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经常去医院做针灸治疗,扎上针后,躺在针灸床上任思绪放飞。昨天一件久远的事情忽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那是40多年前一次火车上的邂逅,那样清晰完整地回到记忆中。

  记得好像是在1978年,我在陕西国营895厂工作,一次出差前往北京。从商洛山中的大山沟里乘坐了5个多小时的汽车,一路颠簸地到了西安,改乘火车,需要20多个小时到京。上车时大概已经是傍晚,疲惫不堪的我很早便在窄窄的卧铺床上休息了。第二天一早,满血复活,身心愉快。

  在火车餐厅吃过早饭,准备回到自己的铺位看一天小说,惬意地打发火车上的时间。于是,我加快了脚步,穿过几节车厢走向我的车厢,一进车厢,我远远地就看到一位浓眉大眼,穿戴整齐、精神矍铄的儒雅男士站在车厢的尽头望着我,我以为他在等待什么人,低头向前走去。

  再一次抬起头时,看到他还是看着我走来的方向微笑着,我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身后没有人。难道是在等我?只差几步就和他碰面了,他仍站在那里看着我走来,果然是在等我。我迎着他的目光探寻地走向前去,他冲我点了点头,笑着问我,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卫东医院(406医院)总务办公室的,上次你们厂里搞活动,你到我们医院借锣鼓,就是找我借的,后来还回来时也是我经手的,咱们打过两次交道了,不记得了吗?

  我这人一向“脸盲”,记不住别人的长相,尤其是对男同志,更是记不住。但他一说,我马上记起了这件事,而且知道站在眼前的是卫东医院总务办公室的马主任!

  他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当时在陕西洛南县地处大三线的国营895厂办公室工作,在那个上不着村,下不着店的商洛地区的大山沟里,隐藏着四机部的“六厂一院”,即六个国营工厂和一所医院。

1637990442916749 (2).jpg

  马主任就是那所医院的干部。我们厂的一次活动,我拿着介绍信去地处卫东镇的406医院借锣鼓。马主任和一个皮肤白皙、文质彬彬的北京女知青接待的我,他们两个听我一开口,北京的,立马一见如故,听着他们熟悉的普通话,我也如同遇到了老朋友,直言我来的意图,很快就把事办好了,还记得我临走时说了一句,是否要打个借条,写上归还日期?马主任笑着说,写什么借条,记住你了,以后就是朋友了。

  现在我居然没有记住朋友马主任的长相,我第一次感到我的“脸盲”这一大缺点,真是太大的问题,如此让我不堪。以前从没把这问题当回事,觉得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我只是不往这方面走心而已。记不住就记不住呗。我连连道歉,深深自责。马主任毫不在意,仍然热情地邀请我到他的卧铺床位那里聊聊天。那次旅途就是在和马主任的聊天中度过的,一次愉快地、留下深刻印象的畅谈。

  马主任健谈,风趣幽默,以致40多年过去了,他讲的事情仍然深刻地留在脑海里。

  马主任说他这次是去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上学,读研究生。是恢复高考后,这个医学院第一次招考研究生。我诧异地睁大了眼睛望着他,他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刻读懂了我的目光,笑着说,奇怪吧,我一个搞行政的人,怎么能考取如此专业的医学研究生?岂不知文革前我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学生,我们要在校学习才能毕业。我们卫东医院来自北医的就有十来个人呢!包括我和我的爱人。真没有想到,一个地处这样深山大沟里小小的卫东(406)医院,竞有这么多的高材生深藏于此。

  他问我在卫东(406)医院看过什么病?我说看过牙科。他说太巧了,告诉我那个文雅娴熟的女医生就是他的爱人,同样毕业于北医。难怪呢,我的一颗牙,在北京的一个三甲医院补过后没有多久就又恢复了原状,这时我的父母工作调到了成都,回家探亲时,父亲经人介绍找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著名牙科教授为我诊治,据说是为中央领导诊治牙病的。经他修复补牙后,比北京的大夫补得延长了许多时间。但可能是我不注意保护,两年之后又脱落了。我只好来到卫东医院再次修补,女大夫话不多,态度严谨,耐心地为我修补了牙齿。我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只作为权宜之计采取的办法,没想到的是那颗牙多年之后还完好正常使用。我惊异山沟里牙科大夫的医疗水平,听了马主任的介绍才恍然大悟!

  马主任说,我们十几个北医毕业的学生分到了这所深山大沟里的医院,大部分人还是分到了医疗科室。也有专业不对口的,但只有我分到了完全和医学专业不沾边的总务办公室,可能看我的档案中在学校时是学生干部吧。那个年代革命青年都是党叫干啥就干啥,于是我在总务办公室一干就是九年,日复一日地做着繁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采购、发放物品、组织保洁、保卫工作等等。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尽心尽力地为大家服好务。由于工作得力,历任院长都没有同意他提出的要求专业对口的请求,以至于大家都忘记了他是北医的高材生。他在大家的心目中就是医院里须臾不可离开、独挡八面的万金油干部,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1637990655751550 (a).jpg

  他给我讲了那个年代发生在406医院的许多“可笑之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讲的医院从商洛地区调来一个当地老干部当一把手,这个领导是工农干部,文化不高,资历老,很早就参加了革命,是地市级干部,他一直在基层抓农业。由于三线企业级别都比较高,要配备相应级别的干部,而地方上相当级别的领导不多,于是就把这位老同志调到地市级的卫东医院当院长,纯属外行领导内行,虽然老同志人品不错,工作也认真,但限于水平和能力,闹出不少笑话。

  首先,他长期在地方工作,几十年的作息时间都是九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因此吃饭时间也习惯于一天2顿饭。但医院实行的是早晨8点上班,中午有午休,晚上要到6点才能下班。这位老同志不改惯例,仍然是一天2顿饭,因此在他去吃饭的时候,下属经常找不到领导签字。开始大家摸不着头脑,办公室的人经常为签字的事情到处找他。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个规律,以至于只要找不到他,就说“回家吃饭了”。

  有一次,一个科室向他反映,有个年轻护士工作不负责任,给患者打针时也不认真核对针剂和姓名,竟然给一个男患者注射了“黄体酮”。他问什么是“黄体酮”,大夫告诉他是雌性激素,一般用作保胎。他似懂非懂,但他马上意识到这是重大责任事故,医院绝不可发生此类事情,人命关天,一定要引起大家重视。于是召开全院大会,通报了此事,但是在讲事件经过的时候,振振有词地说:“给男同志打黄体酮,这不是叫公鸡下蛋吗?”坐在台下的大夫们听到此话全都忍俊不禁,低下头捂着嘴偷笑。

  还有一次,大家下班后刚回到家里,家属院的大喇叭播出紧急通知,让大家晚上七点到医院参加紧急会议,医务人员本能的反应就是有医疗紧急任务,许多人都是给家人做了点饭,自己都顾不上吃晚饭,便急匆匆地赶到会议室,会议开始了,领导开始讲话,“不得了了,出大事了!”大家听了都紧张的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领导接着说“该种南瓜了,节气都要过了。”原来医院后边有一块空地,每年都会种上南瓜,这本是总务办公室利用空余时间给大家增加的一点小福利,所以也没当工作内的事来办,种瓜时间也没那么严格。谁知道领导这样重视,居然召开紧急会议,亲自部署种南瓜事宜。以后这件事成为职工私底下的笑谈。许多大夫一到总务办公室领东西,就会装腔作势地说“不得了了,出大事了!”总务办公室的人就会接着说:“该种南瓜了,节气都要过了。”我听了马上想起“林海雪原”中土匪的暗号,上句“天王盖地虎”,回答“宝塔镇河妖”。我和马主任聊得哈哈大笑。

1637990736173288a.jpg

  现在说起来,大家都当笑话听,但在那个年代这种事真是见怪不怪,绝不止这一个地方出现这种事情。在这样的领导下面工作,怎么可能做到人尽其才,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医学领域最高学府苦读七年的马主任在总务办公室工作九年的事情,就很容易理解了。

  高考恢复后,406医院的高材生们都想抓住这个唯一的出路离开山沟。因为当年满怀激情,来自大城市支援三线的职工,随着时间的推移,遇到了许多家庭困难。由于山沟里生活条件很差,没有像样的幼儿园和学校,大部分人把孩子都留给自己在城市的父母身边抚养,远在城市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孩子没有城市户口,教育成长遇到许多实际问题,但是“六厂一院”当时采取的政策是一个都不放,因为三线本地职工很少,大多是从北京、南京、西安、杭州等地调来的。各个单位不敢开这个口子,谁家都有具体困难,放谁不放谁呢?但是高考,各单位都会送几个人参加,条件是上学后还回到原单位。

  卫东(406)医院有那么多高材生,医院领导紧张地研究对策,不敢全阻止,但也不敢放开让大家报考。马主任和爱人也认真研究对策,制定行动方案,确保抓住机会。他们决定,第一年让马主任报名,他爱人第二年再报,先走一个。他们分析如果两人同时报名,那么领导肯定担心毕业后怎么可能两人再回来工作,如果他爱人报名,业务尖子,考上的概率很大,领导都不会同意。而马主任报名,他们一定认为他9 年没有接触一天医学专业,绝对没有可能考上,没准就会给他这个机会,认为他报名也是白报,考不上是你自己的问题。还显得领导大度。所以夫妇俩按照计划开始行动,果然如同他们分析的一样,报名人数很多,医院领导经研究限定了很少名额。

  马主任是中层干部,和领导接触机会多,领导对他印象非常好,加上多年行政工作的历练,马主任的沟通能力极强,报名成功。不记得马主任说医院领导批准几个大夫参加考试,总之数量很少,但是考取上研究生的只有马主任一人。马主任说,考研究生除了考专业课外,还要考英语,而且在录取分数中占比很高。马主任医学基础扎实,他很庆幸自己多年来坚持学习英语,他说他比当医生的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所以医院领导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会以当年总分第一的成绩被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录取。终于迈出了回归自己梦寐以求的医学专业的第一步。

  马主任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我也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

  在愉快地聊天中,时间过得真快,马主任就要结束他的行程在石家庄下车了,邂逅的旅途让我们畅谈经历的一切,俨然成为很熟络的朋友了。但我和他就这样告别了,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甚至姓名。从此天各一方,再没有交集。后面的故事就不得而知了。

  当时经历此事时年轻单纯,只是觉得好玩,没有过多的思考,如今想起来,在那个年代,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对国家、对个人,都是多么大的损失和伤害啊,人才的浪费和被埋没,实在是人间悲剧。好在这一切都成为过往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每个人将会有更多的人生选择和发展空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