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人民祭祀亡灵的日子——清明节。唐代文学家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然而今天万里无云,天蓝似海,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我们志愿军代表团的几位同志和使馆人员一起乘车去平安南道桧仓郡,向那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扫墓。

  桧仓郡离平壤市约100公里,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就坐落在当年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附近高达150 米的山坡上。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里原本是志愿军烈士的简易墓地。1954年,开始兴建志愿军烈士陵园,三年后建成。这是朝鲜几十个志愿军烈士陵园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烈士陵园四周群山起伏,苍松翠柏环绕,山下溪水潺潺,花草丛生。陵园大门上用中朝两种文字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应金日成首相的邀请,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在纷纷飞雪中专程到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凭吊志愿军烈士。

  使馆的车队迎着晨风和朝霞,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向东行驶约两小时,便到达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下车后,我们受到朝鲜人民军中央护卫局副司令池京珠中将和平安南道责任书记郑东益以及当地军民的夹道欢迎。

  从陵园大门登上240级台阶,到达陵园的第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中国古典式的三门琉璃牌坊,上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浩气长存”横匾。牌坊门内迎面挺立一座绿瓦红柱、彩漆油绘的六角纪念碑亭。亭里的汉白玉纪念碑上刻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烈士永垂不朽”的铭文,亭子的横梁上,里外共有11幅彩绘,画的是朝鲜国际主义战士朴在根、中国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中国志愿军英雄邱少云、黄继光和特级英雄杨根思等人的英雄事迹。

  在陵园第二层极为别致的宽阔平坦小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底座呈方型,由大理石砌成高17米的志愿军英雄铜像。石座正面和背面有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和朝鲜内阁用朝文镌刻的碑文,正面的碑文写道“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下用鲜血凝成的朝中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志愿军铜像后有两面巨大的石影壁,壁面浮雕是朝鲜人民积极支援志愿军和志愿军英勇作战的41人群像。从影壁之间的台阶往上走便是志愿军烈士墓地,总共有134 名志愿军烈士安息在这里,其中毛岸英烈士安葬在最前排的正中间。

  我们来到志愿军烈士墓地,只见翠柏环绕,肃穆凝重。烈士墓组成一个整齐的方阵,烈士们头枕青山,面朝祖国(西南的北京方向)。除三个无名烈士外,每个烈士墓前都竖有一块刻着名字的石碑,每个墓旁都栽有一株英姿挺拔得像烈士本人一样的中国东北黑松。

  看着一个个墓塚,摸着一块块墓碑,我的眼前恍若出现了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英雄的身影,他们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了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英勇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是钢铁战士,他们是民族英雄,他们是祖国脊梁。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作为年轻的志愿军战士,我要向他们学习并传承他们的精神。我情不自禁地举起右手,给他们敬了一个军礼。

  上午10时30分,在悲壮的乐曲声中,中朝双方代表向志愿军铜像和毛岸英烈士墓敬献花圈。每逢清明节和志愿军赴朝参战纪念日,朝鲜的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都会来此扫墓,告慰英灵。金日成向志愿军烈士献花圈有二十次左右。朝鲜人民都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包括毛泽东之子毛岸英是为了他们的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因此一年四季,年复一年,他们都在精心保护着毛岸英和所有志愿军烈士的陵墓。

  祭奠仪式结束后,我来到毛岸英烈士墓前,面向身着志愿军军服的毛岸英遗像深深鞠了三个躬。然后拍照留念,并掏出小本子作笔记:

  墓碑:长方形大理石,高约1米,竖刻郭沫若题写的“毛岸英同志之墓”7个大字。

  碑文: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一九五〇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