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村子里每户社员家里都是有很多的孩子,基本上每家都有三四个孩子,我们家姊妹兄弟五个,我是小子老二,姐姐最大,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

       记忆中农村的生活很简单,天气好的时候,一家人早早起床,开始陆续到地里忙农活,该上学读书的就和兄弟姐妹们去上学了。如果遇到下雨天或是在整个冬天里,大人们的农活也就会停闲下来,可以串门子聊天,邻居之间坐在一起唠唠家常。夏季除了雨天算是休息,天气好的时候,人们都在去生产队里上工忙农活,旱田要除草铲地一共铲三遍。水田地也要薅草三遍,夏忙时,太阳像个火球一样挂在空中,整个大地像被笼罩在闷锅里一样,为了防止天热日晒,人们在地里劳动时候都戴着草帽,肩上搭着一条毛巾用来擦汗。

       在水田地里劳动时,人们就感觉不到天热了,因为大家都挽着裤腿和衣袖,光着脚站在水田地里面拔稗草,在天热的时候还可以用稻田地里水洗洗脸和头。但是在水田地里干活的时候,最怕的有蚊虫叮咬,因为两手都是在薅草时的大泥巴,很不方便拍打蚊虫。在就是因为薅水田里的稗草时,需要总猫腰,时间长了就会把头空得有些迷昏,容易晕倒在水田地里,所以有时候有一些小危险。农田地的农活很复杂,耕田下种和田间管理,收割打场一直到粮食进仓,一整套的农村社员劳动技术,需要在很长时间的生产劳动中会大部分学会掌握住。要想掌握农活全面技术,可以说学一辈子干一辈子,因为农村的劳动技术,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进步。

       我小的时候,都是计划经济的年代,生产队的体制结构,因为我们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所以我们兄弟姐妹们读书毕业后回乡务农是唯一的选择。我中学毕业后,自然就回到生产队里参加劳动,农活,对我们这些农家孩子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很多农活都接触过,陌生的是虽然接触过但是真正去做过的农活很少。只有在干中学习,在学习中去干,是最好的农活学习过程,当然在做农活的过程中,一是要靠自己去琢磨去研究做,二是需要那些有经验的老一辈子们去指点。农村的劳动技术特别复杂,因为农业劳动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着。

       农村有句老话:“三春不如一秋忙”。农村的耕田播种田间管理都是按季节做的农活,但是最忙的时候还是秋收季节,前面那句话就最具有代表性了。每当秋季到来的时候,在东北地区,庄稼的成熟期前后差不几天,一般情况下,都是先收割水田,然后开始回收大田,大田里的庄稼还是比水田费事的。当然这是指我小时候生产队时期,因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还不是很发达,所有农田活计几乎都是靠人工来完成的。所以,收割庄稼时全是人力战,我中学毕业后,在生产队里劳动了一年半的时间,有些劳动我也亲历过,深深感觉到农村的生产劳动技术真的很复杂。在秋季的劳动中,可以说是起大早贪大黑的忙碌着,因为要在最短时间里最快的把成熟的庄稼抢收回来,拉回到生产队里的场院里,才算是完成了一大半的秋收。

       生产队的场院里每年十月末,就堆积如山的各种庄稼,除了带秸秆的以外,就是玉米棒子了,因为玉米在收割的时候就直接把玉米棒子收回拉到场院里了。玉米棒子一部分分给社员做口粮,大部分脱粒后都会送往粮库卖公粮,其它带秸秆的粮食陆续的开始打场,这个季节是最忙的时候,经常是挑灯夜战。打完场送完公粮,这个时期离过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也就是农闲时,虽然没有多少太忙的活计了,生产队里会安排社员们积肥送粪,还有刨粪的活计。这个活可以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开春,刨粪就是把春秋积肥的大粪堆,用人工抡大镐从冻粪堆上刨下来,然后送到地里面去。这样的劳动一般都是卯子工,卯子工,也就是一天十个工分,这个活一般都是打头地领着做活,也有的时候按立方米计算工分。

       这个季节一忙很快就来到了腊月,腊月里农村开始备年货了,生产队里面的秋季决算也就完事了,我在家干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生产队里工分值是每十个工分都可以收入一元七八角,也有一元五六角的年头,那个时候我们老家的大队是比较富裕的大队。我从小学到中学,没有受过太多的累,中学毕业后干农活还是挨了两年累,后来我参军离开了家乡。就再也没有回去过老家干过农活,因为我从部队退伍后,就永远的离开了老家留在县城参加了工作。但是老家农村我时常闲暇之余回去走亲戚,慢慢就离农村的生活疏远了,偶尔回老家帮助亲戚干点农活,再后来在县城了安家,就更少有机会去体回到农村生活了。记得小时候偶尔会帮父母干点农家活,总爱偷懒,不想下地,希望天能下点雨,这样就可以不用下地了,就能在家歇着,或者干点简单轻快省力的活,比如给猪割草,这时能和村里的小伙伴一块疯玩,猪草的种类很多,有洋铁叶子、蓼莜草等等。和伙伴们一起去割猪草,每个人背着一个大布袋子,割满了就回家,剩下的事儿就是玩游戏了。

       我的父母都是特别淳朴老实的农民,只有靠自己的勤劳致富,那些年,每当缝上蔬菜旺季的时候,父亲就靠做点买卖蔬菜的生意增加收入,每次赚回来的钱都被我拿来一一清点,看到那么多的一元、五角、还有两角、一角被整整齐齐的摞起来时,一家人都非常开心。其实父母就是靠着种庄稼和卖点蔬菜,更多的是母亲为村里面做一些衣物的生意,挣来的零钱养活了一家七口人,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家的生活在同村里还是比较富裕的,无敌牌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和上海牌手表。后来由于父母去世了,我们家里的生活基本上算是贫困户了,可是最让别人称赞的是一个农民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就是哥哥考上了师范学校。我参军也是因为父母过早的去世,才不得不参军的,五年的军营生活一晃而过,退伍回家后,党的好政策把我按孤儿给分配到城里参加了工作。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老家的乡情感人至深,我在老家的农村出生长大,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年,对故乡的深情永远难忘。几十年里,老家变化很大,虽然还是生我养我的那个小村子没有改变,只不过是所有的土草房早就变成了宽敞漂亮的大砖瓦房了,泥巴土道都变成了水泥路了。家家基本都有小汽车,还有很多人去城里买了楼房,冬天去县城里的楼房猫冬,春天开着小车回乡下耕种。前几年回到老家去走亲戚,老家的人们看到我回来了,都特别的热情,本土的乡音还都那么熟悉,那么真实。我在老家的亲戚家住了一宿,在屯子里转了几圈,几十年前屯子里印象一点也寻觅不到了,这个我生长的屯里的一切,我是即熟悉又陌生。

       现在做儿女的我们也当起了父母的角色,父母养儿难,父母的恩情是那么的深重。我们是一辈子也无法偿还的,只能有机会多回家看看老人,而我们兄弟姐妹们再也不会为父母尽孝了,因为他们都过早的离开了,只有祝福在天堂的父母开心快乐,万事如意。如今我的女儿也早就为人父母了,看着女儿和她的孩子们都快乐的成长,我的心里时不时的有些愧疚,这个愧疚就是我的父母们没有享受到今天幸福生活,没有得到儿女们的孝敬就离去了。每当想起这些,就会眼泪汪汪,可是这又没有什么办法去重新弥补,因为时间不会倒流,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和父母的缘分也只是今生的一瞬间……

       如今的我们兄弟都拿着国家的退休金,居住在现代化都市里,不被生活所困扰,比起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就是天上地下。无论日子怎么样,乡情永远留在心里,生我养我二十年乡村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每当听到家乡的乡音和好消息,我的心就无比激动。回想起来,我更加思念工作生活了三十六年延寿小城,那里的一切我都时刻叫我怀念,因为那里有我的亲戚朋友哥们,还有我的同事同学和战友们,更多的是还有那扯不断的乡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