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是一种借助个人体验方式或使用历史文献以虚构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事件的文学体裁。它描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等,具有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等特点。在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中,抗日战争是许多作家的重要书写题材。纪实文学书写真实的抗战历史,以最大的可能性还原事件的在场性。《平型关是中华民族血性的象征》这一纪实散文无论在内容的真实性和精神内涵的饱满性上,还是在时代性上,都堪称一篇优秀的文章。

  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讲,这篇文章以抗日战争为大背景,叙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第2营5连在山西大同平型关与日军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平型关战役中,在连长曾宪生和指导员杨俊生的指挥下,战士们不畏牺牲、英勇奋战,与日军进行了血肉之战,从而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全国各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自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5连也被343旅授予“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光荣称号。“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向我们展示了5连在平型关战役中血泪的光荣,诉说着无数中华儿女与日军浴血奋战的那种正气之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就精神内涵而言,这篇文章讲述真实的抗战历史,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图文并茂、人物形象立体化,完全把读者带到抗日战争的时代氛围中,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特别是在人物的特写上,文章关照到了英雄人物的“异人性”和“常人性”两个方面。“常人性”是人物性格的“共性”因素,“异人性”是人物性格的“个性”因素,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立体化的塑造。

  伏击战打响后,人称“猛子”的5连连长曾宪生勇猛作战,首先指挥全连战士用手榴弹炸翻了日军进行在最前面的十余辆汽车,然后率领20名大刀队员冲入敌群,与敌人进行白刃格斗。曾宪生先后用大刀砍倒了十几个鬼子,自己也多处负伤。在精疲力尽之时,被几名敌人团团包围,但他毅然拉响了手中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5连指导员杨俊生身体虽已伤痕累累,但他依然坚定毅力与鬼子拼命,为连长报仇,带领士兵杀进敌群。此外,在“猛子战敌群”“喋血老爷庙”“秦二楞肉搏”“排长捣敌营”等事件中,还涌现出李天佑、杨勇和张文松等许多以身殉国的抗日英雄。“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上指挥。一名战士手中的刺刀被打掉了,就抱住敌人跳下山崖同归于尽。”

  这篇纪实散文把人物还原到真实的抗战背景中,各位抗日英雄的区别性特征又使人物从混沌的背景中大放异彩。写“常人性”则不仅能描绘出人物性格的真实性,还使得英雄人物的“异人性”有了依托。

  在时代性上,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以民族之志气激发出无穷力量,创造出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正面、敌后“双战场”奇观,让日寇深陷人民战争之汪洋大海的伟大壮举。虽然平型关战役已经结束了几十年的历史,但“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这支英雄连队依然秉承抗战的红色血脉和战斗精神,在新时期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神聚气。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战胜强敌、保卫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的根与魂。

  和平来之不易,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从历史深处走出来的抗战精神将会永远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扎实的脚印丈量梦想的距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国家、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光荣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另外,这篇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文章第一部分故事简短,不容易对战斗的过程全面展开,导致读者对战争的感受不够深刻;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没有很好地抓住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文章开头平铺直叙,显得较为繁琐等。

  丁帆先生说过:“我们的时代性正是通过作家和批评家的在场性,用自己肉眼看到的东西,经过缜密的思考和选择,做出文学的描摹和价值的评判。”这篇纪实散文不论在思想内容和精神内涵上亦或在时代性上,都是一片佳作。《百面战旗红》系列文章旨在讲好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为当下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让红色基因血脉相承、薪火相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