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元旦。伴随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我将这篇稿件投稿银河悦读,致敬“功臣号”!

  亲爱的朋友,您可记得——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行的第15次国庆大阅兵。阅兵式上,由22辆“99A”组成的坦克方队,隆隆驶过天安门广场,箭型方阵,象征着“陆战之王”勇往直前。

听!现场解说员那激昂有力的声音——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主战坦克,99A坦克是地面重型突击体系的骨干装备,具备火力猛、机动力好、防护性强、信息化程度高等鲜明特点,是我军陆战体系的拳头装备!”

看!那宏大震撼的现场画面,通过影像,传遍全世界每一个角落!

1641025247595688.jpg让我们将时针拨回到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下午3时,在隆隆的礼炮声中,阅兵式开始。99辆坦克、50辆装甲车组成的坦克装甲车队,均速整齐地驶过天安门广场。领队坦克擎着飘扬着的八一军旗,车体上“功臣号”三个大字分外醒目。

      鲜为人知的是,它是人民解放军有史以来所拥有的第一辆坦克,也是战功卓著被授予“功臣号”荣誉的第一辆功勋坦克。而且,它是1945年11月东北野战军的前身东北自治军从沈阳日本关东军修理厂抢获的一辆日式97改式中型坦克。正是这辆日本别称为“奇哈”的战利品坦克,成为我军机械化装甲化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种子。

这辆战利品坦克加入到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便脱胎换骨化茧为蝶,蜕变为誉满全军的功臣坦克。作为最好的历史见证,她树起了我军坦克部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在战斗中克敌制胜、建立功勋的鲜红战旗,也因此而载入我军的光辉战史,成为当之无愧的“功臣”!


智抢“奇哈”有神兵

人民解放军靠党的正确领导,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面对武器先进的强大敌人,不管是建军先辈还是后来新兵,无不企盼我军装甲化、机械化的早日起步和发展壮大。这一梦想,更是党和军队缔造者们萦绕于胸的愿景。

致胜未来,人才先行。党中央高瞻远瞩,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从赴苏留学人员中抽调许光达、孙三等骨干,在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坦克技术;1936年6月在延安成立摩托学校,开设装甲和航空两个专业;1937年7月在中国工农红军新疆总支队一大队编设装甲排,主要任务是学习特种兵技术。毛主席曾在延安的窑洞里对军委的同志讲:“我们现在还没有一辆坦克,也没有大炮,但是有一批懂技术的干部了。有人,就一定能把特种兵建立起来,坦克和大炮敌人会给我们送来的。”可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我军还没有一辆坦克。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经过14年浴血奋战,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获取日军投降遗弃在中国战场的重型装备,成为我军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契机。

9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员朱瑞传达了中央军委的指示:在东北地区和铁路沿线各战略要点收缴日军遗弃的火炮、坦克和装甲车,“我们的炮兵部队必须趁此机会壮大起来,并着手建立人民的坦克部队”。

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落在了高克同志肩上。11月中旬,正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他,随东北干部大队奔赴沈阳。在日军投降、苏军代管、敌特猖獗的形势下,他奉命以东北自治军司令部保安大队长的身份,借检查治安的名义带人四处搜寻坦克。1641025302261288.jpg这天,高克等人来到被国民党军收编的关东军沈阳918装配修理厂。当他戴着袖标大摇大摆来到修理车间,顿时眼前一亮,激动得心怦怦直跳——这里有几辆正在维修的日式15.7吨97改式中型坦克!

该型坦克是二战期间日本制造的最成功的坦克,1937年设计定型,1938年装备部队,共生产1500辆,其中300辆投入到侵略中国战场,铁蹄肆意践踏我大好河山。

“一定要设法把这坦克弄到部队去,这将对解放全中国有多大贡献呀!”激动的高克一边想,一边旁若无事地溜达出来,立即赶回司令部向东北人民自治军副司令员吕正操做了汇报,并当即请缨带人去收缴坦克。吕正操同意了他的请求,指示一定要把坦克弄回来。

于是,高克带上几名懂技术的战士接连几天去到修理厂,有意接触修理工,很快就和维修坦克的日本工人混熟了。交往中,他发现有个叫菜田的日本人反战情绪很大,有争取价值,就重点和他拉关系、交朋友,并假装好奇,向菜田问这问那,缠着让他教开坦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菜田的帮助下,会开汽车、略懂点技术的高克,没几天就学会了驾驶坦克。

此时,高克敏锐地觉察到,修理厂里被国民党收编的敌特似乎发现了他的意图。几天来,一些陌生面孔不时出现在工厂附近。他暗中加快了收缴坦克的准备工作。

事不宜迟,高克决定寻找时机,智抢坦克!

这天上午,高克戴着中俄双语的保安大队长袖标,枪上压满子弹,独自一人早早来到军工厂。他发现一些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正准备拆卸坦克,一下子急得汗都冒出来了,当即厉声喝止,并命令马上加油发动检查,并登上一辆完好的坦克。

可是,还没等高克把驾驶舱盖打开,几支枪已同时对准了他。几个人异口同声问道:“你到底是干什么的?”好一个高克,英雄虎胆,临阵不慌,他扯开外衣亮出双枪,指着胳膊上的袖标说:“我是司令部的,奉命来检查坦克,哪个敢捣乱我就毙了他!”威严的气势,当场把那几个人给镇住了。趁这些人迟疑的功夫,他向菜田使了个眼色,指挥他登上一辆坦克,自己则钻入了另一坦克。

发动机一声轰鸣,加油、换档,两辆坦克一前一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撞开工厂铁门冲了出去。车后枪声大作,子弹像雨点一样打在坦克车体上。

两辆坦克势不可挡,一骑绝尘隆隆驰向郊外,在一个废旧工厂里隐蔽起这辆抢来的日式“奇哈”坦克,成为我军有史以来收缴的第一辆外国造坦克。之后十来天,高克他们一边维修保养坦克,一边又从其他地方陆续搜集来两辆装甲车、两辆牵引车和一辆汽车。


一辆坦克创兵种

二战虽已结束,可此时苏美在中国的利益角逐加剧,导致局势剧变。同时,面对日益壮大的人民军队,蒋介石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加紧为打内战做准备。1945年10月,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支持下,分海陆空三路向东北地区大举调兵,占领了素有“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至锦州一线。

为避其锋芒,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东北人民自治军于11月底开始撤离沈阳。

高克奉命率装甲车队向通化转移。由于“奇哈”的技术状况太差,行军中故障不断,才走了一天,就不得不停在沈阳西北的小轿子屯休整。没想到,临时拉进来的日伪技术工人中混有敌特分子,趁高克带领战士打探道路时,对坦克和装甲车进行一番破坏后逃跑了,只剩一辆坦克幸存完好。为保护住仅有的这辆坦克,高克决定就地等待救援。

司令部得知高克他们被困后,急派曾在苏联东方大学学过坦克技术的孙三,带领骑兵排前去接应。为了保证将好不容易搞到手的坦克开回去,高克和孙三紧急商议,决定由没在修理厂露过面的孙三,率人再闯沈阳918厂去抢器材,高克带人就地抢修坦克。

孙三不负重望,抢回一汽车配件器材。高克带人奋战两天抢修好了坦克。敌情紧迫,高克、孙三立即率装甲车队出发,继续转移。途中,坦克故障频出,时不时熄火抛锚,活像一个步履踉跄的老人。高克风趣地说,“这坦克,简直就跟个老头子似的!”从此,大家形象的称它为“老头”坦克。

经历了当步兵未曾遇到过的种种艰难,“老头”坦克和装甲车队终于到达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部驻地。坦克巨大的轰鸣声,由远及近,隆隆地来到眼前,惊动了司令部所有人员。大家惊喜万状,围着这弄来的新玩艺儿一圈又一圈左摸右看。朱瑞司令员紧紧握着高克的手说:“你们开来的不是一辆坦克,你们是给我军带来来了一支装甲部队!” 是啊,有了这粒种子,我军坦克部队便能够从此生根开花,发展壮大。中共东北局当即决定,在炮兵学校编设坦克大队,以训练坦克手随时听候调用。1945年12月1日,东北坦克大队在沈阳市郊马家湾子成立,全队30人,虽然仅有1辆坦克,但这是解放军有史以来第一支坦克部队。至此终于结束了我军没有坦克、没有坦克部队的历史!

 

大拆八块练真功

万事开头难。刚成立不久的东北坦克大队缺油少弹无配件,尚不具备作战能力。1946年5月,奉命先后移驻黑龙江宁安、东安(密山)进行整编训练。坦克大队一路北行,从沈阳到通化,再到牡丹江,最后在黑龙江东安省(今密山市)安营扎寨建起驻地。一路上,不断有派出的坦克搜缴队斩获而归。         1641025583114029.jpg 

随着从战场收缴和靠捡部件器材拼凑起来的坦克增多,到1946年10月,大队已拥有各式坦克20余辆,牵引车10辆,下辖3个坦克队,汽车队、警卫连、器材库、修理厂。

      1641025621131384.jpg“老头”坦克编在坦克1队,战术编号102。13岁就到沈阳工厂里当学徒,懂点技术,机灵好学,后来入伍后给高克当通信员的山东大个子新兵董来扶,幸运的成为“老头”坦克的首任驾驶员。

        练为战,不练怎能战?尤其是技术兵器。这期间,指战员们在情况多变、器材短缺、维修困难、教员教材难以保障的艰苦条件下,提出“既是坦克手又是修理工”的口号,边转移边收集器材,边维修坦克边投入训练。即使在严寒风雪条件下仍因地制宜坚持训练。通过较为系统的驾驶、射击和修理训练,以及连排战术演训,培养出了一批技术人才,为尽快形成作战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为满足训练急需,让坦克手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老头”坦克担当了我军第一辆教练坦克,从里到外被拆得七零八落,变速箱、滤清器、蓄电池、炮闩、车载机枪等平躺一地。 1641025668425627.jpg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保障,没有油料弹药,坦克寸步难行,就是废铁一堆。为了让坦克尽快具备作战能力,坦克大队油料不够,就将汽车油料抽出来优先供给坦克,汽车改成烧木炭;蓄电池不够,吨位小的坦克就用人着发动,吨位重的坦克,就把几辆车的蓄电池凑一套完好的去逐个发动;没有输油泵,就将旧油桶装在坦克上部接上油管,让燃料直接进入高压泵;油管坏了,就用橡皮管代替;没有电台,就规定简单的旗语、灯光和动作进行车内外联络;炮弹短缺,射击训练中就以枪代炮……难的条件下,坦克大队使战车的训练、保养和维修逐渐步入正轨。

      1641025708102196.jpg

1947年10月,东北坦克大队扩编成东北野战军战车团,已经壮大到560人,有20多辆坦克,40余辆装甲车、牵引车,成长为一支成建制的装甲兵部队。并先后经历了绥芬河剿匪、三下江南等小规模战斗的历练,初步具备了实战能力。

 

锦州攻坚显神威

随着东北战场我军转入攻势,我军将战略突破点选在锦州城。锦州,地处“山海要冲”,依山面海,三面临水,是关内关外通道之咽喉,“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上将如是说,也是东北国民党军的主要补给基地。锦州城防坚固,号称固若金汤,攻打锦州可谓虎口拔牙,必是一场恶战。为此,毛泽东在给东北野战军的电报中强调:胜利完成整个辽沈战役的关键是“在一个星期内攻占锦州”这个“牛鼻子”。

攻打锦州这场硬仗,上级要求坦克发挥用武之地,支援步兵攻城作战。面对散落一地的“老头”坦克,驾驶员董来扶想,多一辆坦克就多一份攻坚力量,便和车长牛成贵一起写下保证书,保证修好“老头”坦克上阵杀敌。车组乘员奋力抢修,吃在车边睡在车里,终于在出发前抢修好了“老头”坦克,及时加入到战斗序列。

      1641025766375538.jpg坦克手们得知要攻锦州,个个摩拳擦掌,决心一定要把坦克开上去,让敌人尝尝我们的装甲铁拳。生怕“老头”趴窝开不动,上不去、打不响,在车长牛生贵带领下,驾驶员董来扶和炮手李群、机枪手吴佩龙精心维护保养,抓紧时间研究训练坦克战法和车内协同。

坦克大队奉命搭载火车平板,铁路输送至辽宁阜新。途中,抢修仍在继续。可一下火车,“老头”又闹起“脾气”,突然开不动了。董来扶和车组乘员心急如焚,夜以继日抢修三天,才让它又“哼哼”起来。经过100余公里的履带行军,赶在发起总攻前,总算随队到达集结地域。

1641030498712821.jpg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坦克作为当时陆战最先进、攻防兼备的技术兵器,我军实在是太少,必须集中用在攻城上。战车团第1营15辆坦克,分别配属步兵主攻梯队。参加纵队组织的现地勘察时,在帽儿山指挥所,受到政委罗荣桓和参谋长刘亚楼的接见。罗荣桓先是与指挥员们一一握手,随后听取作战准备情况,还仔细查看了坦克,而后鼓励大家说,“锦州之战,乃是一次难度巨大的攻坚作战,也是我军首次动用战车参战。再好的坦克,也要靠人来掌握。没有了牺牲精神,是绝对无法承受高强度战事的。诸位明白吗?”。年轻的坦克手们士气高昂,决心以刺刀见红的铁甲突击精神,齐心表示:“排队万难,杀进锦州,为解放锦州作出贡献”。罗政委很满意,临走前,他留下一句话:“我在指挥所里等你们凯旋!”

     1641026097990892.jpg两场战斗一起打,两个胜利两必夺。1948年10月14日上午10时,密集的枪炮声骤然响起,锦州战役第二阶段攻城战斗打响。我军320门重炮对敌城防工事实施炮火准备,炮弹如雨点般砸向锦州城防阵地。4个时前的5时30分,在锦州城西望仅30公里可见战场硝烟的塔山,国民党军为解救锦州守军的东进集团,发起第二阶段进攻,并调换为号称“王牌中的王牌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在强大的海陆空火力支援下,对我东野4纵10师坚守的塔山阻击阵地发起疯狂进攻。一时间弹如落雨,敢死队冲锋,督战队押后,狭路相逢生死对决,敌军未能前进寸步。

        1641026025140201.jpg“老头”所在的坦克1连4辆坦克配属3纵7师,在炮兵火力支援掩护下,从城东北伪省公署附近突破,成纵队向进攻出发阵地接近。由于技术状况不稳定,按战术安排,“老头”部署在开进队形的最后。这是我军战史上第一次步坦炮协同攻城作战。

深秋的辽西,已有冰雪覆盖。然而看似干枯平坦的河床地表,却没干透也没冻实,且地表下面有看不出来的泥沼。由于缺乏经验,地形勘察不周,导致坦克淤陷,不能前进。敌军负隅顽抗,发射出猛烈的炮火。英勇的铁甲战士迎着炮火下车,采用铺垫树枝、秫秸等简易方法,奋力自救。好在淤陷不深,战车很快脱离险情,在连长刘树旺指挥下继续前进,并从城东北突入城区,引导步兵直插火车站。

      1641026144105729.jpg驾驶102号坦克的董来扶心想,步兵能在枪林弹雨里冲锋,坦克有这么厚的钢板还怕什么?坦克虽上不了刺刀,但可抵近开炮掀翻地堡。于是,他打开驾驶窗将头探出窗口,瞪大眼睛观察道路,加大油门冲到前面,透过硝烟判明前方的敌暗堡,准确地将目标报告给车长和炮手。炮手李群迅速瞄准果断击发,连续端掉几个暗堡。  

       1641026164131892.jpg攻至距火车站几百米处,突遭敌火力猛烈射击,步兵前进受阻。坦克手们通过搜索观察,发现了隐藏在站前火车皮里的活动堡垒群。4辆坦克一齐开火,火车皮上的火力点全被端掉,步兵紧跟着冲上去,一举占领了火车站。接着进入夜战,坦克又相续支援步兵攻占了白云公园、邮管局和中央银行等地。

15日拂晓,我军歼灭敌守将范汉杰的指挥所和第6兵团部,攻城部队胜利会师锦州新城。

 

绕城巡攻破老城

新城失守,约1.6万残敌龟缩锦州老城,妄图依托城墙工事和护城河继续顽抗。战车1营奉命以6辆坦克配属7纵第20师一梯队团攻打老城。102号坦克和友车从右翼,沿护城河向棉花仓库方向攻击。

敌方火力更加猛烈,硝烟弥漫,观察困难,与“老头”协同配合的友车不慎掉到护城河中。从左翼进攻的2辆坦克穿过护城河,突破街垒,向高塔方向攻击。激战中,一辆坦克中弹被击伤,随车指挥战斗的连长刘树旺负伤,驾驶员牺牲;另一坦克滑入河边的弹坑里,车长陈跃华指挥卸下机枪,就地向对岸敌碉堡猛扫,掩护步兵爆破组、突击组出击。

     这时,仅剩董来扶驾驶的102号坦克在继续作战。谁知,关键时刻102车也托底崴在沟里,履带原地空转。随车指挥战斗的指导员陈明眼都急红了,大吼:“董来扶,你不把坦克开出来我枪毙了你!” 看到冲锋的步兵战友一个又一个倒在前方,董来扶的心像被刀割一样,他奋不顾身钻到车底,排除了险情。

随着战斗延续,102车组判明敌37mm战防炮火力对坦克钢甲奈何不得,更增强了敢打敢拼、刺刀见红的胆量和勇气,直接将坦克抵近至城墙前便于观察和发扬火力的距离上,压制敌人,掩护步兵冲击。

突破口尚未被打开,董来扶机智地驾着102车沿着城墙绕城行驶。稍懂战法的人都知道,在敌火力下做横向运动,暴露侧翼是大忌,而这确是不得已之举。102车大胆利用坦克“矛盾一体”的优势,既吸引敌方火力,又发扬坦克炮的威力。凭着“老头”的绕城攻击行动和火力掩护,攻城梯队终于打开了突破口。

单车独进目标突出,城防敌火更加密集,战防炮连续开火,102车装甲被打得咣咣直响,车长牛生贵不幸负伤。他轻伤不下火线,带伤坚持战斗。接连的爆炸声、撞击声,震得车内乘员耳朵嗡嗡叫,车内通话什么也听不清,只能靠拍肩膀、踢屁股等肢体动作代替乘员间协同。

      1641026331859344.jpg在硝烟弥漫中,董来扶驾着坦克辨清前进道路,采取时快时慢、时进时退,变速往前冲,从而减少被敌火击中的机率。炮手李群快速搜索、果断击发,47mm坦克炮接连发出怒吼,一炮一个端掉东城墙上敌碉堡和火力点,清扫护城河两侧残存的碉堡、火力点,我炮火已在城墙打开的豁口,掩护步兵爆破组抵近爆破,扩大突破口。突击组步兵随着爆破硝烟,迅速攻上城头扫清残敌,举着红旗呐喊着越过护城河,102号坦克也随之突入老城。


独闯老城抄敌巢

进入内城,巷战激烈。锦州守敌如强弩之末,重炮几乎弹尽失声,防御进一步收缩,依托沿街坚固建筑负隅顽抗,街巷火力交织更加密集。巷战虽无重炮威胁,但我明敌暗,对步兵行动威胁极大。102号坦克孤胆入城,引导排斥步兵沿街巷实施攻击。

刚发起城内攻击,突然,左前方敌炮楼上闪出战防炮发射的火光。炮手李群迅速转移炮口,可由于距离太近,炮楼较高,坦克炮以最大仰角也瞄不到目标。车长牛生贵感到情形危险,大喊“向后转!快向后转!”102车原地180度转向调头。就在这时,车体连中两弹,展望窗被打坏,油压表上的指针开始下降,车内乘员被震得头晕目眩。

危急关头,董来扶一拉操纵杆,把坦克开到火力有效地带,将车头调转回攻击方向,大喊一声:“李群,干掉它!”目标进入坦克炮射角之内,李群果断开火。一声炮响,敌碉堡被炸掉半边,冒起浓烟。步兵高呼着“打得好!打得好!”猛虎般冲了过去。

董来扶趁机把102车转到安全地带,紧急检查,发现机油散热器被打漏。他迅速把漏口处封堵好,驾驶坦克继续前冲。冲击过程中,他时而慢,引导掩护步兵冲击;时而停车或倒车,占领有利地形发挥火力连续开炮,又连续干掉1个炮楼和3个地堡,博得了步兵战友的连连喝彩。就这样一步步,逐街逐院攻击往前推进。

102车沿着老城主街整整打了一圈,最后打到守将范汉杰退守的城防司令部。炮手李群瞄准制高点上的火力点,接连几炮,让守敌直接举出了白旗。

黄昏时分,我军全歼老城守敌。自发起总攻仅31个小时,锦州宣告解放。此战取胜,使连通东北与华北的大门骤然关闭,为我军在辽沈战役的胜局奠定了基础。

       1641026386118315.jpg消息传到锦州西30公里的国民党军东进集团指挥部,敌军顷刻间陷入前功尽弃的一片绝望,不得不撤兵保命。心有不甘的蒋介石,在第二天还乘坐飞机专程飞到塔山上空,环绕两周,在一阵阵哀叹声中悻悻而去……

战后,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部命名120车为“功臣号”坦克,车组荣记集体三等功,驾驶员董来扶和机枪手吴佩龙各荣立一等功。“老头”成为我军战史上第一辆被命名荣誉称号的功勋坦克。

1641026438470380.jpg        应该铭记的是,我军杰出的炮兵和坦克兵创始人朱瑞在锦州战役中触雷不幸牺牲了,但他在东北坦克大队成立时的预言:“这一辆坦克是个开头,是基础,要争取早日参战,在战斗中成长,在战斗中壮大!”得到了实现。

1948年12月10日,战车团发展为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战车指挥所,天津解放后,1949年2月特种兵战车指挥所改为战车师。5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1师。从1945年仅有1辆坦克创建坦克大队,到下辖战车团、装甲团和教导团,坦克87辆、装甲车106辆、汽车150辆,拥有4千余人的战车师,仅时隔三年便鸟枪换炮,地复天翻令人不可思意地发展壮大起来了,事实正如1937年秋天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所预言那样“我们现在还没有一辆坦克,也没有大炮,但有一批懂技术的干部了。有人就一定能把特种兵建立起来,坦克和大炮敌人会给我们送来的。”

 

开国大典显功臣

辽沈战役刚结束,东北战车团奉命挥师南下参加平津战役。“功臣号”坦克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董来扶驾驶“功臣号”在坦克1连战斗队形内从西线攻打西营门外围,掩护步兵在河中架桥。特别在金汤战斗中,主动出击,吸引敌火,接连摧毁敌堡3个,火力点5个,一马当先抢占金汤桥。1949年1月14日,天津宣告解放。战后,董来扶又荣立大功一次。

       1641026478473736.jpg随着华东战场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和东北野战军乘胜迅速入关构成的强大攻势,华北“剿总”傅作义不再犹豫,决定要走和平道路,同意我军的《和平协议》。1月31日,驻北平的国民党军全部撤到城外,随即解放军入城,北平和平解放。

“功臣号”在东北战车团的编队内参加了北平解放入城式,坦克装甲车队沿途受到京城百姓群众的热烈欢迎,还特意绕经东郊使馆区,向外国人展示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和中国新天地的开始。

北平解放后,3月14日,东野战车团在丰台收编了由国民党军战车第3团坦克60辆、装甲车37辆等装备。5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四野战军战车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第一师,拥有坦克120辆,装甲车143辆。3月25日下午在北平西苑机场,功臣号坦克所在战车1团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英雄部队与各界民主人士和北平群众代表近3万人,欢迎刚刚抵达北平“进京赶考”的毛主席和党中央,毛主席和五大书记乘车检阅了受阅部队。

 1641026495952293.jpg  为解放全中国,战车团的坦克已经装载上火车正准备南下。正当董来扶他们信心满满地想要再立新功的时候,上级命令“功臣号”等坦克留下参加阅兵。“功臣号”的坦克手们得知要留下参加开国大典,十分兴奋。为了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在卢沟桥下的河滩里进行了3个多月的严格训练。临阅兵前,把参阅坦克喷刷一新,“功臣号”三个大字耀眼夺目。

 1641026530124232.jpg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下午3时,在隆隆的礼炮声中,盛大的阅兵式开始了。由战斗英雄董来扶驾驶“功臣号”坦克作为装甲方阵的领队车辆,团参谋李世雄在坦克炮塔舱口高擎着飘扬的八一军旗,紧随其后的是战车团两辆指挥员车,分别是战车团政委毛鹏云和副团长丁铁石在坦克炮塔舱口敬礼,坦克装甲方阵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

        1641026563111925.jpg 两年前甚至几个月前,这些坦克还是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利器,解放军有多少年轻的英雄战士在蒋军的坦克面前毫不畏惧,为了胜利冲上去炸毁坦克甚至倒在履带的前面。而今天,它们改头换面、弃旧图新,成为夺取新中国胜利并将保卫新中国的钢铁力量!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新中国诞生而带来的沧海桑田巨变。退守台湾的蒋介石看到这一幕,定然是另一番滋味,可他“运输大队长”的称号,真的是名不虚传。

         

1641026586727839.jpg 1959年,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代坦克59式坦克开始列装部队。至此,“功臣号”坦克光荣退役,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一个拥有外国制造身份的中国革命文物,其肩负的使命也随之发生了转变——那就是教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勿忘革命历史,赓续红色基因,让英雄精神薪火相传!


(撰稿人:李力    刘明礼)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