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踏着冬令的韵律翩然而至,像仙女散花一般,撒向渔阳大地。最初的雪,就像“难留连,易消歇”的匆匆过客,娇羞的雪花一落地便溶入这块沧海桑田的土地。虽然润物细无声,却让人感受到清新气息,依然有一种别样的感动,在心里滋长漫延。经过滚滚寒流的凝聚与结晶,终于,在初冬时节便得到她最好的释放空间,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动人风采,白茫茫的一片,在雪野中,每一棵没有叶子的树,都站成独立的风骨,在路边,村畔,山谷中,悬崖边。古城银装素裹,雪雾缭绕,成了一幅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雪花轻盈地撒在屋顶,飘在墙上,落在地上,悄无声息,我没有一丝察觉。蓦然向窗外望去,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就像白色的蝴蝶,舞动着薄薄的羽翼,在空中翩翩起舞、追逐嬉戏,使这个寒冷寂寞的冬天一下子生动起来。瞬间,雪越下越大,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像鹅毛一般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铺天盖地而来,还夹杂着大块大块的雪团像棉絮一般,自天宇飞旋而下,天地苍穹浑然一色,变成晶莹透亮的神奇世界。真是好一场气势磅礴的瑞雪,以天使般的博爱,撒落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圣洁的花瓣撒遍先贤们当年踏过的足迹,给寒冬中蓄势待发的一草一木,又带来新的生机、活力和希望。

  蓟州白塔的塔影朦胧在人们的视线里。“金峰平挂西天月,玉柱直擎北塞云”,这座创建于隋代建于辽清宁四年的平面八角形的宝塔,盘形的铜顶和飞翘的塔檐变得镀银镶玉一般,显得更加古朴雄浑,似一位阅尽人间沧桑的历史老人,屹立在古老的渔阳古城千载,如今昂首云天,迎接从天而降的天使,带来人寿年丰的祥瑞信息,伴随独乐寺的古刹钟声荡漾四面八方,也激起我的遐想。

  下雪之后,独乐寺不是景点,是旧时岁月的某一个冬天。此时不需要游客,不需要门庭若市,只需要安安静静,在飘满白雪的历史长河中,似乎显得更加沉稳,从容。独乐寺与蓟州白塔原为一体。梁思成先生在《蓟县观音寺白塔记》中说,其建造必因寺而定。故先有“独乐”而后有“白塔”。独乐寺始建于隋朝,在辽代进行了重建,又经历明清两代的不断修葺扩建,在风雨沧桑的一千多年里,独乐寺一直庇佑着蓟县的百姓,也曾经作为学堂延续着中华文化的香火。即使是在极左的年代里,独乐寺都未遭到破坏性的毁灭。寺门的匾额为明朝的严嵩所题。进入寺门,两侧站立着辽代所塑的“哼”“哈”二将,神情威耸,周身华丽的彩塑已显斑驳,昭示着岁月的久远。二将的身后是清代绘制的四大天王彩色壁画。抬眼望去,便是主殿观音阁了。殿内有一座高达近20米的观音菩萨像,听殿内的导游说是辽代的泥塑作品,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观音塑像。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整个独乐寺和观音塑像在佛祖的庇护下,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抬头仰望,观音面容和蔼,丝丝隐隐中透着佛的庄严与不可测。

  雪花飘飘,冬意浓浓。雪从诗人的笔尖飘进线装的诗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从遥远的长安城来到渔阳。寺里的主持好酒款待,请他题匾时,李白乘着酒兴,提笔写了“观音之阁”四个大字,又题上“太白”的落款。可是,等到匾悬挂起来以后,才发现之字少了一点。李白站在阁前,把笔蘸饱墨水,用力往上一甩,正好点在“之”上。从此才有了著名的李白飞笔点之字,传为千古佳话。而也就是此行,他发现了安禄山要“盖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也”,要兵变叛唐的蛛丝马迹,于是,写了一首《北风行》,揭露安禄山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图谋。然而,李白的呼吁并没有得到朝廷主要领导的重视。身为平卢节度使的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唐玄宗宠信,杨氏姐妹与安禄山还结为兄妹,杨贵妃认安禄山为干儿子。正是因为领导者的盲目放纵,内室的骄奢任性,才有了安禄山造反,马嵬坡兵变,连唐玄宗自身也在劫难逃,杨贵妃也不但做不到皇后,而且被缢死,香消玉散。每当人们流连于古刹时,不由自主的会吟诵起“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诗句。当岁月把记忆一点点漂白,一点点擦拭,只有这寺、塔依然耸立着,仿佛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向世人娓娓述说着那一段段难忘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渔阳最早的建城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从那时起渔阳就是北方重镇。秦时设无终县,隋时因西北有一山叫“渔山”,而城位于山之南,故改无终为渔阳。唐时,以渔阳为置所设渔阳。这个称谓一直延续到了1913,才改州为县,称为蓟县。明末三杰的孙承宗和袁崇焕均在渔阳组织过防线抵御过努尔哈赤及皇太极的后金兵。在明末到清军入关后不到十年的时间,蓟县就遭受到了清军的三次屠城,明初建造的渔阳鼓楼也毁于第二次战火之中。现在所见的鼓楼为清道光年间的重修之物。“屡修屡圮”的渔阳鼓楼一次次被破毁重修,也一次次见证着蓟州的历史变迁。

  在圣洁白雪的映照下, 熠熠生辉的渔阳鼓楼将古城点缀得分外妖娆、绚丽多姿。那圣洁高雅的雪花撒在渔阳文庙的“三贤祠”上,从经年不绝的香火中,飘逸出古风遗存的芬芳;那逍遥妩媚的雪花撒在崆峒山的青松上,撒在黄帝问道广成子的台阶上,形成了古代渔阳八景之一的“崆峒积雪”图;在那晶莹剔透的雪花撒落凤凰山上,轮廓格外清晰,线条分外遒劲,尽显拱形砖桥的古朴风貌,留下北宋显赫宰相“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遗迹;那袅袅婷婷的雪花,撒在杨柳依依的翠屏山上,曾经演绎潘巧云与裴如海的忠贞爱情故事,也衬托当地的淳朴民风源远流长,许多古迹景点,融汇成了耀眼的惊艳,彰显出博大与精深的古韵。这种古韵释放出一种无形的力量,叫人顿生敬仰之情,去探寻先贤的足迹……

  在绵密的雪花里,城西北部的盘山宛如一满头白发的智者,与夏天那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那生机勃勃的英姿相比起来真是截然不同。

  据《盘山志》载,从魏武帝曹操开始,唐太宗、辽太宗、辽圣宗、金世宗以及清代的康熙、乾隆等历代帝王都曾游览过盘山,并在盘山大兴土木,开山建寺,留有300多处摩崖石刻。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善男信女,进山逛景。参禅礼佛,络绎不绝。远在初唐时,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凯旋途中到此游赏,就曾赞口不绝,吟诗“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高度赞美盘山的绚丽景色。到明清两代,这里建起寺庙72座、宝塔13座,行宫、楼台比比皆是,景况空前,成为香火极旺的佛家圣地。唐代时期兴佛教,盘山与山西五台山东西相呼,被称作“东五台”。清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佛寺,引来了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众多的文人墨客等或来参禅礼佛,或来游山玩水,留下了无数诗赋墨宝、碑记题刻,以及传奇故事,为盘山平添了许多人文景观和无限情趣。清朝康熙皇帝进山9次,乾隆皇帝第一次巡游盘山时拍案称奇,情不自禁吟出:“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命人在山东部兴建规模浩瀚的行宫“静寄山庄”,盘山发展鼎盛至极。帝王既以此离宫处理朝政,又以此为避暑之胜地。清帝为观赏山庄景色,每年耗费巨资,选中国传统造园之手法,集南北园林艺术之精华,使静寄山庄成为宏伟壮观,秀丽华美的皇家园林。

  在苍茫的天空下,四下里全是白茫茫的,阡陌纵横的田野、绵延横亘的村庄、各式各样的楼房都披上洁白的素装,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城区附近的机关、学校、商场和星级宾馆,变成一座座冰雕玉砌的殿堂,勾勒出时尚建筑的华丽轮廓,显耀着文明城市的素洁典雅、清新明亮气派。眼看近处,楼房前后的大树和小树尽染梨花,变得晶莹妩媚,点缀在小区花园里,绘成一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

  欣赏这可遇而不可求的雪景,大家都争相享受上苍的馈赠,最高兴的,是那些孩子们,雪给他们提供了洁净无瑕的素材,也给他们奇思妙想,一堆无形的雪团经过压、捏、搓等动作,手抛脚滚,相互追逐嬉戏,打一场难分胜负的雪仗,也能来一番激情的创作,雕塑各自想象的模样,让大伙儿欣赏,只要有雪,就有玩不完的童趣。这时候,别说孩子,就连大人们都替他们高兴。在小区花园里, 不仅充满了童真的欢乐,也有着扶老助幼的温情和邻里友好的笑脸,好像这雪花也落到心上,美化了人们的心灵。

  在冰清玉洁的天地里,细细地品读这让人浮想联翩的雪韵,那节奏,有如春水的流动,源源注入翠屏湖畔,承载着千舟竞发,一路奔腾直前,流向远方;那气息,有如仙女散花,撒下国色天香,独乐古寺将见证渔阳人民写下新的壮丽篇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