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台寺】


  或许是明代进士、芦溪人吴三益“金灯隐现古禅台,竹绕松围佛地开”的诗句和种种美好的传说,在我的心头萦绕多年的缘故吧,在动身前往芦溪东阳村附近的禅台寺之前我就想象着,那承载着种种传说的千年古刹是怎样的古雅清幽,那一草一木又是怎样的多姿多彩呢?

  从萍乡芦溪镇快活岭山脚下的一条水泥公路一直往前,行至半山腰,一座红漆焕彩的崭新山门巍然矗立,山门雕龙刻凤,庄严华丽,“禅台寺”几个字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友人告诉我,这山门奠基时还发生过一个神奇的轶事:2001年3月1日上午,山门快要奠基时,几声放炮的巨响之后,一块巨大的山石从几百米外飞滚过来,稳稳地落在山门的位置,巨石飞来时,在场参加奠基的300余人惊得目瞪口呆,待缓过神来,禅台寺主持明典法师兴奋地说,大家不要怕,这是观音菩萨给我们送来了奠基石。众人于是大喜,一齐推动这块石头,将它作为奠基石垫在了山门脚下。

  过了山门往上走,松树葱茏、竹影婆娑,古朴的禅台寺就出现在眼前。禅台寺又名禅师台,是芦溪地区的名胜,历朝视为风水宝地,该山山头朝着袁水上游,有“江西九十九条龙,惟有禅台上水龙”之说。据《昭萍志略》和东阳吴氏族谱记载,该山形似禅台,原名禅台山。因山显灵,招得各方僧侣前来设坛讲道。相传有一老僧至此参讲,有人见其骑白象,持金灯出没,金鞋耀眼袈裟闪烁,从天而降,一闪而过,被人称为“西方禅师”,又因山顶平整如台,后人便称此山为“禅师台”。庐山一老道至此修道,康王护法,得道后始建该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吴始祖吴民怀第十三代孙倡建,清代多次重修,至同治九年形成总体一阁二室三庙七殿的规模,同时设儒、释、道三家。

  禅台寺正殿,一尊庄严威武的康王金身塑像令人肃然起敬。塑像两边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民祷上苍康王鼎立赐福赐寿赐平安,下联是:天仙下界禅师济世恩国恩民恩社稷。这康王究竟是周武王的儿子还是南宋时期的康王赵构,就不得而知了。康王殿的里间是道家的世界——元始天尊、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牵着天狗的杨戬等等,十几尊塑像栩栩如生,一座养着十几尾红鲤鱼的小池上方,是众神扈毕图,祥云缈缈,仙袂飘飘,一派道骨仙风。康王殿右侧是佛堂,供奉着释迦牟尼等三尊秀美的西方佛像,香雾萦绕,梵音阵阵,真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佛家圣地啊。一座寺庙同设儒、释、道三家,这在全国的寺庙中也是不多见的。从教义上来说,儒家讲的是经世济民,佛家以救苦救难度人出苦海为最高目标,道家的风采即无为而治。三家虽然教义不同,但殊途同归,那就是希望人世间永远太平祥和,人与人之间永远和睦友好。

  快看,这佛堂厢房的门额上有清代才子题写的诗!同游的几个人像发现一处珍宝,逐字逐句辨读着,门额上写的是:题芦溪禅台寺壁啸月楼主人(清)。门额上的诗是这样写的:


  楼阁嵯峨映晚霞,

  何须福地羡张华。

  欲邀健客宜栽竹,

  难得闲僧解养花。

  一径淡烟荒藓涩,

  满林疏馨夕阳斜。

  村临池水清如玉,

  只浣红尘不浣纱。


  读着清代才子才华横溢的诗,欣赏着他功力深厚的书法,似能感觉得到这位在寺中潜心读书的才子,那一颗盼望着被朝廷赏识希望有机会经世济民的入世之心。

  禅台寺正在大兴土木,信男信女们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使禅台寺即将焕然一新,成为萍乡市知名的宗教圣地和旅游开发的重地。站在禅台寺前极目远望,美丽的芦溪良田万顷,一片碧绿,幢幢漂亮的建筑,犹如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一块绿色的锦缎上,宛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芦溪,是一块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如今,改革开放使这里的父老乡亲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只有躬逢盛世,才有了这宗教的繁荣,禅台寺的香火兴旺,不正印证了这一点吗?


  【皇觉寺】


  太屏山上的皇觉寺是湘赣边界的一处名刹。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早就有意一游。2003年盛夏的一天,与友人相约前往,心情格外畅快。

  在湘东荷尧乡火烧桥下车,再走两公里路,就看见了巍然屹立、高耸入云的太屏山。天下着丝丝小雨,山上云雾飘渺,山峰时隐时现,使水墨丹青的太屏山平添了几分神秘。

  上山的路很窄,由于连日大雨,将登山的小路冲得坑坑洼洼崎岖难行。令人奇怪的是,上山很长的一段路竟见不到一棵树,全是茅草一类的植被,向村民打听,方知是前几年的一场大火,将大片的森林烧个精光,令人叹息。在说说笑笑中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小时,山上传来了歌声和“观音圣号”,我们快要到著名的皇觉寺了。于是,精神为之一振,走了约十多分钟,果然见一寺立于山上,寺前有一道威严的山路,山门上写有“太屏仙山”四字,旁边有对联:“海天色相无边界,吴楚东南第一峰。”使人们甚感奇怪的是,该寺有两道山门,结构、门额、对联一模一样,只是方向不同而已。一打听,原来该寺正处吴楚交界线上,该寺的神灵同时保佑着吴楚的土地,山门一座对着湖南,一座对着江西,此属一奇观也。

  寺院正门,有两棵千年古柏,高约三丈余,苍劲挺拔,盘根错节,好像两位威武的将军,把守着古寺的大门。进得院内,见一古墓,小小的陵园门楣上书有“皇陵”二字,陵上有一陵塔,旁边有石马、石兽,虽然规模不大,却很有些皇陵的气势。传说,此属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母亲之墓。对此,考古界和明史研究学者以前有较大的争议。1988年10月14日,寺院围墙倒塌,人们在重修围墙时,从地下挖掘出一块石碑,上刻“朱母陈氏之墓,男元璋立”十个字,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旅游总局9位专家鉴定认为,此碑确系明朝原物,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为确认朱元璋母亲之墓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寺院中有皇陵,这在全国的寺院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吧。这又是一大奇观。

  太屏古寺前殿正门上书“吴楚古刹”四字,寺正中的莲花台上,端坐着满脸堆笑的弥勒佛,四大天将排列两旁,一派威严气象。步入寺内的“大雄宝殿”,只见龙蟠屋柱独自支撑着这座雄伟的古典建筑,正中宽大的莲花台上,耸立着二丈余高的释迦牟尼佛像,观音菩萨面目安详,正襟危坐在前座中央,寺里香火终年不断,室内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檀香味。据记载,吴楚古刹始建于唐贞观13年(公元639年),距年已经有1300年,可谓历史悠久。唐太宗征东大元帅尉迟恭(字敬德)出关南巡,路经吴楚古国之太屏山,见山峦叠秀,古木参天,气势恢宏,遂在此开山建庙,为吴楚古刹创始人。现在寺中还保存有“吴楚古刹”碑一块,上书:岩岩平山,积石峨峨,远属昆仑,近缀衡庐,南通闽广,北达荆吴,惟山之高,壁立千仞,创建古刹,尉迟敬德,鹿州都督,威震山河,密金不受,公心如山,百战瘢痍,实忠于王,功臣图像,凌阁争光,名胜古迹,风景悠扬,名传不朽,万古流芳。

  碑文高度评价了创始人尉迟恭的功绩和太屏山的绮丽风光,此碑系唐代原物,现镶嵌在寺院弥勒佛的座台之下,距今已经有1300余年,真正的弥足珍贵。

  太屏山上的吴楚古刹又名“皇觉寺”。寺中最能使当地百姓引以为骄傲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此避难。传说,朱元璋少年时为躲避元兵追杀,曾在此避难,母子俩深夜到达古寺,露宿山门外。朱元璋感慨万千,题诗一首: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赶长程脚,恐怕山河社稷穿。此诗至今还在百姓中间流传,现已刻制在山门的外墙上。传说,朱元璋的母亲曾在寺中修行,并圆寂在太屏寺,安葬于寺前一块平坦的小山后。朱元璋得天下后,十分怀念这座曾救了他母子性命的吴楚古刹,便将太屏山当作他的第二故乡,于是,将“吴楚古刹”改名为“皇觉寺”(朱元璋的家乡凤阳县钟离村有个皇觉寺),于洪武二年重修古刹,寺中还保留着明太祖时期的宰相李善长所题碑文。

  寺院大雄宝殿的后面,挺立着一棵郁郁葱葱的罗汉松,寺院负责人说,这棵罗汉松偶尔也会结出一颗两颗形状像人形的罗汉果。《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偷吃的人参果,实际上就是这种罗汉果。曾有港商开出几十万元的高价欲购买此树,但寺院的负责人和僧众认为此树是寺中的珍贵文物,不肯为金钱所动。

  皇觉寺,具有特殊的文物价值和宗教价值,极具开发潜力。目前,皇觉寺已经被湖南省辟为十大旅游风景区,皇觉寺旁边已经开挖出了一块几千平方米的大坪,拟建一座更加雄伟的主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