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际均将军曾经说过,“战争充满人类的历史,但影响深远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战争却屈指可数。西方军事史学家称公元前5世纪的马拉松之战是‘欧洲出生时的啼声’。那次战争古希腊人第一次战胜波斯人,不仅对自己的命运产生了信心,而且西方文化也由此产生。”

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它所激发的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动力。”所以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文化的催化剂,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毛泽东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抗美援朝战争就开启了新中国的新文化。

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反映抗美援朝战争题图片1.jpg材的文艺作品连续爆火,继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之后,《长津湖》创收视率新高,最近上映的电影《跨过鸭绿江》也必将赢得人民群众的好评。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的主题,迎合了人民大众的需要。这几部影视作品凝聚成一个鼓舞人心的抗美援朝战争文化。

既然是文化,它必然有文化的特质:

一是沉淀性。它有历史的厚重感。抗美援朝战争虽然只有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但它是中华民族几百年屈辱的总爆发、总清算。

新中国成立之前,特别是晚清以后,中国凡是与外敌作战,不管是强敌、弱敌,一概割地赔款,唯有抗美援朝战争,是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把17国联军打到了谈判桌上,让他们老老实实地把已经吞噬的朝鲜领土给吐了出来。这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难道不值得我们大书特书吗?

二是穿透性。好的文艺作品可以穿越时空,日久弥新。就像一坛美酒酝酿的时间越久味道越醇美。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曾经由于种种原因,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次集中爆发,震撼人心。看《长津湖》、看《跨过鸭绿江》几次动容、几次落泪。能感动人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那部分的东西,只有动人的人和事,以及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而精神的力量是永恒的。

感谢图片2.jpg《跨过鸭绿江》的主创人员提炼出了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将世代相传。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像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电影《英雄儿女》一样,他们也会对《跨过鸭绿江》百看不厌。

三是扩散性。文化是跨越国界的。李光耀曾在回忆录中说,朝鲜战争后,作为亚洲人的我,在英国时腰杆才直了些,朝鲜战争前我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中国出兵朝鲜而且接连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从此,我也开始认真地学习汉语。

一位国民党退役老兵也有类似的经历。当时,他在美洲的一个小国坐公交车,一个当地人知道他是中国人时,对着车内人大声说,“看那,这就是中国人。就在昨天,我们那个蛮横的邻居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佬就是被和这位先生一样的中国人打败的。我们的面前就站着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于是,全车的人都起立鼓掌,并纷纷与老兵握手。那一刻老兵的内心世界被强烈地震撼了。这才是真正地扬眉吐气。

感谢志愿军的将士们,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让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让中国人民真正地扬眉吐气了,也是他们给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扬眉吐气的素材。

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代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才是新文化的主旋律。

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主旋律错位。一些影视片中充斥着小鲜肉、娘娘腔、卿卿我我、靡靡之音,庸俗、低俗、媚俗,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廉耻的欲望,用虚无主义虚构历史,用调侃的态度调侃历史,用丑化的笔触丑化历史。

所谓的“偶像剧”是以颜值来论“偶像”,而真正应当被崇为“偶像”的“工农兵学商”却被边缘化。现在,确实应该拨乱反正了。图片3.jpg

新文化,要突出“新”字,人民大众的文化要突出人民性,中国的文化要突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多元化文化要突出主旋律。

我们要照顾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文化品味,文化需求,但要突出重点,突出主旋律,主旋律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其他都是绿叶,主旋律才是红花。

感谢《跨过鸭绿江》主创团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板,树立了一面旗帜。它虽然是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浓缩版,但仍然很好看,仍然很感人。它虽然是全景式的叙事,但裁剪得当,主要事件,主要战役都反映出来了。

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故事主人公,但彭老总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志愿军的将士们就是故事的主人公。

影片对彭老总的刻画惟妙惟肖,他踢桌子、摔帽子、骂娘,反映了他直率的一面,他听闻毛岸英牺牲失声痛哭,他向毛主席检讨,他搂住50军军长曾泽生动容,我们又看到了彭大将军最人性化的一面。

图片6.jpg可以说,对彭老总的人物刻画是成功的,我们时常随着彭老总嘴唇的抽搐而哽咽落泪。这部影片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画外功夫,用彭老总的画外音来串场,来作背景说明,很有创意、很有代入感。

特别是影片结束后,将凡是参战部队的番号逐一亮相,非常震撼,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荣光,这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当然,这部片子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或者说是不够过瘾的部分。

比如,语言的提炼。一些非常精彩的语言没有容纳进去。335团团长范天恩在政治动员时说,“这里过去就是浦满,浦满过去就是祖国,大家看着办吧!”38军军长梁兴初受到批评后撂下一句话,“38军不是纸糊的,我梁兴初是打铁的出身。38军没有打好,主要责任在我梁兴初,我梁兴初是有骨气的,拼出老命打好下一仗。”这些语言非常有个性化,非常鲜活,可惜没有展示出来。

电影由于片幅的限制,一些重要情节被省略掉了,比如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没有交待清楚,就直接进入第三次战役。

图片4.jpg比如,停战谈判是抗美援朝战争一个重要的战场,可惜一晃而过,显得比较仓促。再比如,整个影片缺乏一个像《上甘岭》电影中的《歌唱祖国》,《英雄儿女》中的《英雄赞歌》这样的主题曲。

      当然,瑕不掩瑜。《跨过鸭绿江》仍然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祝贺导演董亚春能够驾驭和拍出这么大场面的战争史诗!

感谢彭总的扮演者丁勇岱,他让我们再次领略了“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风采。也要感谢唐国强老师、孙维民老师和其他演员们的辛勤劳动和杰出奉献。

祝《跨过鸭绿江》获得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双丰收!


2022年1月12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