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去国学家庭讲堂听徐睿达老师讲解诗经《卷耳》篇和古希腊的萨福悲剧,一场中外比对课深感耳目一新,收益匪浅。

       很多年前,大约上世纪80年代初,在石家庄市教师进修学院,也就是现在中山东路勒泰中心,听过楚图南之子楚庄先生讲过《诗经》。楚庄是我市著名老教师,古文研究专家。1957年打成右派被压制多年,拨乱反正后获得解放,在教师进修学院当古汉语老师,他学养丰厚,那堂《诗经》课讲《蒹葭》,讲风雅颂、讲比复兴,深入浅出,娓娓动人,至今记忆犹新。

       《卷耳》一直是《诗经》中很难解的一首诗。历来此诗解释纷纭,各逞其说,莫衷一是。问题在于诗中之“我”难于统一于一人之身。

       《诗经》专家孙作云甚至提出《卷耳》是由两首残篇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提出:“作诗之人不必即诗中所咏之人,夫与妇皆诗中人,诗人代言其情事,故各曰‘我’。首章托为思妇之词,‘嗟我’之‘我’,思妇自称也。……二、三、四章托为劳人之词,‘我马’、‘我仆’、‘我酌’之‘我’,劳人自称也。……男女两人处两地而情事一时,批尾家谓之‘双管齐下’,章回小说谓之‘话分两头’,《红楼梦》第五回凤姐仿‘说书’所谓:‘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可以算是比较圆融通达之说。

       钱钟书解释道:“少年楼上看星,与老将马背听笛,人异地而事同时,相形以成对照,皆在凉辉普照之下,犹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老将为主,故语焉详,少年为宾,故言之略。” 这就说明了《卷耳》艺术手法的新颖,分别来写一对男女的思念之情,各抒胸臆,合为一诗。

       全诗娓娓道来如泣如诉,不过是单相思念念不忘的缱绻。孔子说《卷耳》“不知人”,真是说的精到。通篇反复咏叹的,无非是“思君君不知”的哀愁。卷耳本来就是易采之物,浅浅的筐子却总采不满。因为采的人想心思,心不在焉。一边采着卷耳,一边把心头想到的那个人翻来覆去想了个遍。“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想起那个人啊,怎么能不想起跟他共同走过的条条路呢?

    “陟彼崔嵬,我马虺聩。我姑酌金罍,维以不永怀。”我们去过那高高的土石山,如今再上这土石山,人也憔悴马也感伤。即使金杯酌酒,没了那个人,又如何能排遣心中的离思和愁烦?

    徐睿达让我们先学习原文:《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然后逐句注释:

    ①采采:采了又采。卷耳:野菜名,又叫苍耳。 ②盈:满。顷筐:浅而容易装满的竹筐。 ③嗟:叹息。怀:想,想念。 ④真加宝盖(zhi):放置。周行(hang):大道。 ⑤陟(zhi):登上。崔嵬(wei):山势高低不平。 ⑥虺尵(hui tui):疲乏而生病。 ⑦ 姑:姑且。金罍(lei):青铜酒杯。 ⑧维:语气助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⑨玄黄:马因病而改变颜色。 ⑩兕觥(si gong):犀牛角做成的酒杯。 ⑾永伤:长久思念。 ⑿砠(ju):有土的石山。 ⒀瘏(tu):马疲劳而生病。 ⒁痡(pu):人生病而不能走路。 ⒂云: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何:多么。吁(xu):忧愁。

    再翻译成现代诗文:

    采了又采卷耳菜, 采来采去不满筐。

    叹息想念远行人, 竹筐放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 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 让我不再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冈, 我的马儿步踉跄。

    我且斟满牛角杯, 但愿从此不忧伤。

    登上高高山头呦, 我的马儿难行呦。

    我的仆人病倒呦, 多么令人忧愁呦。

001CYDkszy6NlEvynoad6&690.jpg      徐老师解读说,征夫怨妇,是中国古代生活方式中的独特景观,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景观。正如西方文学中崇尚个人奋斗的英雄一样,中国古代诗人十分关注由男女有别、男女分工而造成的男女不同的内心情怀。

        男子汉不能无所作为,总得要做点什么,才会对得起祖先和子孙。长期在外征战的汉子,被称为“征夫”。按人之常情,他们有刚强勇猛无所畏惧的一面,也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一面。

       照传统的观点,女人虽然主内,但女人缠绵悱恻的情意却足以感动诗人和刚毅的汉子。一个出嫁为人妻的女子,全部的希望和情感的依托,都在夫君身上。她们的“怨妇”情怀,形成了中国诗歌中的独特景观。

     “歌谣文理,随时推移”。今天即使真有“怨妇”,她们也拥有广阔和自由的倾诉、排遣和表达的空间,与古时的女子不可同日而语。   

       听徐睿达老师解读诗经《卷耳》篇后,阿臻送给国学大讲堂的两幅国画。徐睿达老师在国学大讲堂讲到中国古代的《诗经》里的情爱诗“卷耳”篇,接着说必须要了解古希腊的诗人萨福。

       只是因为在东西方文明发展历史过程中,诗歌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东西方在文化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反映在诗歌创作上。

      微信图片_20211209144831.jpg 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与我国《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在语言表达方式、诗歌意象营造以及所宣扬的爱情观等方面有不少的异同。

       诗歌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人类文学的重要起源,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诗歌以精练的文字来描绘景色事物,抒发和寄托人们的思想情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而人类文明因其地理环境、语言文化等发展背景的不同,造成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

       萨福(约前612~约前560),古希腊女诗人,这个时候也就是中国周朝时,是《诗经》诞生的时代。萨福之所以被冠以“抒情诗人”之名,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诗歌是由七弦琴伴唱的。萨福在技术和体裁上改进了抒情诗,成就了希腊抒情诗的转向:从以诸神和缪斯的名义写诗转向以个人的声音吟唱。她是第一人描述个人的爱情和失恋的诗人。

       传说中的萨福美貌无比,有一次法官要判她死刑,萨福当庭脱下上衣服,露出丰美的乳房和完美的胴体。片刻,旁听席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不要处死!这样美丽的女人!因为美丽,萨福重新获得了自由。

        从19 世纪末开始,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萨福开始被追认为女同性恋的远祖。美女、诗人、男诗人的情人、第一个失恋投海自杀女诗人、女同性恋者、现代女权主义的先祖……在萨福这个名字上,似乎可以加上任何一个在现代文学流行着的词汇。若是萨福本人,大概情愿用自己的诗形容自己吧:“周围的群星黯淡无光而她的光华,铺满了咸的海洋和开着繁花的田野”。

        萨福的诗:《给安娜多丽雅》

       我觉得同天上的神仙可以相比,

       能够和你面对面的坐在一起,

       听你讲话是这样的令人心喜,

       是这样的甜蜜:

       听你动人的笑声,使我的心

       在我的胸中这样的跳动不宁,

       当我看着你,波洛赫,

     微信图片_20211209144943.jpg 我的嘴唇

      发不出声音,

      我的舌头凝住了,

      一阵温暖的火

      突然间从我的皮肤上面溜过,

      我的眼睛看不见东西,

      我的耳朵

      被噪声填塞,

      我浑身流汗,

      全身都在颤栗,

       我变得苍白,

       比草叶还要无力,

       好像我几乎就要断了呼吸,

       在垂死之际。

       由《诗经》的卷耳篇想到古希腊的萨福,国学讲堂上徐睿达老师旁征博引古希腊诗人萨福的课件。

       古罗马壁画上的萨福 :法国画家大卫油画的萨福、情人和天使;由《诗经》的卷耳篇想到古希腊的萨福,萨福因失恋投海自杀身亡。一堂生动有趣的中外文学对比课,让人耳目一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