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与人类的关系,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上小学时就从成语中认识了老虎。如:“虎踞龙盘”“虎口拔牙”“虎口余生”“虎视眈眈”“虎头蛇尾”“虎穴龙潭”“虎落平川”“狐假虎威”“虎啸风生”等。除此之外,与老虎有关的谚语中还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等。

在现代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也有一句与虎有关的名言:“攻如猛虎,守如泰山。”

从中国来讲,有东北虎和华南虎这两大虎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时,人们没有保护老虎的概念,把老虎列为害兽,曾广泛打虎。从现在得到的消息来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全国各地共打死了一千多只老虎。在江浙一带的山区里,华南虎基本被打绝,近几十来再未发现一只野生的华南虎,真成了“山中无老虎”。在东北长白山一带的野生东北虎,也只剩下二十几只。我记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报纸上曾登了一篇报道,说是在浙江某山区有一个女民兵,看到一只老虎扑捉到一个儿童,她便奋不顾身冲上前去,骑到老虎的背上,奋力把这只老虎给打死了。当时报纸上称她为“现代武松”,之后国家还专门奖励给她一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现在社会中,最终是个什么结果都不一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国家不会奖励给这个女民兵一支半自动步枪。

虎,除了有“老虎”的叫法外,还有一个叫法为“大虫”。在《歇后语》词典里,就有“山半腰遇大虫(老虎)——心惊肉跳。”从我看到的资料里,这个“大虫”的叫法,是从唐朝开始的。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爷爷叫李虎。李渊当上皇帝后,他的爷爷李虎就变成了“先帝”。囿于“为尊者讳”之古训,“虎”字在当时就被唐朝百姓所避讳。因此,唐朝百姓见了老虎后不敢叫虎,改为称“大虫”,或以“猛兽”等字词来代表虎。

到了明朝时期,“大虫”又成了泼皮、恶人的代用词。在《水浒传》“杨志卖刀”一章节里,就有“快躲了!大虫来也!……原来这个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摘文)

从历史上看,用老虎的“虎”字作的诗并不多,唐朝时期李白写的诗里有两三首带“虎”字,但当时是用“兽”字来代替,其原因即是唐高祖的爷爷叫李虎。李白诗里现在用的“虎”字,是在唐朝灭亡之后,重新编印时改为“虎”字的。

毛泽东主席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毛主席一生中写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在华夏大地广为流传。毛主席的诗词刚柔兼陈,宏伟大气,气壮山河,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有一篇名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在当时影响很大。毛主席在诗中这样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慷。”

虎年说虎。以上文字即是我在虎年里研究“虎”字的一篇短文,以此与文友们交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