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参天,枝繁叶茂,孰究其本?水分万脉,百川归海,孰朔其源?人绵亿众,遍布天下,孰思其祖?肇之以姓氏,归之以族属,以别宗亲祖脉,远近亲疏,故族之有谱如国之有史,县之有志,而谱也推广其意,有以修续之。没有族谱的家,如断根浮萍,无法感知世代传承的家族力量,也缺乏孝文化教育的工具。可见修族谱是联谊宗亲,明分辈行,稳定脉络,光前裕后的大事情。年久不修就有辈行紊乱之误,尊卑不分之危,亲疏不辨之害。纵观人类各地族群,错祖乱辈、贸认宗亲、断代无续、不究根本等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屡见不鲜。

国史、方志、族谱,分而撰之,合为信史。欧苏之后族谱犹盛。修国史、方志难,然编修宗谱者则更难。今人知谱者寡,敬宗收族者鲜,加之年代悠久,人口众多且散居各地,资料短缺,要想厘清世系,族谱编修之难显而易见,非仁人志士者,概莫望尘。然惟其艰难,才益发显示出修谱之重要。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国初期即颁布著名的“圣谕六言”:“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曾国藩曾花20万两白银,用了20年的时间,把曾氏家谱修成全国通谱,他们九个兄弟姐妹绵延至今已经到了第八代,其后裔共370多位,其中卓有成就者大约240多位。如此兴旺长盛之家,可谓是人才辈出,这与其曾氏家谱、家规、家训、家风对子孙后代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古人说得好:有家谱的家庭,属于耕读靠谱之家;有收藏家谱的家庭,属于名门望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帝王将相之家。没有家谱、家规、家训和家风,就缺乏延续家兴业旺的环境。

修谱就是行孝,故民间流传说:30年不修谱,视为不孝;60年不修谱,视为大不孝;90年不修谱,视为家族中严重缺乏孝文化教育。孝文化是保障家庭幸福的根本。古人云:人生有五大灾难——天灾、人祸、盗贼、官符、不孝子孙。由此可见家庭出现不孝子孙是何等的不幸。很多事实证明:要实现家族代有人才,就必须续修族谱以便于垂宗功之伟绩,扬祖德之芬芳,不忘根本,继承光大。前徽彰,后裔则生其景仰;规条立,族姓则准其率从。递传之后愈久而愈存其真;一族之间益繁而益见其笃。孔氏、荣氏、钱氏、曾氏等姓氏家族之所以家兴业旺、人才辈出,是源自于这些家族均遵循着延续家族兴旺的伟大秘诀:修族谱、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刀枪剑棍、琴棋书画各有谱、家族更要有族谱。有谱的族人才能实现在做人做事等方面均靠谱,从而传承孝文化,达到人才辈出之目的。

怎样才能修好谱?先人教诲:族谱之修,其大纲有四,条目有八。四者何?一曰敬祖、二曰孝亲、三曰睦族、四曰贻后。八者何?世系有考,籍贯可稽,名派各别,长幼攸分,祖功宗德之尽载,庐墓田园之悉陈,母族妻党之并志,子孙远近之各别。谱载如此,方可一脉昭然。人之有祖,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世系明,亲疏辨,而人伦重,人伦重则名分正,昭穆序,忠贞孝友之行油然而生,礼义廉让之风由是而起。国有史,县有志,族有谱,犹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既自然亦是必然。

谱以传信,非传疑也。溯我张氏一族,发源于黄河流域姬水,以张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轩辕氏的第五子讳挥公。挥公始造弓矢,主祀弧星,由黄帝任命他为弓正官职,赐姓为张。因封地在青阳,故加封为青阳王,我族张姓从此开始。至六世祖果公,为尧时侍中,精水土之术,辩翕壅之器,作历数星斗书,赐号神峰大仙。至九世嫡孙张郊,舜时(喾位70年)为大夫。其兄为张坚,为天宫主事之上帝。其弟张单为东厨司命之灶神,传至五十八世孙张仲(又名张亚子)为周宣王时卿士,即:文昌帝君。《诗经》小雅六月曰:侯谁在矣,张仲孝友……,赞颂张仲孝顺友爱之美德。仲传至二十二代孙为汉文成侯张良,其先人曾 “五世相韩”。良生嗣子孙后功高位显,于是张氏一门遍列天下,未有如斯之盛也。我们的远祖九龄公,系汉张良的第35代孙,为唐朝宰相,享有“无双国士、南天一人”“岭南诗祖、曲江风度”的美誉,是岭南第一位出任宰相的人。九龄公后人多数散居广东,也有一些向北入赣、向东入闽、向西入湘等地的播迁。入赣的其中一支是九龄公之玄孙景重公,时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参军,少有大志,能经书,尤喜左氏春秋,兼有臂力,善骑射,巡抚邑镇,劝课农桑,吏畏其威,民怀其惠。景重公之曾孙渥公(号德润)乃古井三方分居之首领。经宋、元两朝,历21世传至德山公,即我沛县曲江堂鸿沟张氏始祖张泉的第四个祖孙。

作为九龄公的后裔子孙,我们的始祖泉公,其先江西人,继承祖上的家风,年少侠义,精于骑射,从元阿术帅攻城略地,所向克捷,深得士卒心。这时元兵残暴,泉公所部破城不妄杀一人,会督师松江,立大功,至元13年(公元1347年)赐洪字第3号金牌,敕受怀远将军,一时群相推重,称为金牌张氏。后驻防于徐济间,因而安家于沛。卒葬于广戚乡。子为关中镇将,其孙:良弼、良佐、良臣、德山、珪、俊德、顺德共七人,更为元重臣,皆善战。军中语曰:不怕金牌张,惟怕七条枪。盖一指乃祖之勇,一指良弼、良臣、德山等智勇也(出自康熙年《沛县志》),从泉祖始,鸿沟张的后裔子孙多是行武出身,传至十一世孙紫桓公讳斗,明万历年间登进士,他敕任县令郎署后,除恶扬善,政声卓著,至此以后武功渐衰,文学代兴,然皆专心报国,家事未遑计。斗公的祖父为张吉公,中年在京都任官,曾作《白发歌》寄其子,语义浑然,饶有古风,论者说他诗有别才。始祖泉公迄今,张氏一族人才辈出,或以勋绩铭世,或以行谊著称、或以忠烈入史,或以孝友丕显,或以长寿而誉,或以方技闻名……。譬如明之张懋斌,大义之张开均,剿贼之张家驰,事母至孝之张道生,讲易学之张道先,百岁暝坐而逝之张成珠,还有寓居海外之张介夫,仙游八方的等等,文武相继,代不乏人,济济英才,不胜枚举。可以这样说,徐济区域间的近(现)代史,曲江鸿沟张氏功不可没。当然,由于张氏人口日繁,性情各异,族人中出现过“绝情谊而迷势分,怯外侮而勇内残”或“只因花底莺声巧,至令天边雁影分”等劣习也,但这毕竟只是个别现象,张氏族人应谨遵我们的族谱祖训家规家风,有过则改之,无过则加勉。

丁亥春,我回乡省亲,在慈父张基民老人的携领下,得幸拜读三修的宗谱,并手抄笔录了一些重要内容,我为张氏先人创业的艰辛而感叹,为他们创造的辉煌业绩而自豪,油然而生对先人的钦敬之意。为了追根溯源,吾历时10年,通过查看网络信息、民间传说、与同宗聊天、电话沟通、查阅历史和征求各方亲友的意见等方式,参阅了《中华姓氏通书·张姓》《中国通史》《资治通鉴》《二十五史》《中华史画卷》《夏商周年表》《元史》《明史》《沛县志》等资料,发现了我们先人衍进的踪迹,也从中收集到了一些珍贵的资料,知道了张氏一脉世居曲江,发祥于广州韶关,其后裔子孙辗转于江西古井西团,再移曲江、南昌……。自元金牌将军始祖讳泉从江西迁徙到江苏驻防在徐济间、因而安家于沛鸿沟大楼以来,已经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数千年岁月,几百代创业,忠贞孝友传家,文武双修,瓜瓞延绵,堪称望族。然此渊源及沧桑,族姓人又知之多少呢?知道者,得之于谱牒;不知者,失之于谱牒。由是可见修谱和续谱之必要了。

幸于大清雍正年间,我十五世祖秉真公考虑到族人人丁日繁,散布各地,恐后将亲疏莫辩,昭穆不分,班次紊乱,援异种为同宗,视族人为路人,决议创修族谱,惜有志未遂而逝,十六世祖庭菊公,秉承父业,联合族人多方奔走,历尽艰辛,将前代名字信者存之,疑者缺之,仿欧苏两家族谱式样,条分缕析,井然有序,于雍正七年族谱告成。自雍正以来历乾、嘉、道、咸、同、光、宣七代,计二百余载,族人倡议第二次重修族谱,时值民国十九年,正逢战乱,民不聊生,族人多逃难,重修族谱才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告成,由绍孟、懋杰等续修的族谱共分十支,订为十册,由懋寅公、洪源公一并为之作序。1989年,距二修族谱六十余年,由21世孙洪科公倡议,20世孙开班等主办,开始三修族谱,于1990年岁次庚午竹秋之吉告罄。纵观前三次修谱,从创修到重修以及续修,可以说是参与修谱的人惨淡经营,历尽艰辛,归纳为三点:一曰执着。修谱,溯源为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含辛茹苦,甚至为修好族谱而变卖家产,非志者不能为;二曰才高。修谱须知谱,主修更甚之。综观宗谱,逻辑严谨,层次分明,文字简洁,记载精准,世系编排有古风,传承国学文明之意显见;三曰渊博。谱书九卷,收录大量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可读可鉴。窃以为由创修到重修及至续修之谱,虽为张氏一族之谱,亦可视其为珍宝,有很高的教育、探讨和收藏价值。

2015年政通人和,经族长懋华、洪让公倡议,洪熛、开文、洪林、洪祥、洪菊、张甫、张进、基荣、基俊、基允、基文、基功、基銮、基俊、基华、基荣、永忠、永龙、永连、永合、永怀、永峰、永建、永强、永震、毓龙、毓涛、毓珍等30余人响应,决议四修族谱,并于2016年5月15日,在古城沛县召开了祭祖大会并成立了曲江堂鸿沟张氏四修族谱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不辞辛劳,积极收集材料,条分缕析,逐支逐派逐家逐人一一核查登记造册,谱已初步形成也。我曲江堂鸿沟张氏此第四次共勷谱牒,是我族人沿着前三修祖谱的足迹走出的辉煌一步,这是对我始祖泉公、泉祖孙德山公徙迁驻防徐济间因而安家于古沛鸿沟大楼七百余年最好的纪赞,也是送给先祖和后昆的一份极富意义的厚礼。通过此次修谱,充分显示并强化了我姓同胞的认同感及亲和力。

阅揽张氏第四次续修的谱牒,它向上追溯了姓氏的源流;向下叙述了宗派的世系;彰明昭穆以尊崇祖先;记载繁衍用以说明嫡传情况;理出长幼借以分清年龄大小;撰写传记赞颂以利崇尚道德,等等。不是大忠大孝的人,是不能做到这些的。斯谱既修,上无愧于列祖列宗,下可垂训族子族孙,垂人伦而勋族,推孝诚于不悔,使一本族之亲如一身之血脉,通贯同流而无间焉。修谱之时,参阅他姓族谱,依然仿照欧苏家谱式世系年表,五世一提,条分缕析,文词精深,未尝不心生羡念,无如小技雕虫,卒乏表彰之辞,所幸自挥公迄今百六十余代,力加参考,详细载录,适足以慰族人倡导修谱之雅望。

笔者愚忠才疏学浅,谬蒙懋华、洪林公等众族长宗亲抬爱、嘱为作序。初,吾因难承重托而惶恐不安,然贤长之托,焉敢不从?只好忐忑应允,略表数言以赠之。愿我族共体孝亲敬长之意,各怀敦本睦族之心,兢兢自守,忠贞太和,克己循规,玉振家声,各房昌炽,家富族荣。若神州曲江,惟先贤以效尤,追远以慎终,则鸿沟张氏先人可以笑慰,后裔兴盛有望!唯祈如是。兹当谱志告成,援陈巅末,待后之继起者润色之。
  是为序!

              曲江堂鸿沟张氏二十四世裔孙 张咏钟 谨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