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军史类纪实文学《百面战旗红》在丰厚严谨的史料基础上,力求生动真实地讲好每一面战旗背后的故事,发扬伟大的战旗精神,向逝去的英雄先烈们献上最诚挚的礼赞。已完成的二十几面战旗故事,可读性强,思想深度高,鲜明地展示了《百面战旗红》的文学性与纪实性,给所有读者带来了积极正向的价值指引与精神凝聚,在当今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战旗故事的创作与传播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其中,在这二十几篇纪实文学作品里,我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是《壮士一跃万世铭》。接下来我分别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这篇作品。

  首先是结构布局上,《壮士一跃万世铭》以整齐统一的六个小标题结构全篇。分别为“一座石城,百战莫开;一封血书,千丈怒火;一鼓作气,两点突破;一跃而下,九死一生;一战成名,百世流芳;两大作风;代代传承。”这六个小标题精准地概括出了每一部分的内容,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铿锵。前五个部分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全文,具体真实地再现了潍县团士兵听到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在潍县石城的残酷暴行后,义愤填膺地部署了攻城计划,并在下城受阻后勇敢地纵身一跃,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取得了潍县战役的胜利,有力地影响了整个山东的战局。最后一部分则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潍县团士兵——9纵27师79团威震敌胆的原因:这支队伍具有无坚不摧的战斗作风与遵纪爱民的优良作风。凭借着这两大作风,他们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显赫的战绩与光荣的形象永远留在了潍县和全国人民的心中。读完全篇,不禁被作者精巧的构思所吸引,把信息量很大的内容进行合理切割,并且收束在由数字构成的小标题中。每一部分之间的衔接又极及自然流畅,布局安排的很合理。如果没有小标题的话,内容虽然不会受到影响,但视觉上绝没有这么清楚犀利。这篇作品的谋篇布局可以视为此类文体写作的一个模范案例。

  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这篇纪实文学作品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塑造出了一众鲜活的人物形象。国民党军队首领陈金城、张天佐、张景月等狂妄顽固,轻敌傲慢,自以为潍县石城固若金汤,无法被攻破,“哈着身子摇晃大脑袋”的身体姿态仿佛使读者看到了他们的愚蠢轻傲。与之相对,许世友司令情系百姓,运筹帷幄,刚毅果敢。当他收到潍北县委写给9纵的信时,忍不住“热泪横流,仰天长啸”,心疼老百姓们受到的非人遭遇,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攻下潍县县城;部署作战计划时,则“大手一挥”,细心缜密地安排谋划,显示出运筹帷幄的将领气魄与攻坚克难的决心毅力。79团团长彭辉同样也是一位优秀的首领。他敢为人先,发誓要第一个打进潍县城,在动员大会上的激烈举动鼓舞了士气,带动了大家冲锋陷阵的勇气。在这次战役中,还有教导员孙洪文、营长孙宝珍、政委谭振林以及无数年轻的不知名的战士,他们不怕流血牺牲,关键时刻从不后退,前仆后继地冲锋向前,在战役的紧急时刻,为了缓解城上的压力,奋不顾身地纵身跃下城墙。战士们难道不怕吗?他们当然怕!但他们更怕攻不下城。这些英雄们为了潍县战争的胜利,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光辉形象永远地保留在了历史的史册里,供后来者一遍又一遍地瞻仰。纪实文学的优点在于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无需过多的笔墨渲染,这些革命先烈的形象便跃然于纸上。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与深度,丰厚完整了作品的肌理,更能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战士一跃万世铭》的思想意蕴。这篇作品在讲好抗战故事的基础上,在思想层面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潍县团士兵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战斗壮举永久刻在了人们的心里,他们纵身一跃的姿势深深留在了读者的脑海里。这种战斗精神和英雄气魄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正是潍县战役的胜利,拔掉了国民党的鲁中堡垒,切断了敌人济南、青岛的联系,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的解放。而潍县团战旗所代表的独特战旗精神在今天同样影响深远。它激励着我们发挥现实战斗精神,积极介入现实,关注当下社会,自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使命与担当,为这个时代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几十年前的革命先烈们所遇到的艰难险阻远远不是我们如今所能想象的,但他们丝毫没有退缩,我们现而今又怎敢轻言放弃呢?这种精神的指引正是纪实文学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所能发挥的功用,作为文学尖兵,它巧妙地把历史与当下联系在一起,为读者提供正向的价值引领,使历史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意蕴。

  不光是《战士一跃万世铭》,每一面战旗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历史故事。战旗美如画,激励后来者奋勇向前。每面战旗上都镌刻着“伟大”,敬仰和赞美每面战旗,就是对先烈们最好的怀念。红色基因需要传承,红色精神需要弘扬,希望战旗故事能被越来越多的读者看到并传播。当前,《百面战旗红》只完成了大约四分之一的创作任务,但是这二十几面战旗故事所取得的成绩与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同时,我们也非常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尽快看到其他的战旗故事,相信银河悦读一定会再接再厉,打造出越来越多的精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