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哈尔滨人,有关哈尔滨往事的文章,我都兴趣尤然。看了萧索老师的《怀念舒群先生》的回忆文章,想起了我上大学时候有关舒群先生的一段往事。

      中文系大学生都有个作家梦,系里开设《文学史》课,老师讲古今中外作家的生平事迹、文化贡献时听的尤为认真,也作为自己效仿的榜样。

      哈尔滨近百年来,东西方文化荟聚一城,被称为音乐之都,文化名城,艺术的摇篮,声誉海外。我的导师张锦池先生学识渊博,深誾哈尔滨的文化在近现代史上的地位,所以在给我们讲近现代文学史课时,专门开了一节《哈尔滨的作家群》的讲座。先生在开课前,布置我们要读一本舒群的书《没有祖国的孩子》,我们认真地读了。开课前,先生让我们谈读后感,大家反映特别强烈。原来哈尔滨在“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人民,无论是孩子大人,乃至工商各界有人群的地方,与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带来的,无法言壮的伤害都息息相关!那天张先生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没有祖国的孩子”,深刻的揭示了抗日的主题!

        先生告诉我们,舒群是哈尔滨走出来的伟大的作家,他是哈尔滨作家群当中的一员,而且是佼佼者!

       张锦池先生很重视三十年代的文化斗争史料研究,誾熟哈尔滨三十年代的文化斗争史料,他给我们讲“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的有志爱国文人,早期组织的文化团体“冷星社”和“牵牛坊”,讲舒群、箫军、萧红、罗烽、白朗、金剑秋……等一大批文化人的斗争精神,他们用笔墨做枪。特别讲舒群入党早,不但写文章,还是第三国际的情报站长……

       张先生还领我们到有关文化遗址采风,比如,“牵牛坊”遗址,在今尚志大街尽头,如今虽然是高楼大厦,但看了那个遗址,真的令我们对革命家无比的崇敬。我们去阿城采风,了解舒群的青少年生活情况,虽然当时的旧址不在,但也听到了舒群青少年时的故事。

       不过,关于舒群先生的其他历史,很长时间不知道消息,听说他人生坎坷,多么希望这是不实的传闻。今天看了萧索老师的回忆文章,原来舒群先生的经历,竟然是那样的起伏跌宕。  

         张先生给我们讲这节课时是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的后期,我们好奇的问作家舒群的其它有关情况,先生却把介绍作家生平的部分杈了过去,先生真的是“所答非所问”吗?我们大家也就明白了,——因为风云变幻的年代,也许 真的是如我们学生时的耳闻了。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哈尔滨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日本侵略者很早就对哈尔滨垂涎三尺,经济、政治、文化上,不仅是渗透,是明目张胆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的有志青年一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笔来揭露日本侵略者罪恶的历史面目,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舒群先生就是其中的领导者之一。

        我们知道的舒群先生,在“九·一八”事变后的艰苦环境下,尽力的倡导和鼓励青年一代走文学道路,为了民族的兴亡,拿起笔来做刀枪,唤起被压迫的中华民族自己的觉醒,起来斗争,愤起拯救国家。

       后来,看到了一些资料,得知舒群先生到延安,除了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一直是延安文化界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受党中央任命,到东北接收日伪时期的文化产业,1946年4月,他奉命接管日伪时期长春伪满洲映画公司,组建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任东北电影公司总经理。后因局势紧张,东北电影厂迁到鹤岗兴山,并开始计划拍摄电影。

       全国解放后,舒群先生一直是文艺战线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除了编辑刊物(大型刊物[中国]),还注意培养扶植青年一代的文艺工作者,号召青年作家下去体验生活,用文艺形式歌颂祖国建设事业。

     所以,不难看出,在本溪那样的逆境里,仍然关心帮助萧索成长。正如有人回忆舒群的文章里写到:舒群先生虽然是文艺界的领导,但没有一点架子,始终是一位宽厚的长者。

      舒群先生的坚强党性,宽宏豁达的品格,令人无比敬佩,更为他的人格魅力鼎礼鞠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