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参与罗援将军主编、叶征总策划、李玲总召集组织的“百面战旗红”大型纪实文学原创项目非常荣幸。我想大家一定和我有同样的体会,战旗写作被认领的速度很快,作者大多来自老部队及部队后人,军委直属的高校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及部队院校的教授们纷纷加盟,显示了本原创项目的创作实力远非一般。也曾自我掂量过我一个地方大学的老师是否有能力参与?当李玲的《八十二勇士殉国记》和高金业的《壮士一跃万世铭》作为“战旗红”项目文章样板展示时,我又在怀疑自己有没有水平写战旗?后来战旗越领越少,犹豫再三,最终我还是拿下了大嶝岛战斗模范连战旗的写作任务。1639724424889079.jpg

       大嶝岛战斗模范连是28军84师251团2营5连,关于这个连队和大嶝岛战斗的故事记载、传颂、留世的很少,以致这面战旗一直留到了最后的几面战旗中。相比28军所经历的征战,大嶝岛战斗模范连作战规模不算大,在解放福建系列海岛作战所授予的战旗事迹中也没有很多记载:其原因有二:1、251团战事匆匆,一仗接一仗,参加过28军解放福建及沿海诸岛许多战斗;2、251团前身为山东八路军渤海军区商惠独立营,成长于日寇扫荡清剿最严酷地区,许多指战员身经百战,但不事张扬,很少留下故事。

  大嶝岛战斗结束后的10月24日,251团参加了金门登陆战,从团干到战士几乎全部牺牲——2营5连的116人也在其中。28军军史里有关大嶝岛战斗模范连5连的故事只有200字的记载,甚至没有连长及指战员的名字;而251团团史对这么小的战斗也几乎没有记载。与其他一些战旗比较,大嶝岛战斗模范连文字资料少得可怜。想写好战旗,得想尽一切办法去挖掘、寻找没有被人了解的资料。

  这反而成就了我。我不大喜欢重复已经有的资料和观点,在我受过的专业训练里,采访、收集资料、博览群书是写作的基本功。除了阅读掌握已有的文字资料外,研究生的训练更是要求在众多大量文献资料中鉴别真伪,去粗取精;尤其要依靠第一手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不是迎合,更不是人云亦云。2009年10月24日,我曾经参加过28军及后代举行的大嶝岛祭奠,听了28军李剑锋副政委,31军姚思忠副军长的发言,对28军当时的海岛作战有了初步印象;参观大嶝岛战地观光园时,又在28军老兵们的解说下观看了整个大嶝岛的地理环境,对战事演变有了一些亲身体会。整整3天有关金门作战等诸岛夺岛战斗的研讨座谈及实地考察,周围都是28军第二代军人及后代,谈起这支部队的历史如数家珍。1639724609629727.jpg

      (图二: 今年6月山东省长李干杰亲自到家里为金门战役幸存者康兆堂家为老前辈授“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康兆堂时任251团政委田志春的警卫员,随田志春,刘天祥率团增援大蹬岛,是大蹬岛战斗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我们乘船沿着攻金部队渡海航线越过了两岸军事警戒线,满船的普通百姓不约而同,用最标准的战术动作据枪射击,瞄准了越来越近的金门;仿佛冲锋号一响,他们就不顾伤亡拼死弃船登岛。

  两艘游艇满载着持枪射击姿态的老百姓,犁开海浪沿着金门岛飞驰而去;平静的海面涌起波澜,漂满了游艇抛洒下来的大片鲜花及白色的纸鹤、纸船。金门收集了这些纸鹤纸船,发现有“祭奠攻金战斗60周年”、“28军”的字样。游艇有如此标准整齐的群体军事动作早被金门观察哨尽收眼底,断定船上一干人等绝非寻常百姓。有了纸船纸鹤上的文字,台湾报纸第二天就做了报道:“害怕28军压不住怒火,一把火烧了台湾。”

  一篇大嶝岛祭奠的纪实文章招来数万点击量:“让鲜花伴随你们的英灵,攻金烈士;让纸船接回你们的魂魄,攻金烈士;让纸鹤飞传捷报:未竟的事业已后续有人!”看哭了攻金烈士后代,看哭了28军第二代军人。

  几位当年28军的师团干部已90多岁高龄,听了大嶝岛祭奠无不老泪纵横。为此我听到了他们对当时战斗情况的回忆——在这之前我从未听过有关金门的只言片语。这些珍贵的回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笔录了他们的口述。

  251团前身为华野10纵29师86团,首任政委翁默清讲述了251团团长刘天祥的许多往事;当时他正在撰写回忆录,大约是大嶝岛祭奠引发了他对牺牲战友的思念,许多珍贵的史料涌上笔端,其中包括对2营5连长王荣奎和5连战史的诸多记录。正是这些亲历者的回忆,弥补了写大嶝岛战斗模范连史料不足的缺憾。1639724672137323.jpg

      (图三:  金门北山断崖,攻金部队伤员聚集处)

  增援金门的246团团长孙云秀的后代,看过大嶝岛祭奠文章后辗转找到了我,后来国防大学及央视军事频道拍摄《金门登陆作战检讨》时,全被我介绍给了摄制组。

  跟随孙云秀古宁头增援的246团卫生干事孙光武,看了大嶝岛祭奠文章,88岁的老人哭得抬不起头来。他给我讲了近10个小时当时246团增援上岛的激战、孙云秀在敌军围上来开枪自尽的状况,寻找、聚集伤员的情景以及后来的遭遇。孙光武对我当时的笔录签字认可,并赠送了一张有他签字、当年英姿勃发的军装照。摄制组拍摄《金门登陆战斗检讨》时,恢复了党员身份、干部待遇的孙光武一定要有他领导的通知才肯出镜,错过了拍摄的机会。孙光武的故事让我有了当面斥责国民党古宁头战史馆里断崖下戕害我军伤员的底气:孙光武上岛后将我军近2000名伤员聚集在断崖下,按照计划等待接应他们回去的船只。断崖是金门距离大嶝岛最近的地方,海面只有3000米宽。当敌军包围他们的时候,伤员们进行了坚决抵抗:“打断了双腿还在冲锋”,结果惨遭杀害。我曾试图用纪实文学的方式把孙光武的回忆公之于众,《激战古宁头,血染军旗红》未完成就收到上海一家杂志约稿,我看杂志太小,改投了《延川县委书记和北京知青》。1639724776555841.jpg

       (图四:28军251团老兵到解放军庙祭奠为民舍命的英雄前辈,中间穿红衣者为当年被251团5位战士用身体挡住敌机机枪扫射,拼死护住的曾阿兴—曾恨)

  这些故事都成了写大嶝岛战斗模范连的前期积淀:不仅是两周后5连随251团征战金门,更因为大嶝岛战斗是金门登陆战的首战,两次战斗彼此呼应密不可分。孙子兵法说:不谋全局者无以谋一域。了解28军,了解251团才能写好251团2营5连的故事。我向28军,向251团说明了“百面战旗红”的大型纪实文学的原创项目及不同一般的主编,总策划及作者团队,恳请他们予以支持。

  就像是当年的大嶝岛、金门作战时251团有坚强团结的团领导班子一样,251团政委田志春烈士的女儿田东民首先拿出了她珍藏的照片和资料,那些是她父亲为数不多的遗物;尽其所能发动了251团第二代军人及子弟后代;时任田志春警卫员,参加过大嶝岛战斗、金门战斗至今健在的康兆堂指认了当年授予5连的荣誉战旗,证实5连当年在夺岛诸战斗中的出色表现;他在资料辨别真伪的关键时刻总是一锤定音,起决定作用。因为他是251团大嶝岛战斗、金门登陆战目前惟一健在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为了支持我的写作,251团封主任拿出来251团最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字资料,并对我的初稿提出了宝贵意见。251团后代王晓鲁等人一直在收集当年父辈部队的资料,无偿提供了所有的信息。当相关资料越聚越多时,我对一些关键性资料进行了多方采访反复核实:比如最后时刻,田志春政委下令撕毁党证,不要暴露党员身份,最大限度保持生存可能,等待大部队登岛里应外和;尤其是刘天祥让通讯员冒死送回251团军旗的故事,上到251团长下到老兵都在讲述;张老兵甚至找出了1969年入伍时251团2营教导员进行团史教育时251团军旗故事的学习笔记。这些事实最终在对岸的金门有了切实印证:国民党古宁头战史馆里没有一张中共党员的党证,没有一面解放军登岛部队的军旗。1639724840544265.jpg

      (图五: 为大嶝岛战斗模范连提供资料的251团政委田志春烈士之女田东民(右一),251团副团长马绍堂之子彭泽海(左一),大嶝岛战斗,金门战斗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康兆堂,时任251团政委田志春的警卫员(中))

  对251团来说,第一次有如此高层次的创作团队关注2营5连的一次海岛战斗,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同时又有巨大的感动,感动中央军委没有忘记每一个为共和国征战过的指战员,尤其是那些为国捐躯,至今抛尸沙场的先烈们。对于我来说,从事高校工作多年,养成了独立工作的习惯;从未体会到凝结起来的集体力量如此强大;整个暑假我在不停地说话,不停地记笔记,不停地提问题找答案。给我提供资料的军人们及后代多为70岁以上的老人——康兆堂已94岁高龄,这样大范围提供资料、收集资料的机会估计很难再有;高涨的情绪紧张的工作显示出251团烈士后代、军人及后代们对老部队的拳拳之心:希望这面凝聚着前辈英烈鲜血,集结着251团战魂的英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这个过程持续了三个半月,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试图去大嶝岛战斗模范连继承者武警某部二中队了解情况,感受一下如今的模范连如何发扬了5连的战斗精神和战斗意志。如今的模范连传人驻扎在福建莆田,当年28军82师师部驻闽所在地。兜兜转转托了些关系找到武警某部,大约砸在我这个地方高校倒霉的校名上,长得就像外国间谍,被“防疫”、“战备”合理拒绝。

  我在繁杂丰富的资料中理出头绪,发现251团在28军有几个传奇:1949年9月17日千里挺进福建的28军251团,刚到惠安崇武镇西沙湾,就遇到了6架国民党飞机突袭渔镇集市,为了掩护老百姓牺牲了24名战士。民间自发建造了全国惟一一座“解放军庙”;金门登陆战后2营的医助胡清河,是我攻金部队惟一一个抱着篮球胆成功泅渡回来的战俘;1营的机枪班长徐钦林更是传奇,他居然能在敌军眼皮子底下瞒天过海,是惟一一个金门战斗失利后没有被俘的解放军。战场上的勇敢和智慧其实在251团西沙湾勇救百姓时,就已点明了本文主题:舍命救百姓既是我军的传统,又是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最好说明。这个宗旨贯穿于251团作战的全过程,这种精神是大嶝岛战斗模范连为民征战,为民牺牲的力量源泉。

  将251团作为2营5连大嶝岛战斗模范连的大背景,这个设计最后的圆满完成,得力于本战旗另外两位军队作者欧阳青和叶征的通力合作。欧阳青司令员以简洁干练的部队笔法勾勒出大嶝岛战斗模范连作战状态,将所有当时作战素材聚焦在5连,与251团、2营构成整体作战的背景,凸显5连敢打敢拼,智勇双全的小老虎精神,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战斗场面,体现了叶征总策划的创作意图。在写作过程中欧阳青司令员补充了一些遗漏的资料,以丰富的军事修养和军史知识具象了战斗细节,再现了当年激烈紧张的战场情景。1639724945466980.jpg

     (图六:  攻金部队在金门砻口海滩登陆处。第二代军人及烈士后代的祭奠)

  在整个文章的构思和创作中,叶征老总无疑是起到了灵魂和主导作用,以他对军战史的熟悉,运用战役学理论与实践的娴熟将所有资料重新结构,并跨越时空完成了部队现实与历史的传承和衔接。在这之前曾听说过有关战史的文章必须通过军科审验,想要通过,难度很大。后来参加过一次解放军出版社的《老照片》的征稿,近百篇文章中只有我一篇是一次性过审的。真正有体会的是这次大嶝岛战斗模范连的写作,为了查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叶征老总调出来251团当年牺牲在西沙湾烈士名单的原件,查到了5连长王荣奎的简历。很难知道他为“百面战旗红”的写作付出过多少心血,仅我们这一篇稿子足以看到他呕心沥血的程度。

  叶总审验史料时我曾也有被否定的担心。高校一直是与主流价值观唱反调的重灾区。提前暴露金门登陆战的始于高校;通过否定28军来否定解放军的,还是出自高校某些公知;利用敌方数据和观点诟病我军金门战斗的,也在高校比较有市场。种种现象让我担心,按照常规,意见一旦相左,打压的肯定是教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叶总肯定了我调查资料的准确性时,我由衷感到了解放军的磊落、严谨与实事求是的作风。1639725031580670.jpg

     (图七:  山东济南老战士纪念广场上的金门战斗纪念碑,包括251团2营5连在内)

  重新构思完成的大嶝岛战斗模范连,更加清晰地表达了72年前作为金门首战的夺岛之战,曾经历过怎样的艰难险阻。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生动再现了28军251团5连如何在危险的涉海登岛过程中首先登上大蹬,并迅速推进接敌;战场瞬息万变及我军的快速反应,显示了经历过许多大战实战锻炼的部队优秀素质及强悍战力,也暴露出在弹药补充、敌军增兵后等方面的不足。251团当时战场反应非常快,听到敌军增援后251团团长刘天祥,政委田志春很快带着部队登岛,赶到5连激战处战斗已经结束,敌人半夜跑了。因为有了大蹬岛作战经验,在金门战前最后一次会议上,251团田志春政委还在问,弹药补充不上怎么办?部队增援不上怎么办?《巧借落潮夺大嶝,背水一战勇者胜》栩栩如生地再现大蹬岛战斗模范连的风采,不仅显示了我军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也借大蹬岛战斗模范连的战斗经历为渡海登陆作战提出了具有实战教训的警示。

  因为第一手资料的丰富而较为完善地表现28军251团2营5连的战斗状态,由此看到了251团及28军其他各师团所具备的战斗意志及全面战力。这样的结果达到了叶总对“百面战旗红”大型纪实文学原创的最初设想:通过一面战旗折射一支部队,通过战旗故事写出解放军部队的某些特质。大嶝岛战斗是我军战术转变的标志性战例,是对大嶝岛战斗模范连追思和怀念,更是对历史的探究与反思。作品完成后叶总高兴地说,这是全国写“大嶝岛战斗模范连”资料最全面的一篇文章。的确如此,《巧借落潮夺大嶝,背水一战勇者胜》不仅写出了部队的气势,战旗的风采,而且展示了百面战旗的不同特色从而构成我军战史的丰富性及多元化。

  时刻关注台海局势的罗将军对“大蹬岛战斗模范连”倾注了特别的关注:不仅对当时战局和战况、部队作战态势、5连的突出表现做了全面论述,而且对大蹬岛和金门战斗做了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和论证,他的10条战略思考对目前日趋紧张的台海形势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导性。28军反馈道:“罗援的前言更是一语中的,一下就抓住宣扬这面战旗的关键内涵,大嶝岛、金门岛、台湾岛,剑指台湾,国人振奋!”1639725109107174.jpg

       (图八:2014年12月28军251团老兵与政委田志春烈士女儿田东民在古宁头小洋楼我军战场祭奠。先烈战绩世代不忘。香港《大公报》连续三天报道,台湾媒体报道)

  罗将军强调:“金门作战我军牺牲的子弟兵们英魂未散。这笔血债我们记着呢,夙夜未忘!此恨何时休,此恨何时了?此仇不报,枉为军人!”此言一出,足以告慰当年登岛作战的28军244团、246团、251团;29军253团和牺牲的4000英烈,也告慰了近年不断登岛祭奠的28军第二代军人和28军、29军后代。

  文章对地方和地方高校的影响刚刚开始:我校马列教师看了之后非常感动,说罗将军的10条可以直接用于“时事政治”台海问题教学,不仅可以扭转几年前高校教学中对金门失利我军的错误言论,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大嶝岛战斗模范连的故事,对解放军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百面战旗红”不但是军队指战员的好教材,也是地方高校青年学生思政课的好教材。在多元文化混合的开放时期,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最激烈的地方。有了这些生动具体的故事,就有了新鲜真实的人物和事迹,就有了理论教学充盈可信的实例;将学生带入距离他们比较遥远的艰苦征战的岁月。毕竟,学生们是推高军旅片《战狼2》和《长津湖》票房的主力军。一篇《枪挑大嶝,剑悬台湾》,可以调动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诸多师生为“百面战旗红”主题项目投票,那么,“百面战旗红”的故事深刻影响高校后,也会使更多的学生,更多的青年才俊走向军营,献身国防。

  山东是“大嶝岛战斗模范连”的家乡,也是华东野战军10纵的故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山东父老乡亲就把寻找在外征战的山东子弟兵、特别是参加过解放台湾的金门战斗失利后的烈士及幸存者作为特别的公益活动。2015年2月,齐鲁网济南报道特别指出:参加金门战斗的多为山东兵,“他们历经解放济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他们中有众多的战斗英雄战斗模范,他们曾希望解放台湾,他们却因为66年前的一场战斗被改变了命运。”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为解放军提供了100多万兵员,充实了12个野战军,动员了几百万民工“倾家荡产,支援前线”;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山东人民不会忘记牺牲在外的子弟兵,他们为金门烈士立了纪念碑,为山东部队参加的重大战役的战场存土留念;无棣县人民政府根据“大嶝岛战斗模范连”调查的资料,重新为251团刘天祥烈士刻碑布展。可以想象,随着“大嶝岛战斗模范连”及山东子弟兵故事的传播,山东子弟兵和烈士们的事迹将在山东各地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成为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例,成为常驻人民及家乡父老心中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