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月2日,我们前往三亚南繁基地记录河北两位农业繁育专家接受中科院院士考察一事后,时隔一天,我又得到了同在三亚的石家庄市网络文化协会副会长李东顺老师的信息:棉花繁育专家赵国忠先生,专门邀请对棉花开花充满兴趣的我们,再来棉田“细逛公园”!

        原来,那天因为要向两位院士深入汇报,赵国忠先生没能顾及第一次看见棉花开花而兴奋不已的我,趁着花期正盛,要弥补这一缺憾。得到这样的邀请,我顾不得连日奔波之倦,爽快答应如约前往。

       1月4日上午,我们一行三人兴致满满地赶到棉田,早已劳作田间的赵国忠先生,满面悦色地招呼我们趟进棉垄。他一会儿指着一片秀气的花朵,亲昵地喊着“这是林妹妹”;一会儿又指着一片肥硕的花枝,忘情地叫着“这是宝姐姐”;一会儿再把我们领到低矮一些的棉杆,戏称它们“刘姥姥”……看他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棉花品种和生长过程的样子,我禁不住傻傻地问道:“四十多年如一日跟棉花打交道,您不觉得枯燥吗?”他即刻回应:“从播下种子开始,就一天天守在田里,看着它们发芽、长叶,陪着它们一点点发育、成长,就像养育自己的孩子,甘心情愿,满满的都是热情,都是责任,都是欢喜。”

       赵国忠先生的一番话,听得我沉醉其中。再看眼前四十亩地里茂盛生长的几十万株棉花,我的沉醉,继而被负重感所取代。心想,哪里有他说的那么轻松啊!我脑子里不时切换着各种画面:风雨侵袭时,他在干什么?烈日灼烤下,他在干什么?昼夜交替出现温差时,他在干什么?还有,人食五谷杂粮,总有身体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他又是以怎样的状态坚守过来的……当我回过神儿,看到的依然是把眼睛笑成一道缝的他时,我已经印证了,他的答案,是发乎于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一路走来从辛苦奉献中收获果实后的那种欢喜,那种自豪。于是,我故意指着叶片花形不同、棉株高矮有异、色泽深浅有别的棉田,听他一一道出的“昵称”,分享他的快乐,悦纳他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同行的李东顺老师夫妇,虽然比我见识棉花开花要早N年,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地赏阅赵国忠先生的“精彩巨作”。我清楚,他们夫妇与赵国忠先生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相识,成为至交。他们之所以会引荐我到棉田,是知道我和他们一样,敬重那些甘于为国家为人民做奉献的人。

       是的,短短数日,这一趟趟往棉花繁育实验田里跑,我不仅仅是对农作物繁育过程产生的好奇,更是对几十年坚守一份职业而痴心不改的赵国忠先生所持有的好奇。对于棉花,他总是津津乐道;对于棉花繁育的故事,他总是娓娓道来。中熟品种的棉花,适宜南疆高温带种植;早熟品种的棉花,适宜北疆低温带种植。说起棉铃的大小长短,他能一一测出其出棉的份量;提及每一棵棉株出多少桃、多少桃能产生一斤棉花,他更是心有底数。还有,哪种棉花能在哪些地方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听得我耳目一新,眼界大开!这一次近距离接触,让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他的情怀,是那么丰盈;他的心智,是那么深邃;他的气魄,是那么宏大!他繁育的棉花优质种源,遍及大江南北,衍化成温暖的使者,生命的福音!

       难怪,已经年逾七旬的他,依然如此忘我地投入情感,如此忘情地深陷“花海”,如此痴恋地固守这方棉田,只因为他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