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声声逼近,牛年就剩个尾巴梢了。
  夜来,睡意朦胧却又清醒,盘点想想,嘿!回望2021,我的牛年还真有点儿牛。
  其实没啥子大的牛事,就是心里有那么一点点美,感觉自己的牛年确实比较吉祥顺遂,喜庆得美滋滋。

  美事其一:“牛宝宝”叩门报到

元宵节的花灯锣鼓刚刚歇息,一个生命的小精灵降临陋舍。天赐祥麟!家里喜添了小外孙,我荣升姥爷了。
  一个惯于冷面的大校军官,曾经面对千军万马铁血方阵,如今退休宅在家里含饴弄孙,硬朗的内心一下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夫人调侃说:“冷面人也有被捂热弄柔的时候,咱家的牛宝宝功劳真大。”
  可不是吗?帮女儿料理小家伙的日常起居吃喝拉撒,由不懂不会笨手笨脚到娴熟自如,够辛苦,更多了无限的开心快乐。女儿给外孙取名“小年糕”,哈哈,绝妙!他的伶俐可爱,还真有那么点糯米夹心的感觉,糯糯的、甜甜的,每每捧在手里,便已香浸五脏六腑,那是极致的美感。
      其实,“小年糕”还是流行网络的一款时尚好用的有声影集名称,曾经用以制作过几个电子相册,这倒也提醒我给小家伙日日随拍,即满足了兴趣爱好,又记录下了孩子成长的每一天。于是,从老家到我的小家以及“亲宝宝一族”的微信群里,新增了不少小年糕的表情符。
  血缘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小年糕的确有点“粘”,粘的有点唯姥爷最爱,别人想抱抱他吗,边去,不要!弄的整日为他洗洗刷刷的姥姥和早出晚归的爸爸妈妈多生醋意。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家伙什么都好,就是太好动,“牛”劲爆满,只要睁着眼,便一刻也不停地折腾,有时候觉得,我都快被他揉成面团了。但心里明白,他是我们生活中今天的开心果,更是明天的希望。眼前的“小鲜肉”、“小王子”,日后长大了定要他有责任有担当。
  在他终于安静睡去的一刻,我在手机文件夹里写下了几行打油诗:弱鼠悄然罹祸去 / 威牛逸兴纳福来 / 窗边燕雀因谁唱 / 为有孙儿降陋宅 / 血脉传家宗嗣喜 / 开枝散叶至亲欢 / 初犊戮力犇驣日 / 我愿骄娃自带鞭。
  当姥爷的感觉虽好,却也有瞬间偶发伤感的时候,潜意识里隐隐自觉已经老了,一如欢乐的主旋律中夹杂着些许的悲凉。于是,每每突发奇想,好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美事其二:“牛博士”得偿所愿

21d89dd045f9e35020a16391bab49d10.jpg 我家牛年最牛之事是女儿拿到了博士学位。

现代年轻人真是不易,那种不易非我辈所能想象。一位大学老师,带着一个班,学生事务缠绕,身负三门课程教学工作,而且初为人母,又兼职系党支部书记,学院党委委员,还坚持在职读博,会有多累、多难!
  她的博士研究课题,是祁连山地区矿山开采所致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呵呵,以微生物学方式改善露天污染区土壤结构,进而促使再生绿化,实现环境的根本净化与保护,多么人性而又高端的方向。操作的好,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的矛盾,这是世界性课题,前瞻性科研。初闻此情时,我愕然惊叹:“牛啊丫头!你这是大手笔!为父我不能不刮目相看。”
  风尘仆仆的实地考察,夜以继日的实验室工作,国际SCI核心学术期刊攻关,博士毕业论文答辩,专家学者盲审……星光不负赶路者,时光不负苦心人,一路爬坡越坎,她终于被顺利通过了。
  女儿的实践让我清晰地看到,在这平行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风雪夜里的赶路者,从来没有人可以一夜横空出世。有些累,无人替你去扛;有些苦,无人替你去吃;有些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才能苦尽甘来;有些难,得靠自己一天一天地去熬,才会柳暗花明。科学没有捷径,遇事全靠自己,你只管努力,剩下的都交给时间。有人说“现在的博士如同炼狱,读着读着非疯即痴。”还有位博士自己坦言:“我的身体里全是眼泪,一碰就是一个太平洋。”有点言过其实了,却也感同身受。庆幸女儿是坚强的,吞冰饮雪难凉热血,经受住了虐心的煎熬、痛苦、挫折甚至黑暗的磨砺,实现了新的成长。
  女儿说:“爸爸,我这张博士证里记着你的一份功劳,因为张掖地区猴儿头山硫铁矿的10年尾矿库是你帮着我找到的。没它,一切归零。”嘿嘿!言者有心,闻者暖心。
  我在心底默默地祝福女儿,愿你此生所有的幸运,都因自己的努力而埋下伏笔。不论将来结果怎样,就这么踏实下去吧。人生无须光环炫目出人头地,力所能及有益社会就行,快乐健康无愧于心就好。

  美事其三:门户里多了个称谓叫“牛总”

 a220dc61ba5f4ee2ab784db5f4975ca8.jpg2021家门之牛,不能不说说女婿。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我这女婿,俨然我的儿。他从东海岸边的一个小渔村里走来,与女儿同窗七年后来到我家。传统的家风熏陶,朴实的秉性素养,勤勉刻苦的精神状态,砺练了一个可造之材。

      庚子以来,大疫肆虐,我和我的祖国同胞共同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新冠病毒蔓延。牛年抗疫大战中,面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轮番不停的侵袭,古都西安封城,哈尔滨、南京、天津、兰州、郑州先后报警告急,华夏大地近乎于“村村起火处处冒烟”。每个人都在决战疫情中作出了最大的牺牲和努力。女婿所在的生物血液制剂公司自然成了挡住病毒的坚实盾牌,他自己也毫无悬念地成为戮力一线的重要力量。
  他是公司生产部门经理,又是党支部书记和团委书记,先锋队的领头人。天没亮,他便销声匿迹于家门之外,双休日也少有休息一说,晚上回来顾不上过多话语,却每每提醒家人要平心静气,要我这个老军人也保持内心定力,要大家众志成城抱团取暖。
  他的工作像机器一样旋转不息,夜以继日地将疫苗及其它抗疫药品生产出来,严格包装分类,而后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这些药品击溃了多少病毒?挽救了多少生命?已经无法统计。
  国庆前夕,这位国企青年升任了总经理助理,待遇提高了,责任更重了。那天见他回来,我破天荒跟他开了句玩笑:“牛总驾到”!全家人都跟着乐了。
  欣慰,他比我这个老兵知性;自豪,他比老丈人出息。他姓韩不姓牛,但在我的牛年心境里,他已经够牛。只是盼他大道正行,不奢望屌丝逆袭的梦幻,即所谓“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愿他继续努力,以不竭的潜质和纯正的良心,驾驶好自己人生的方向盘。

  美事其四:老夫老妻互唤“牛人”

agg_background_1630480152418.jpg牛年之“牛”,还在于我依然履迹银河,执著文海勤耕。而夫人却安于身后,默默负重给力。

  记得刚刚由西藏卸甲归来之初,因为一时不太适应,常常静坐于沙发上发愣,夫人开口了:“人生不是有‘梅开二度’之说吗?第一次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次青春要靠自己营造。发挥你的写作爱好吧,别陷落于老年痴呆。”呵呵,一语点醒梦中人。所谓退休的失落感,无非是对昨日的一种留恋与不舍,留恋已经离开的军营、留恋天上西藏、留恋曾经如火如荼的岁月。而这一切的留恋,都可以在文字里获得回归。不是吗?笔走龙蛇讴歌生活正义与美好,正是脚下坦途的延伸,抒写自己喜欢的真诚、大气、博爱、家国情怀、艰辛快乐,岂非喝了醇香的奶茶一样香甜。
  跋涉银河悦读中文网,就像脱去戎装劳作于房前屋后的农人,又像徜徉在夜空里一闪一闪的一颗流星。银河的确星光灿烂,这块阵地网聚天下文友,传承红色基因,守望文学初心,书写你我光芒,集创作、阅读、乐活、交流于一体,每个人都是一颗闪烁的星。
  我借着大德高师之月光,在星河里面快意行走着,那是另一种家的感觉。在那片心灵家园里饮茶小憩,兴头上来便文思泉涌,便停不下向网站八千余家人酣畅淋漓地诉说,诉说天上西藏,诉说喜马拉雅天山与雅鲁藏布天河,诉说纳木错天湖和通往云端的天路,诉说风雪边关奉献牺牲的那些兵哥兵弟忠勇男儿。那片离太阳最近的高原,是我事业的末端,离开了它,却是新生活的起点。于我而言,西藏风骨是人生的定格,西藏精神是灵魂的归宿。邂逅它是命定的缘分,喜欢它是执拗的嗜好,牵念它是由衷的爱恋,诉说它是渗入骨髓的敬畏。生命让我如此多情,西藏给予我的启示超重超大,以至于使我无法窃为己有,只好将缘分、嗜好、爱恋和敬畏凝聚一起,撰写成关乎西藏的文字,倾泄于网络文学长河。
  感谢月楼董事长和柴英、小月、蓝蓝、弦歌、立民、忠田、溪涧、初见等知心挚友,让我携他们智慧锦绣之手,一起采摘温暖,一起波澜壮阔,一起借助网络撞击心扉,一起讴歌英雄口吐莲花。曾经的乳名“金锁”、性情自喻的“天路过客”,成了我的笔名,拿惯了枪械的粗手糙指,在电脑键盘上日益灵动怦然,竟也迎来了“签约作者”、“金牌写手”、“爱心大使”等诸多誉称,在北京、上海、河北、辽宁以及祖籍山西拿得多个文学征文奖项,甚至有媒体给我戴以桂冠,将名不符实的“军旅作家”一词登堂网络,引得自身有点儿脸红失重。截止今天,发表于网络平台上的文字已逾百万,仅牛年一年就有12个长篇纪实散文荣登银河悦读“金星”作品排行榜,5个篇目跻身“最强推荐”作品,9篇文字亮相“山西作家在线”。建党百年之际,以雪域名将谭冠三为题材的一篇万余字的《雪域忠魂》,荣获“守望初心”网络征文一等奖,《小卒大忠慰初心》和《心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等8个篇目,分别被收编入“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文萃集锦”和“古中山陵园文化系列丛书”等书刊。
  看淡名利便是福,唯觉欣慰的是耕耘之后收获充实。个人网络博客与文学平台互动共鸣,陶冶了情趣、宣传了西藏、沉积了雪域高原的过往,收藏了生命履迹的感动,讴歌了爱国军魂,弘扬了人间正能量。读者在那些文字里感动、流泪、疼痛、敬畏,在泪水中获得清洗,又在共情中获得振奋,亦留下许多肺腑评语,给我以再创作的力量。
1643134061890.612.jpg

  夫人难得风趣地说:“当兵报国轰轰烈烈,退休赋闲以文铭志,送你一句牛年寄语吧:老有所乐,你是牛哥。”我也跟着玩了一把幽默,回赞她:“人前笑脸人后拭泪,相夫教子照料二老,六枚军功章有你一半。不愧属牛,你是名符其实的牛妹”。


牛年之尾说牛事,其实都是家庭和个人闲事,与传统的哺乳动物之牛和历法星座有关,与固执吹牛或骄傲耍牛逼之喻无缘,玩儿的是个心境。既已成花甲之年的凡夫俗子,牛与不牛,健康就好;心存牛意,不快也乐。
  牛年将去,欲别还留。虎来我不羡,愿为老牛迷。年已花甲又怎样?虽不会“哞—哞”地学着牛欢叫,却还须如歌里那般吟唱不休:不用扬鞭自奋蹄,耕田拉货肯卖力,一年四季不消极,默默无闻有底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