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驻守海岛28年,夫妻团聚时间不到3年。他们用360封家信传递真情,用坚强的臂膀扛起了各自的责任与担当,用赤诚的初心诠释了信仰的力量,谱写了一曲悠扬壮美的爱情旋律。
  他叫仇云奎,海军原导弹快艇大队政委;他的妻子叫于滋,辽宁省大连市原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1、相知相爱——我等着你……

1975年是仇云奎当兵的第六个年头。休假期间,由哥哥的战友当“红娘”,仇云奎第一次见到了端庄、优雅的于滋。两人短暂的见面,给仇云奎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向对军人怀有仰慕的于滋,对坚毅、真诚的仇云奎也产生了好感。 
  仇云奎回到部队后,听说于滋愿意跟他先了解,以便确定双方是否合适时,马上给于滋写了第一封信。
  “于滋同志你好!第一次见到你后,我对你的印象很深也很好。我们俩的事情,听说你愿意继续深入了解,我很高兴。我是1969年12月入伍的,入伍前初中文化,入伍后在训练团学习机电专业,一年后分配到海军快艇任轮机兵,1972年担任机电长。最近,我被提拔为副艇长了,我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责任也大了,我会继续努力工作。此致,革命的敬礼!”。
  这第一封信经过十几天的旅行来到了于滋的手中,收到信的于滋心情既惊喜又兴奋。
  “仇云奎同志你好!我是1968年10月刚满16岁的时候,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辽宁省北票市的一个偏僻山村当知青,已经10年了。我父母都是解放前的地下党员,从小就教育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希望我们俩努力工作,共同进步。”
  第一封信,两个人都带着点青涩、朦胧。随着了解的加深,二人的感情不断升温。 
  “云奎,我的目标是把工作做到最好,希望祖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
  “于滋,我的奋斗目标是当一个好兵,为建设一个强大的海军贡献力量!”
  相似的理想,相同的人生追求,让两颗年轻的心越贴越近。

(图一:仇云奎、于滋结婚照)

微信图片_20211127231046.jpg

相识的第三年,仇云奎探亲的日子里,他们有说不完的话,从工作到学习,从家庭到部队,一直聊到很晚还觉得意犹未尽。他们相约,第二天云奎去拜见于滋的父母,并到县城里看场电影。
  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突然有人敲门,“邮递员,仇云奎电报。”云奎展开一看:“停止休假,速归队。”
  仇云奎心里揣摩着,部队一定有紧急任务。他来不及多想,收拾好行李,让哥哥设法转告于滋:“部队有任务,明年探亲再见面。”
  仇云奎回到部队立即投入新的任务当中。最让他过意不去的是自己的不辞而别,暇余间,他给于滋写了一封满怀歉意的信:
  “于滋你好!任务紧急,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这就是军令,作为驻岛部队的军人,这种情况在今后的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多次……”
  “云奎,三年多的接触和了解,我知道你把献身祖国的海防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于滋,部队干部结婚后每年只有一个月的假期,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回家……”
  “云奎,部队的制度我都了解了,你就放心吧!
  他们的感情,就是在这一封封书信、一天天的思念中不断加深。在两人相识的第四年,仇云奎回家探亲,他们在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假期。
  归队的期限到了,送别时,于滋拉起仇云奎的手欲言又止,轻轻地说:“云奎,你当艇长已经几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转业回地方工作?”
  “也许两三年,也许更长,这要看部队的需要,需要我干几年,我就干几年。”
  仇云奎与于滋认识快5年了,他知道于滋的意思,以前他们在书信里面,谈工作,聊学习,说理想,讲人生。但是关于未来,两人从来也没有说过,两地相距几千里,将来两个人都要承受这种两地分居的痛苦。如果病了,谁来陪伴?如果有了孩子,谁来照顾抚养……
  一路上,仇云奎和于滋有说有笑,可仇云奎的眼神里却漾出从未有过的茫然。
  就在这种喜悦和茫然中,只听于滋说:“云奎,不管你在部队干多少年?我都等着你……”
仇云奎听完激动不已。


2、盼女成长——你的丈夫呢?

幸福是一笔一笔的,结婚后,二人依然靠书信传递心声。
  “云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怀孕了!预产期是秋天,如果你能休年假回来更好。”于滋写信把怀孕的消息告诉了云奎。
  仇云奎展开信纸,把妻子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他想象着孩子的模样,在回信里告诉于滋,他争取明年休假时能够陪在她的身边。
  然而,部队的工作总是不经意间打断他们的相聚。
  就在于滋待产时,胎儿悄悄地有了动静。大舅哥连夜将于滋送进妇产医院安顿好,全面检查完,医生开出几张单子对于滋说:“让你丈夫签字。”
  “他没有来。”
  “都要生产了,你丈夫都不来,这都是什么家庭啊?”医生用疑惑的眼神看了于滋一眼。
病房里,其他孕妇都有丈夫的陪伴,或端水喂饭,或收拾整理,精心呵护着即将生产的妻子。唯独于滋是独自一人待产,其他孕妇时不时向于滋投来异样的眼光。
  若心通,天涯咫尺也相知。医生的埋怨,他人的误解,于滋并不在意。她心里清楚,作为一名军人,仇云奎时刻面临着紧急任务,他背负着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的歉疚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仇云奎没有按时探亲,一定是有任务在身,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打扰他,不能让他分心。至于别人的怎么看?于滋早就习惯了。
  家里的苦衷和难处,于滋从来不在信里说,说了怕云奎心里惦念,影响工作。


3、探亲之路——让你受苦啦!

(图二:于滋来海岛探亲与云奎合影)

        微信图片_20211127231040.jpg女儿出生后,为了让仇云奎尽早看见孩子,于滋在孩子百天后,决定带孩子去海岛探亲。

她和云奎在信中约定:还是我去部队探亲吧,我知道你战备训练离不开,你在宁波火车站接我们娘俩儿一下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了。
  于滋的善解人意,让仇云奎深受感动。
  40年前,一个年轻的母亲,怀抱小孩,肩挎提包,手拿信封上的地址,乘完汽车又赶绿皮火车,坐完客轮又上摆渡,行程2500公里,路途所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
  但千难万险也阻挡不住于滋奔向仇云奎的脚步——她想给云奎送上一个“美丽的惊喜”。
  走出大厅,来到出站口。这是他们书信里面约好接站的地方,她时不时打听着身穿海军制服的官兵,可是没有人知道仇云奎的驻地在哪里。
  等啊等,一直等到午夜,等到当天的最后一班火车,就是不见云奎的身影。在极度困乏中,于滋搂着孩子在候车室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原来,那一天,仇云奎在驻地看接站的时间快到了,正要请假去火车站迎接妻儿。这时,中队通讯员通知云奎,大队长下午来中队一号艇检查工作,要做好准备工作。
  这项工作不在计划中,完全把去接站的安排打乱了。中队领导说,要不然让副艇长替你一下?
  仇云奎想了一下说:“上级首长临时检查工作,这是作战部队的特点,作为一号艇艇长我不能离开。于滋见不到我不会离开火车站,我俩在信里面说好了,不见不散。”
  当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忙完了工作,这时所有的客轮都停航了。
  第二天一早,仇云奎匆匆来到火车站候车室,当他第一次眼看见于滋怀里抱着睡着香甜的女儿时,嘴角不觉露出温暖的笑容,再看看在候车室一夜未眠、身心疲惫的妻子,心头滚过一阵热浪:“让你们受苦了,我来晚了……”
  于滋第二次来海岛探亲有了“经验”,她没让云奎来接站,独自一人领着刚会走路的孩子顺利到达了县城换乘客船。谁料,娘俩儿来到码头售票厅,一行醒目的大字让她大失所望:“台风到达,客船停航。”
  仇云奎得知客船停航的消息,看着逐渐刮起的风浪万分焦急,台风一刮就是好几天,没有电话,联系不上她们,母女俩吃住怎么办?
  这是于滋第一次经历台风,她们找了个小旅店住下来,等候台风结束。夜晚,台风气势磅礴的场面,着实让于滋受到了惊吓,她在潮湿阴冷的小屋里紧紧地搂住孩子。
  仇云奎见到母女俩时已经是第三天了,于滋还未从惊恐中解脱,这让仇云奎心里难受极了:“过几年,我转业回到地方,咱们就不用担惊受怕了。”
  于滋两次来岛探亲的坎坷,让仇云奎心中升起了转业的念头:在艇长的位置上已经好几年了,申请转业符合条件。可是,自己曾经说过:部队需要我干几年,我就干几年。
  他在心里反反复复地劝说自己。可是,哪一种选择都让他心里觉得难受。无奈之际,他想把自己的想法向上级首长汇报一下。
  他忐忑地进入首长办公室,“云奎,听说你爱人来探亲了,我最近去看望她。”
  “首长,我想……”
  “想带着爱人孩子在这里多住几天转一转?批准!”首长的话一落地,仇云奎想转业的话就憋在嗓子眼里出不来了。
  “另外,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经大队首长研究,上级批准,准备让你们艇发射一枚导弹实弹。云奎啊,一枚导弹价值不菲啊,是多少个工人、农民兄弟辛辛苦苦用血汗挣出来的,咱们一定把平时的训练水平发挥出来。”
  听到这里,云奎的眼睛一亮,一股热血好像在往上窜。在导弹快艇上干了十几年了,从来没有发射过导弹实弹,这一次终于要实现啦!
  仇云奎走出首长办公室,脑子里出现的都是快艇导弹打靶的画面,把申请转业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回到招待所,仇云奎还沉浸在导弹打靶的构想中,他高兴地对于滋说:“我的愿望实现啦!”
  “真的?转业的事首长怎么说?”
  “我没有说出口,以后再说吧!”
  仇云奎接着说:“媳妇儿,你们娘俩能否早回去几天,又来新任务了,而且是重要任务。” 
  于滋沉思了片刻,说:“云奎,我听你的……”


4、替夫尽孝——你想做的,我都做到了

(图三:出海训练,前左为仇云奎)

  微信图片_20211127231034.jpg1990年的一天下午,仇云奎正在导弹快艇上与中队领导一起检查各项战备训练情况,这时大队通讯员跑过来把云奎叫到一边,“报告政委,您的电报”。

仇云奎撕开电报,映入眼帘的10个字让他顿时陷入悲痛之中,“父亲病故,丧事正在办理”。
  仇云奎恢复了一下情绪,把电报放在兜里,然后悄悄告诉通讯员,他父亲去世的事先不告诉任何人。说完话,他继续在艇上检查工作。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仇云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办公室,凝视着电报上的每一个字体——这是妻子发来的电报。
  仇云奎记得上个月于滋来信说,父亲的病好多了,不用惦记着,怎么还不到一个月突然就……
  在仇云奎心里,父亲是一头牛。父亲在部队的军人服务社工作,用微薄的工资养育着一家兄弟姐妹十人。
  1988年,仇云奎担任导弹快艇大队政委,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
父亲来信叮嘱仇云奎:一个团级政委不是荣誉是责任,你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要多考虑工作。
  二十多年来,父亲的教导一直萦绕在仇云奎耳畔,深深地影响着仇云奎一生。父亲的来信,像一座座灯塔指引着仇云奎前进的方向;父亲说过的那些话,如同冬日里的火焰温暖着仇云奎的心。 
  这一晚,仇云奎彻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仇云奎把通讯员找来,告诉他:今天上午你替我回复一封电报,内容就写“替夫尽孝,丧事妥办”,再汇去500元办理丧事。
  仇云奎把事情交代完了,来到会议室继续参加大队召开的训练动员大会。
数日后,仇云奎又收到于滋的来信,“云奎,父亲的丧事已经办理完了,你想做的我都替你做了,你就放心吧!”
  此时,一股暖流涌向云奎心头,他回想起于滋经常对他说的那句话,“谁让我嫁给一个驻岛军人呢?”。


5、比翼双飞——党叫干啥就干啥!

“当兵就当一个好兵。”28年来,仇云奎始终沿着自己的初心和梦想行走,历尽千帆,不染岁月风尘。
  当机电兵,把军事业务训练得炉火纯青,被评为“五好战士”;当艇长,带领全艇官兵,让各项训练任务指标达到最佳,荣立集体三等功;当中队教导员,把思想工作做到官兵的心坎上,被海军党委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当大队政委,保证了大队官兵政治合格,思想过硬,被舰队党委评为“优秀师团党委书记”……
  每一项工作仇云奎都做得精益求精,每一个任务都完成得理想极致。
  荣誉背后是坚持与汗水,是付出与努力,更离不开背后那默默无闻的“贤内助”。
  1993年,东海舰队党委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各级官兵。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奖项引人注目——“贤内助”奖,这是为优秀领导干部的家属设立的。当仇云奎代表于滋上台领奖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会后,舰队领导亲切地对他说:“云奎,你的爱人真的不容易,这么多年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让你在部队工作毫无后顾之忧。听说她本人也很了不起,担任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而且把孩子培养得很优秀。这个荣誉,她当之无愧啊!”
  于滋从小就接受红色教育,家国情怀的种子深植于心,十年知青生活的艰苦磨砺,让她养成了吃苦、奉献、坚韧的本色。
  夫妻两地分居的日子里,于滋独自带着女儿,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读书,完成了从大学到研究生的学习,实现了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于滋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去探索创新工作中的每一页,以从容自信的心态去面对生命的每一天。先后被国家计生委评为先进个人,荣获“辽宁省劳动模范”“大连市劳动模范”称号。
  1993年底,部队裁减撤编,上级机关进行问卷调查,当填写《干部问卷调查表》“个人意向”栏目时,面对自己倾注半生的宽广的大海和亲爱的舰艇,仇云奎拿起笔,郑重地写下了:
  “服从组织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
  之后,仇云奎调到扫雷舰大队当政委,并于1997年转业。

(图四:仇云奎、于滋和女儿的合影)

  微信图片_20211127231014.jpg书信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是一代人的记忆。

360封家书,如360颗太阳,温暖着仇云奎和于滋的心;360封家书,如360枝花,朵朵绽放着爱情的光芒。
  360封家书里,没有一句“我爱你”,但是仇云奎和于滋的爱是那么的清澈,唯美和自然。
  感谢如仇云奎那样一代又一代海军人艰苦卓绝的奉献,感谢如于滋那样一代又一代军嫂默默无私的坚守!
 

(备注:本文首发《方圆》杂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