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夏夜,凉风漫吹,长长的火绳缓缓地燃,红红的火头时明时暗,淡淡的蒿香四处弥散。可恶的蚊虫被熏得趴在墙上,一动不动。人们在火绳烟雾的庇护下,伴着蛐蛐的鸣唱,青蛙的高歌,安稳地入眠,享受一夜夜的轻松时光。

  火绳用野草拧搓而成,那草我们称之为蒿,别的草是不行的,因为只有这种草的烟雾,才能散发出令蚊虫畏惧的香味来。

  初夏的午后,天气晴好,母亲拿着镰刀,牵着我的手,绕过村西的运河,到河对岸的苇塘去割蒿。那里有茂盛的苇,齐刷刷的,生机盎然。蒿先于苇长起来,深深浅浅,浓浓淡淡,水灵、端直、高挑,泛着茁壮,与苇比试着长高。

  母亲脚小,走路蹒跚,但割起蒿来却麻利,一根,两根,一把,两把。镰刀一过,留下一排排整齐的茬口。当苇丛里的鸟被惊起,唧唧喳喳的叫时,灰白色的蒿已连成一片,静静地躺倒在了草埂上。母亲将割好的蒿归拢成两堆儿, 用苇秸扎成两捆,一捆大,一捆小。母亲背上大的,我扛起小的。一前一后,一老一少,昂扬着朝家里赶,心里有道不尽的畅快。

  回到家,母亲把成捆的蒿打开,整齐地铺散在屋檐下,细心地晾晒。待到那草变得绵软时,便小心地收起。

  吃过晚饭,母亲坐在小木凳上,开始编火绳了。她抓起一绺蒿,除去硬茎。将一头踩在脚下,将其分为三股,分别拧紧,编在一起。那蒿像有了生命似的,在母亲手中舞蹈,缠缠绵绵的。眨眼间,一条柔软的蒿绳便搭在了我的肩头上。母亲拧编的草绳匀而长,每根都足以燃得一夜。一会功夫,一大堆的蒿,在母亲的手里便成了一根根草绳。接着,我们把草绳一根根的挂到厢房里的山墙上。于是,那草绳便像一条条绿色的藤蔓染绿了山墙。浓郁的草本清香,小虫的轻言浅唱,殷切地提醒着人们:春已去,夏未央。

  ddb5bdb10a114982a4b9ffcb3a2df427.jpeg天快黑的时侯,也是点燃火绳,驱赶蚊虫的时候。小心地摘下那草绳,一头穿上铁丝,悬挂在屋梁或泥墙的木橛上。点燃后的火绳,发出的那丝细细的烟线,扯不断吹不断,淡淡的,袅袅的,均匀地升起,悄悄地散发到房间里,也静静地从屋子的缝隙中涌出,房间里看不到烟雾缭绕,闻到的却是淡淡的蒿香。

  早早潜入屋角的蚊虫,原本想寻个机会,大啖人血开荤,没成想却被那淡淡的蒿香,熏得头重脚轻,心情烦躁。身体强壮的,趁着人们开关门的间隙,择慌而逃。老弱病残的,闻到这蒿香,便会触地而亡。实在无法逃脱的,只好暂时打消吸血的念头,赶紧偃旗息鼓,找个清静地方躲避。也有血气方刚的,竟然飞到正燃的火绳上,随着“啪”的一声响,自己来了个干脆的了断,转瞬间便有了蚊肉的腥糊味传出。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围坐在庭院里,巷道中,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唠着家常。随手打腰间解下烟锅,从吊在杆上的烟袋儿里挖上一锅烟沫,按压紧实,拉住火绳,吹旺,将烟锅贴上去,“吧哒吧哒”的猛吸,然后,深深的吸进一口烟,又从鼻孔里喷了出来,眯起眼睛享受着,生怕有半点浪费。过足了烟瘾,还节省了一根点烟的火柴。农家日子,节俭为本,着实马虎不得,要精打细算。这省下一根火柴带来的自豪,也是很惬意的。火绳像个听话的孩子,静静的燃烧着,点亮人们的生活。

  夜色渐浓,空气还是粘糊糊的,身上依旧汗流不止。屋里着实睡不安稳,就悄悄溜到院子里。过了半夜,才有了阵阵凉风。暗蓝的天幕上,点点繁星如凝视的眼睛,温柔地注视着夜色里的人。慢慢的,感觉自己融入到了无边的宇宙里,随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星空里飘。等到冻醒了,才发现胳膊和大腿上,被蚊虫叮咬的满是红疙瘩,刺痒痒的难受,不得不重新回到屋里。母亲说:“可不敢再到外边睡,被蚊子吃了咋办!”一边把淡盐水抚到我身上的红疙瘩上,轻轻地揉,一边心疼地说:“要是把火绳拿去,咋会咬成这样儿?”

  af5853cc02e541fd98b2a199924528aa.jpeg火绳在夜色中闪闪烁烁,发出细微的劈啪声。火绳很是耐燃,点着以后,既不起明火儿,又不会自然熄灭。火绳的火是暗红色的,燃在火绳的一端,行进得缓慢而深沉。火绳的香味是独特的,侵入心脾的蒿香会让人落泪。火绳的香烟扶摇,让人生出无限神秘肃穆的感觉。

  有了火绳的熏陶,乡村便有了永远的冬暖夏凉;有了火绳的熏陶,大狸猫的呼噜才打得格外香甜;有了火绳的熏陶,孩子们才长得健康皮实;有了火绳的熏陶,屋檐下的燕子才会秋走春再来;有了火绳的熏陶,农家的日子变得舒缓而风韵。

  夏日的火绳,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延续着一种情感,延续着一个梦,荡漾着一个故事,荡漾着一个祈盼,荡漾着一个向往,融进了人们永远的记忆,融进了醇香的民俗。

  乡村因了火绳的熏陶才那么古朴,那么富有神韵,那么让人永远不能忘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