人剥夺了毛委员的军事指挥权,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梁铭德又送来了围剿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鉴于事态严重,苏区临时中央开会决定马上转移,去湘西和红二、红六军汇合。于是1934年10月,8万6千多中央红军开始西征——即是悲壮的长征开始。

  ——这是几十年前爸爸讲的粱县长的故事,后来听说毛主席曾经表扬过粱县长对革命事业的贡献。

  后来上学了,读到了有关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书籍、影视、戏剧,无不感慨惊叹,为之落泪,从而也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辉煌事业。于是我入党,努力工作,直到退休,还在鞭策自己。

  但是,我知道人们常讲的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记录,是指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1日跨过于都河,在“送郎西征去打仗”歌声里离开苏区,一年后的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7天,经过11省到达陕北三军会师的两万五千里征程。而详细的报道史料,总觉得读到的不是那么全、那么详细。

  感谢一年前,有幸加入了月楼董事长创办的银河悦读平台,学到了知识,了解到很多的历史往事,特别是去年开始的百面战旗红大型纪实文学活动,我读过每一篇,都是热血沸腾,感慨颇多,先辈的英雄往事是座座丰碑,让我们活着的人心灵震撼,就连我一个退休多年的人也在考虑怎样把余生献给先烈的未竟事业。

  春节前,读到了罗援将军的文章《生死攸关战乌江》,一下想到了儿时爸爸讲的解放初延寿县粱县长的故事。

  原来长征伊始,就已经是惊心动魄,关系到革命事业的生死存亡!

  从史料上得知那些井冈山斗争的往事,敌人几次围剿均在毛委员高超的游击战争策略指挥下宣告失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前边捉了张辉瓒”,这些喊声鼓舞着苏区的军民,是毛委员反围剿斗争胜利的真实写照。后来,上海党的中央机关撤到苏区,王明、博古、李德执行了一条盲动左倾路线,排挤了毛委员的正确路线,导致在蒋介石反动势力大军压境面前慌了手脚,逼迫中央苏区不得不走上了长途艰辛的西征之路。

  红军西征是迫不得已的撤退,蒋介石的反动军队围追堵截,导致湘江血战七天七夜,我红军八万六千多将士用几万生灵代价,杀出血路,突围后仅剩三万多人!这鲜血尽管染红了湘江水,却没有唤醒李德、博古们的良知,还在坚持西去湘西的错误主张!

  湘江血战,几万人的生命代价唤起了当时三人团当中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深思,觉得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带来的被动、挨打,给敌人留下了充足的围堵时间,广大指战员在残酷的流血牺牲面前想起了井冈山反围剿,想起毛委员,为此,周恩来朱德等人建议,召开会议。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黔东南的黎平召开会议,总结了湘江战役经验教训,听取了毛泽东的“避实就虚”的作战策略主张,否定了与湘西的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会师的错误路线。会议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同意了毛委员提出的、并经过实践有效的“避实就虚”的军事斗争策略。

  为此,红军主力部队向黔北挺进,直逼乌江,但这时也发现蒋介石已命令多路国民党军队和川、桂、湘、黔的军队围追堵截红军,黔军候之担部队已在200里的乌江组织起长蛇阵。在这命悬一线时刻仍处于红军“指挥”位置的李德已无计可施,博古甚至认为“王家烈的部队难以突破”。

  黎平会议后,周恩来、朱德指挥红军,运用毛委员的“避实就虚”的战术转战黔西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实践证明,李德、博古的左倾冒险给红军带来的是几万人的生命代价,为此,“让毛委员回到红军领导岗位上来”的呼声已是红军广大指战员的共识。

  但仍然握有红军领导权的李德、博古仍坚持北上入湘西。

  这正中蒋介石下怀,他马上又调整军事部署,调动多路国民党军队,妄图在乌江南岸,置我三万多红军将士于死地!

  在这危险时刻,周恩来、朱德等一些政治局委员于1934年12月31日在瓮安县猴场又一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经过激烈争论,最后否定了李德、博古的错误主张,重申了黎平会议决定,做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

  这次会议的最大意义,基本上结束了“三人团”的军事指挥权,初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以后的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

  罗援将军的“生死攸关战乌江”,讲的就是这次会议后,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红二师、红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率部从翁安猴场风雪冰霜七十里,急行军赶到乌江中游江界河南岸渡口,到达江岸的正是红四团的一营一连指战员。

  正是这一连勇士创造了突破乌江天险的惊心动魄的战斗胜利的英雄往事!

  罗援将军的文章《生死攸关战乌江》名字就很精彩,整个战斗过程,扣人心弦:18个勇士用三个竹筏渡江,结果中途还有一个竹筏返回,另两个失去联系,将军这里留下了伏笔,但初读令人揪心。然而,乌江一定要渡,这是毛委员险中绝妙的一棋,耿飚团长和杨成武政委,深知毛委员棋意,命令一营出动60张竹筏,仍以以一连为尖刀连,三张竹筏,17勇士为强渡先锋,枪声爆豆,火力焦灼,这时突然对岸杀出一支队伍,接应渡江17勇士。原正是连长毛正华率领的两只渡江的竹筏!内外夹击,打乱敌人阵脚,一阵激战,黔军已不见踪影!

  夺取了江界河渡口迅速架起了浮桥,与此同时乌江的其它渡口也迅速被红军夺取,为军委纵队和三万多大军过江争取了时间。当国民党反动军队薛岳部赶到乌江边时,我军一进去军黔北,逼近遵义。

  为了表彰夺取江界河渡口的胜利,红一军团授予红四团三连连长毛正华三等英雄奖章,授予一营长罗有保、二连长杨尚坤、指导员王海云等22人为“突破乌江战斗英雄”称号,红二师红四团一营一连为“渡江英雄模范连”。

  1934年末,西征红军突破乌江在红军长征史上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红军湘江血战伤亡惨重,李德博古不但不吸取教训,仍然坚持去湘西的错误路线,这时的蒋介石已调集几十万军队妄图在湘西置我红军于死地。在此生死存亡,面对胜败难略的时刻,毛主席的大智大勇,指挥若定,大胆提出“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指挥红军突击黔北薄弱之处——突破乌江!

  正如罗援将军所说,关键时刻需要非常人行非常之策,拼非常之勇!历史已经证明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都是他老人家力挽狂澜,运筹帷幄,中国的革命航船才得以乘风破浪驶向胜利的彼岸。

  红军进入黔北到遵义会议前,仅五天时间就击溃黔军四个团、两个营达4000多人,缴获颇丰,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实践又一次证明毛主用兵如神!

  1935年一月初,中央红军攻克遵义,15——17日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周恩来朱德和党内一些同志与李德博古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危险的指挥给红军战略转移造成了巨大生命代价和革命损失。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终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

  会议后,原决定的经黔北奔川南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因土城一役受阻,毛委员决定一渡赤水,进入川黔滇三省交界地区,在这里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陈云提出为了落实遵义会议决定,建议由洛甫接替博古的党总负责人,并提议毛泽东进常委会。

  1935年2月,到云南省威信县扎西,在这里由陈云同志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落实了遵义会议的一些决议事项,通过了一些重大决议文件,其中主要一条即是确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挥红军军事斗争的总路线;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为最高领导机构。

  扎西会议后,红军在毛委员的指挥下,四渡赤水,与几倍于己的敌人运用运动战术,粉碎敌人的尾追围剿,不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还把敌人打得蒙头转向,拖得疲惫不堪!

  树立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挥红军军事总路线,运用运动战术指挥作战,展示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才能,四次反围剿斗争胜利是历史见证;黎平会议提出“避实就虚”,保护了三万多红军将士是历史的见证;突破乌江,在生死攸关时刻的段然决策更是历史的见证!遵义会议后,一系列的与敌人周旋的运动战,扭转了红军被动作战的局面,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每当生死攸关时刻,危机四伏的关键档口,都是展示出毛主席高屋建瓴的大无畏高瞻远瞩果断决策的领袖风范!

  罗援将军说关键时刻,要“有非常之人,审时度势”,才可以“转危为安”。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只有毛主席称得上是“非常时刻,非常之人,行非常之策,拼非常之勇”的伟人!

  这也是罗援将军对“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的最好诠释。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