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的吕梁山脉、海拔1700米的天龙山,原名方山,主要由东峰“仙岩山”、西峰“大佛山”、南峰“香炉峰”和柳跖峪组成,山势险峻,奇峰兀立,沟壑深邃,山路回转,松柏成荫,石窟林立,古迹众多,溪泉鸣涧,气候凉爽,不仅以优雅的自然风光享誉山西,更以精美的石窟造像艺术、丰富的人文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海内外,是全国一座集林、泉、洞、寺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山。早在东魏时大丞相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文宣帝高欢儿子高阳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名声大振。

  搜集着有关天龙山的信息,内心怦然而动,恨不能即刻登上天龙山一睹容颜。

  

       登山木板路成景,下山大道天路通

  大巴驶进窑头村,大部分人换乘上山的太原公交。我们同事一行四人中,邹老师提议“爬山”,我们便齐声“走”,毅然随行。

       188de39395be085342c3655b048b788.jpg上山路1400多米以下全是整齐美观舒适的咖色木板搭建,两边木质栏杆扶手,给上山者以保护支撑,并且一段水平木板路之后,是几个平缓的台阶,然后又是水平木板,所以虽然爬山,但并不让人气喘吁吁,况且一路有澄明如镜的淙淙泉水相伴,有各种树木草丛相随,有山岩下煤层的温暖召唤,加之徐徐秋风吹拂,登山的艰辛被欢乐挤走不少。谷内奇峰突兀,峭拔雄壮,一条蜿蜒曲折的天龙溪水贯穿峡谷,溪水两岸草藤垂挂,杂木松林丛生。元龙谷风景秀丽,雾散云山绿,花开鸟飞鸣,高山悬瀑落几丈,泉流飞鸣澄如镜。沿谷流下的溪水一跃而下形成天龙山飞瀑,瀑落成潭,潭潭相连,构成了元龙谷山灵水秀的峡谷风韵。天龙寺往上陡峭路,是规整舒缓的石板台阶路,木质扶手。爬累了,游客随时可以靠在扶手上歇息。水也许为了游人专心登山,隐去踪迹,只有满目松柏招手。元龙谷内移步换景,景景相连,自然景观天龙瀑布、天龙山重要文化遗存北齐佛教寺院天龙寺、七松坪、蟠龙松、柳跖峪、高欢避暑宫、千佛洞、观音塔、关帝庙、漫山阁、古人祈求风调雨顺的白龙洞、回归佛首特展、东西峰石窟等,胜景之佳,实属罕见,且峰峦秀美,泉声淙淙,气候清爽,意境悠远,深峡藏秀,优雅绝俗。登高回望,我突发奇想,这条蜿蜒曲折的咖色木板、石板山路不正恰似伸向天龙山谷的一条树枝?那各个高低错落的景点不正是这个枝干上的朵朵奇葩?游客呢,当然是在天龙山水伴奏下欢呼雀跃于枝头的一只只快乐鸟儿。

       好一条神奇灵异的天龙山路!

  97573221.jpg时间紧,保健康,山顶停车场边宽阔的柏油大道也在召唤,我们乘坐公交,只需五元就奔驰在车流穿梭、驴友爬山的柏油路上,格外感叹天龙山道路的整洁宽广和神奇。

天龙山旅游公路上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龙山石窟,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宫,但由于之前只有一条年久失修的盘山路可以抵达天龙山,又山高弯急坡陡,交通隐患严重,导致著名的景区很少人前往。后太原市政府决定开建天龙山公路,为解决350米高落差问题,设计单位在临近山顶处新建一处三层环形高架桥,因其盘桓造型,宛如钢铁巨龙盘旋山中,气势十足,格外引人注目。乘客感叹在如此陡峭的山体上架设如此高难度的桥梁,乘车穿云破雾,真是行走在云端“天路”上,难怪这座桥会成为了一座网红桥,也自然成了天龙山一大奇观。从高空俯瞰整条公路犹如一条飞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如此的道路设计,很好的解决了高落差问题,让山路不再那样艰险,又让游客体验了一把从天而降的感觉。蜿蜒曲折的公路就像是一个赛车的赛道一般,人座车行,如同飞龙,那爽快淋漓的感觉甭提有多爽。

       温暖舒适的木板路、石板路,现代超前的网红天路,为文化厚重的天龙山又增添了两道美丽的人文风景线,这是我登山走过的最干净整洁、舒适美观、温暖高雅、方便便宜、古朴与现代科技完美统一的山路。

  

       千年古树蟠龙松,苍劲博大傲苍穹

  下得山来,蟠龙松的印象却越来越清晰。

“老干孤标香叶浓,阴森盘踞缘蒙茸。天功蜿蜒多神异,云雨空山丛化龙”——这是明万历年间驻守太原的晋藩靖安王胤龙题写的“天龙八景”之“虬柏蟠空”的景象,是流传至今对蟠龙松最形象、最生动的描述。b73c28dcecdd48fc97b6d1712e325681_th.jpg

  天龙山既是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景区,又是山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山上松柏相拥,葱郁苍翠,有蟠龙松、凤凰松、松抱柏、石上柏、参天松等珍稀古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1607年,晋藩靖安王题有天龙八景,即崇山环秀、佛阁停云、龙潭灵泽、虬柏蟠空、鼎峰独峙、石洞栈道、高欢暑宫、柳跖奇石。

  静侯在天龙寺山门前,有一株历千载而高不盈丈的奇异古松,其杆成螺旋,斑驳嶙峋,盘根错节,盘旋而上,枝干向四面平伸辐射。冠如华盖,浓密的树冠舒展开如同一把巨大的绿伞,绿荫面积近300平米。状似蟠龙,那屈屈盘旋的虬枝,俨然象一条腾空而蟠卧的苍龙,这就是天龙山举世无双的蟠龙古松。其形态之奇特,完全是吸收自然之精华,天然生成,举世罕见。

  据了解,这样的奇松在全国只有四棵,其他三棵分别在天津、北京和山海关。如论单株长势、形态,天龙山蟠龙古松无疑是其中翘楚,堪称“中华第一奇松”。

  8ac44236eafa4873ad617787ac67e098_th.jpg蟠龙松有着美丽的传说:在金天会年间(1123年-1137年),天龙寺着起一场大火,火一烧就是三天三夜,扑也扑不灭。没想到这场灾难惊动了天地,一场及时雨整整下了三天三夜,大火终于被扑灭,寺庙里残存着一些塑像和建筑,村民们为感谢苍天的保佑纷纷来此礼拜。没过多久,乡民们发现在寺庙旁边竟然长出一棵松树,盘根错节、造型奇特,细细看来像一条腾空而蟠卧的苍龙,而且树冠硕大,巧似绿色的凉棚,人们皆从远处来观赏这株奇异的古松,就给它起名叫蟠龙松,希望能从此得到保佑和庇护。到金皇统八年(1148年),这件奇闻逸事传到了太原当地官员的耳朵里,于是当地官员亲自来此瞻仰礼拜,并决定出资重修天龙寺,重建千佛大殿,至此天龙寺香火日渐旺盛,又恢复了往日的辉煌。

  古人云:“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之光辉。”山树相依,融为一体,互相照应,彼此依托,构成一幅完美的中国山水艺术画面。当漫步于奇松怪柏随处可见的天龙胜境,除了赏心悦目之外,不由得多了一份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

  26b0f2dee260c079e08bd416631c1b66.jpg如今蟠龙松长势葱郁、枝繁叶茂,人们把它视为人间的神灵之物,长寿健康、求子求学的象征之物,滋养一方百姓,造福一方人民。这株古树在当地民间留下深厚的感情,是祖祖辈辈历史的见证,每年初一、十五,人们都要进行祭拜祈福。

  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如今的蟠龙松已是天龙山自然景观的代表,是天龙山景区当之无愧的名片。它独立天地、苍劲博大的崇高品格值得我们敬仰和崇拜!

  

笑佛佛首回归时,日本掠夺罪铭记

还有印象最深的就是笑佛佛首。

曾记得,2021年央视春晚上,有一件从日本回归中国的佛首石雕,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原来这尊石雕就是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据说,第8窟是天龙山石窟唯一的隋代石窟。根据窟前壁《石室铭》记载,此窟于隋开皇四年,由当时驻守晋阳(今太原)的杨广为其父母祈求功德开凿。造像上承南北朝之风格,下启唐代丰盈秀腴之先声,是佛教文化逐渐本土化的重要实例。这尊国家一级文物,雕刻技术娴熟、表现手法细腻、时代特征鲜明,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佛首肉髻低平,脸庞圆润,新月眉,高鼻梁,薄嘴唇,双目微闭,嘴唇微抿,笑意盈盈,看上去庄严而温暖,一抹浅笑,蕴藏着祥和、宁静、含蓄、端凝之美。

1639015129503385.jpg

说起山西石窟,人们熟知的也许只有大同云冈石窟。其实天龙山石窟,始建于北齐皇建五年(560)。其中力上、佛像、胁侍诸像,雕技都很精美。天龙山石窟两个区域,即半山腰的东西峰洞窟主区和山脚溪谷旁的千佛洞区,始凿于北魏末至东魏,后经北齐、隋、唐历代开凿,天龙山东西峰山腰间,历时500年,东西长约500米,造像500余尊,洞窟25个,东峰12窟,西峰13窟,大部分石窟坐北朝南。浮雕、藻井、画像1144尊(幅),石窟排列有序,形制各异,大小不一,造像大至数米,小仅盈寸。反映出各个时期不同风格和艺术成就,却又有着一脉相连的传统关系。从佛像到花凭约记的成熟、饱满、洗练和表现感情的细腻,特别接近劳动者的生活气息,浓厚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色鲜明,以“小而精”著称,体现了天龙山雕塑不同于其他石窟艺术的独特风格,各窟观音,体态婀娜多姿,容颜妩媚动人,因而被誉为“天龙山式样”,是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的一颗灿烂明珠。它以精练细腻而又富有感情的特殊艺术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十大石窟中据说排名为第六位。1639015381112756.png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物象征文化意识,承载着中华文化的韵味。遗憾的是,天龙山石窟在唐以后一直到清朝末年,知名度仅仅局限于附近寺庙的僧人和居民,曾经辉煌的石窟群,其名声早已被山脚下的晋祠取代。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无力保护这些国宝,许多文物被盗掘、走私、贩卖,流失到国外。天龙山石窟150余件散布日本和欧美各国,成为国内石窟破坏最严重的一处。上世纪20年代,日本的一些探险家来天龙山勘察,并开始了盗取天龙山石窟。日本人写到,“大正十一年,当我第一次看到天龙山的照片,就被那里的石窟和造像深深地吸引住了,时隔两年后的今天,我终于跨越万里,来到了天龙山。这里珍藏了北齐到隋唐时代,中国佛教艺术最鼎盛时期的辉煌,它们给予我的惊讶和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达。”

1638844239136621.jpg这次回归的“笑佛佛首”是在2020年9月份,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日本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拟于东京拍卖一尊“唐天龙山石雕佛头”,属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龛主尊佛像佛首,佛首于1924年前后被盗运出境。国家文物局与拍卖行董事长张荣先生取得联系,促成文物回归。张荣与日籍文物持有人谈判完成洽购,并将佛首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12月12日,佛首安全运抵北京。

今天,佛首在流失日本近一个世纪后,终于回归祖国。这些流失文物不仅是璀璨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国历经“创伤”的见证,更是日本掠夺中国文化的又一铁证。可见文物的流动,与一个大国的兴衰息息相关,所谓 “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笑佛”回归是海外游子献给家乡最好的礼物,更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标志。

  2001年,天龙山石窟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几何时,山西在世人眼里只有煤和醋。殊不知,山西也是文物众多的一个省份,山西地上的文物之美,透射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映射着山西历史的渊博和久远。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并非虚言。

  守护历史,守住国之魂;守护历史,守住民族文化;守护历史,守住民族繁荣。

  天龙山,山西的骄傲!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