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多年来,刘家村家家盖起了大瓦房,村民们都过上了吃穿不愁的日子。

  凭着瓦工的手艺,刘瓦匠家的房子盖得又大又漂亮,日子过得也特别滋润,冰箱里鸡鸭鱼肉装得满满登登的。

  儿子刘希望初中毕业,又长成了一米八的大体格子,是块干瓦工的好料。刘瓦匠心里盘算着过完年让儿子跟他去城里干瓦工活儿,一年下来,爷俩怎么也能拿回家四五万块,好好干几年,儿子娶媳妇的钱就没问题了。可跟儿子说几次,儿子根本不搭拢,竟然提出要去学厨师。

  一天早饭后,刘瓦匠把儿子叫到跟前,要和儿子好好谈谈。

  “你老爸我干了大半辈子泥水匠,挣下了这份家业,在村里咱不算上等户,也得算中上等户吧。就你这体格子,到城里干瓦工,一个月差不多能挣四五千块,非得去学那破厨师,真是气死我了。”

  “爸,您是靠瓦工的手艺赚了不少钱,可您知道妈在家种地有多累吗?大礼拜两天,还有暑假我去帮助妈妈干农活,学习都耽误了。好不容易初中毕业,您让我去干瓦工,跟您一样一年三季总在外面转。您生气也没用,反正这厨师我是学定了。”

  “你学厨师,不也得常年在外面吗?咱家还能开饭馆啊?”

  “那可不一定,咱村离城里这么近,真要开个有特色的饭馆也不是不行。”

  爷俩越吵声音越大,吵到最后,刘瓦匠竟然来了火气,抄起一根棍子要打儿子。

  “咋的,你要打儿子啊?来,先打我!”

  见儿子刘希望要挨打,刘瓦匠的媳妇王翠花赶紧把儿子拽到一边,让儿子赶紧回屋,便上来跟刘瓦匠理论。

  “儿子说得没错,要不是你成年在外面,儿子的学习能耽误吗?要是像后院老李家那小子一样的学法,咱儿子也能考上高中,将来也能上大学。”

  “上大学不也得去找工作,有个瓦工的手艺,一辈子不也挺好吗?”

  “你就依儿子这一回,让他去学厨师,我听出来了,咱儿子是想通过学厨师,将来要干点大事儿。”

  “还大事儿,一个厨师能干什么大事儿。”

  “干不了大事儿,厨师也比你这瓦工强,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再说,干瓦工总得上高,也危险。他不愿意干,精神不集中,万一出点事儿,我跟你没完!”

  “既然你这么说,那就让依他吧,这个家我是当不了了。”

  刘瓦匠只好妥协,同意儿子去学厨师。

  刘希望没有让父母失望,一年之后还真考了一个见习厨师证。

  刘瓦匠见儿子拿回来厨师证,没再说啥,可是等了好多天没有饭店聘用的消息,心里不免嘀咕起来。

  “学吧,学个一溜十三招,还不是找不着活,去干瓦工多好。”

  刘希望其实心里也着急,临回来的时候姜老师说,一定积极帮助推荐,有消息会第一时间通知的。可回家都半个多月了,咋还没有消息。

  心急如焚的刘希望每天到村外转几圈,一是散散心,二是不愿意看老爸愁眉不展的脸色。

  刘家村属于城市近郊,到城里只40分钟的车程,而且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刘希望登上村东层林尽染的庙后山,眺望家乡美丽的山水、田园,心中涌起无限的遐想。

  时间又过去一周,刘希望漫步村外,盼着老师给他消息。

  小树林里,小鸟们叽叽喳喳地叫,喜鹊在树林间飞来飞去。刘希望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好事儿快来了。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手机音乐声突然响起,“该不是心想事成吧”,刘希望心里略过一阵激动,一看来电显示,正是厨师班姜老师的电话。

  “你是刘希望吗?”

  “姜老师您好!我是刘希望。”

  “刘希望,有个厨师的岗位,我看挺适合你的。”

  “谢谢姜老师!请问是什么岗位?”

  “是一家养老院需要一个厨师,你的个人素质不错,应该没问题,你如果同意,明天就来找我。”

  “姜老师,我同意,而且特别同意。我现在就去找您!”

  正好10点有趟去城里的班车,刘希望一路小跑回到家,告诉爸爸妈妈。

  “不行!弄了半天竟然是去养老院当厨师,侍候老人去,真是没出息。”刘瓦匠坚决不同意。

  “希望他爸,孩子好不容易有个岗位,你就让他去吧,先练练手,等真正把手艺练好了,再找大饭店不也行嘛。”

  听媳妇王翠花这一说,刘瓦匠觉得还算在理,再说,这大小伙子总在家呆着也不是个事儿。

  想到这,刘瓦匠语气稍微缓和地说:“那就去试试吧,可有一条,你必须对老人好,如果老人提出意见,你要虚心接受,绝不能跟老人耍态度!”

  “放心吧,老爸,我不烦老人,村里的老人都喜欢我。”

  “这一点倒是让人放心,村里的老人都夸希望仁义,见到老人总是笑眯眯地打招呼。”

  想到这,刘瓦匠一脸高兴地说:“好吧,去就去吧,马上准备一下,我和你妈送你上车。”

  等到了姜老师办公室的时候,用人单位红叶养老院法人代表张院长已经在等他了。

  “这小伙子慈眉善目,素质不错!姜老师没说假话。”想到这,张院长站起来热情地跟刘希望握了手。

  “试用期半年,如果合适,就正式聘用,试用期每月开2800元,正式聘用后每月至少4000元工资,而且还给交五险一金。你如果同意,现在就可以签试用期合同。”

  “谢谢张院长收留我,我年轻,挣钱的日子还在后头呢,再说,我现在属于见习,钱多少都行,我同意签合同。”

  “小伙子真爽快!好!马上签合同。今天先带你去参观一下我们的养老院,明天正式上班。”

  签完合同,刘希望就跟着张院长到了红叶养老院。

  地处城区西郊的红叶养老院,被五彩缤纷的群山环抱着,两栋三层黛青色楼房在群山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高高的旗杆上,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

  一进大门,刘希望就喜欢上了这里,心想,难怪叫红叶养老院,环境真美啊!

  张院长亲自带着他到厨房和存放蔬菜、肉蛋的库房看了一圈,又给他讲了老人的饮食特点和注意事项,刘希望认真听,仔细记。

  “养老院的厨师不好找,厨艺是一方面,关键是需要敬老爱老情怀,对老人态度好。”

  “这点请院长放心,我会对老人好的,只是厨艺心里没底。”

  “厨艺可以提高,再说,我们这里又不是大饭店,只要老人觉得可口就行。不过,你得做好接受老人意见的思想准备。”

  “好的,我会随时听取老人的批评指正,而且我还要主动征求老人意见。”

  “年轻人能有这种觉悟,了不起。”张院长打心眼里看好了他。

  果然不负众望,刘希望不仅顺利渡过了试用期,成了红叶养老院正式厨师,而且受到全院老人的欢迎,老人们都亲切地叫他“小刘师傅”,而他一口一个张爷爷、李奶奶,叫得老人们眉开眼笑。

  一转眼,“小刘师傅”在红叶养老院干了3年。

  3年里,刘希望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大量有关老人的书和杂志,通过阅读,他逐渐了解了老人的特点和需求,慢慢走进了老人的精神世界,更加热爱为老人服务的工作。

  夜深人静,刘希望常常想起老家村里一些老人的生活状况。前院80多岁的周爷爷,孩子们都去城里打工,每天自己做饭,有好几次都摔倒在灶前。后院的黄爷爷、村东头杨爷爷都是一个人守着大院子空房子,还有,西院80多岁邹奶奶和刚上小学的孙子在家,吃饭都成了问题。如果回老家创建一个乡村食堂,不是可以解决本村留守老人、孩子吃饭问题了吗?在红叶养老院说到底就是一个厨师,要是把这件事干成了,可是一项大事业。

  他越想越兴奋,越想越没有睡意。

  连续几天,刘希望都在想这个问题。当他把一切都想清楚之后,便去找张院长。

  “张院长,我想离开红叶养老院。”

  “什么?你要走?不是干得好好的吗?是嫌给你的待遇低,还是老人或家属给你找麻烦了?”

  “都不是。大家对我都非常好,也没有麻烦事儿。我想回老家创建一个乡村食堂,解决村里留守老人和孩子吃饭难的问题。”

  张院长沉思了一会儿,说:“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很好,而且你要干的是正经事儿,就像我当初创建养老院一样。我支持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就跟我说。”

  “这样,你再坚持几天,等我找到新的厨师你再走。”张院长补充说。

  “没问题!别说几天,就是一个月都没问题。”刘希望提高嗓音说。

  小刘师傅要走了,全院的老人听说后都依依不舍,那天,送他出门的时候很多老人都掉了眼泪。

  儿子回来了,刘瓦匠当然很高兴,可一看儿子是带着行李回来的,便严肃了起来。

  “怎么回事儿,是犯啥错误了,还是被人家辞退了?”

  “爸,是我主动辞去了那份工作。”

  “难道在城里找到了大饭店的活了?”

  “不是,我,我想回家创建乡村食堂。”

  “胡扯!农村能有几个人来吃。放着城里稳定的厨师工作不干,回家建什么食堂,脑袋进水了?我告诉你,只要我还能劳动,还当这个家,就不会同意!”

  “爸,您先别急,也别生气,听我慢慢跟您说。”

  “你说吧!看你有多大能耐。”

  刘希望先给老爸倒杯水,接着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别说,儿子的想法挺好的,咱一家三口人在一起干,真差不多呢。再说,你们爷俩省得一年到头在外面了。”刘瓦匠的媳妇王翠花抢先表态。

  “都想得简单,容易吗?在哪建?得需要多少本钱?镇里能批吗?”

  “爸,这个事儿虽然不容易,但是也没您想得那么复杂。房子好办,把苞米仓挪到后院,而且后院又挨着村路,进出苞米还方便。在原来苞米仓的地方建一趟厢房,装修一下就可以。老爸您还是瓦匠,我给你当小工,咱自己干,只花点材料钱。”

  “是你当家,还是我当家,这翅膀还没硬的就想当家,就想给我派活儿。”

  “你别总以当家的自居,儿子早晚都要当这个家,我看儿子的眼光挺远。现在不是讲民主吗?咱三个人投票,你肯定是一比二输。”

  刘瓦匠明显地感到自己当家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但他却找不出驳倒儿子的充分理由,甚至也觉得儿子的想法有一定道理。

  “这样吧,我再考虑考虑。”

  刘希望不敢再说啥,只能等老爸的最终决定。

  第二天早晨,刘希望起床看见老爸在苞米仓子跟前转悠,还拿皮尺量了又量。

  “莫非老爸同意了,有门。”刘希望顾不得洗脸就跑了出来。

  刘瓦匠看儿子出来,便喊他过去帮忙。

  量完之后,刘瓦匠开口了:

  “让你当回家吧,今天就把苞米仓挪到后院,秋收后动工建。不过,得把给你娶媳妇的钱拿出来,要是亏了老本,你就打光棍儿吧。”

  “老爸,您放心,我都考察好了,亏不了,我不但不能打光棍儿,还会给您娶回一个漂亮的儿媳妇。”

  “臭小子,先甭说大话。”

  刘瓦匠不仅瓦工的技术高,而且人缘也好,秋收后又是农闲,帮工的人很多。再有,听说要建乡村食堂,村里人都愿意帮忙。不到两个月,房子建好了,也装修得差不多了。

  等到办营业执照的时候,麻烦了。镇里相关部门找出一大堆理由不批,急得刘希望嗓子冒烟。有人给他出主意,得花钱打点打点。刘希望上来了倔劲儿,说道:“我是给村里留守老人和孩子办好事儿,打点什么?还就不信了呢。我找镇党委程书记去!”

  当听说儿子要去找镇干部,刘瓦匠两口子有点担心,怕儿子年轻,说话太冲,便拦着不让去。

  “爸,妈,你们放心,我都想好了咋说,不会跟人家吵架的。”

  “既然你都想好了,那就去吧,不过,得让你爸陪你去。”

  “我爸要去,还容易帮倒忙。”

  “我骑摩托车拉你去,我在外面等你,这行吧?”

  “那,好吧。”

  第二天,爷俩到了镇里,刘希望让爸爸在门外等着他,便走进了镇党委办公室,找到了镇党委程书记。

  程书记是县里下派的干部,政策水平和思想理论水平都很高。眼前的这个小伙子有点精气神儿,程书记对刘希望第一印象很好。

  “说吧,你来找我什么事儿!?”

  刘希望深吸一口气,稳了稳神儿,来了个竹筒倒豆子,把要建乡村食堂的理由和未来设想条理清晰地说了出来。

  听完他的陈述,程书记开始喜欢上了这小伙子,故意提了几个问题,刘希望都一一做了回答。

  儿子已经进去差不多一个小时了,咋还不出来?急得刘瓦匠伸着脖子往院里看。

  “这样吧,刘希望小同志,你的想法很好,我们研究一下,会给你一个满意答复。你先回去等消息。”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村干部就来通知,说镇里的程书记要亲自带有关人员来考察。

  一家人既高兴,又有些紧张。

  大约一个小时后,程书记果然带着镇里有关人员来了。程书记和随行的镇干部考察得细,问得也细,刘希望回答得清楚。临走之前,程书记对刘希望说:“这是一件好事儿,镇里一定全力支持。可以边办相关手续,边做筹备工作,争取尽快把乡村食堂办起来!”

  接下来,一路绿灯。1995年元旦那天,“乡村希望食堂”隆重开业了。

  刘希望既当总经理,又当厨师。有红叶养老院三年厨师的经历,又肯学习、爱动脑,最关键的是对老人态度好,服务周到,加上饭菜软烂可口,经济实惠,乡村希望食堂真火了起来。留守老人和孩子吃饭问题解决了,农忙时节很多村民为了节省时间,都到食堂来吃,特别是每天早餐的馒头花卷最受欢迎,邻村的人都过来买。

  刘希望每天做好饭菜,首先想着给几位高龄行动困难的老人送去,有时候忙不过来,刘瓦匠骑上摩托车替儿子送餐。

  看着儿子创建的乡村食堂日渐红火,刘瓦匠服气了。后来干脆让儿子当家,儿子说建蔬菜大棚,他就张罗着干;儿子说,养猪和养鸡鸭,他就去找信得过的村民组成联合体。

  半年后,镇党委程书记带着班子成员来食堂考察后,高兴地说:“刘希望创建的乡村希望食堂不仅解决了留守老人和孩子吃饭问题,让青壮劳力安心放心地到外面打工,还改变了种植业结构,促进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刘希望真是给我们镇的发展带来了希望。这样有理想有眼光有能力的年轻人,党委要好好培养,将来要成为村里甚至镇里的当家人。”

  听程书记这一说,刘瓦匠夫妻俩乐得合不拢嘴。王翠花笑着说,“你就彻底让贤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