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总看上去有点愁眉苦脸,问他为什么,回答:“年底了,又要开年会了,

又要我讲话了。唉……”公司开年会,老板上台讲话,天经地义。“这对你是个负担吗?”我不解地问。“我这人,天生爱干不爱说,上台演讲不是我的擅长”。

 

   “不擅长也得讲吧?”我笑着问,“那你今年打算怎么讲?”他说,“年会嘛,无非是总结总结,提提要求,还能怎么讲?”“你以前都这么讲吗?”“是”。“效果如何?”“效果?”王总看着我,一脸茫然。我提出先做些调研后再跟王总接着谈。我让王总秘书把他前三年的演讲录像调了出来看一遍。情况正如王总所说,他的讲话,内容风格基本“一以贯之”,回顾总结加几点要求,无可圈可点之处。当录像镜头扫向台下,听众脸上没有表情,我根本判断不出他们是否在听。看到王总好像在应付件苦差事,让我联想到中国收视率最高的一档电视节目----春晚。不办吧,有点说不过去;办了吧,观众看了N年,已经审美疲劳。

 

      看了录像心里有了底,我问王总,今年你准备跟员工提哪几点要求?“我今年第一个要求:努力干活,艰苦奋斗。”“为什么呢?”“我们当年就是这么做起来的?”“能说说你当年的情况吗?”我顺势问。“……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个三伏天,办公室没有空调,只有一个非常小的玩具电风扇,但还是奇热难熬。我们两个男人干脆赤膊,在办公室里放一盆冷水、一块毛巾,实在太热了便擦一擦。就这样打个电话擦把汗,到处找客户……”

 

      我聚精会神地听着,录像机也在同步记录。“还是那个三伏天,没有空调。那天,办公楼前来一辆皇冠车,走下一位衣冠楚楚、气质儒雅的著名国际公司总裁。我们准备了两包红宝桔子水(那是对贵宾最好的招待了)问方总,要喝冷饮还是热茶?他选择了热茶。看着他满头大汗,西装也没脱,还喝着热茶,心想:完蛋了,就这条件接待大老板,肯定没戏了。不过,我们还是硬着头皮把介绍做完,并告诉他,我们有多努力,我们一定会把事情做好……三天后,我们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是方总打来的……”

 

     王总原汁原味的描述让我入神。我说,这故事很好嘛,你为什么不跟大家说说呢?“年会怎么好讲故事?”“为什么不呢?”我问。王总从前是这样做报告的:“当初我们创业的时候太艰苦了,现在条件好了,倒看不到你们的干劲了…..你们要……”我问王总,假如把诸多“你们要”换成你刚才讲的故事,你觉得效果会怎么样?员工可能更爱听哪个版本?你估计哪种说法他们更愿意接受、更能够真正被听进去?

 

      记得和王总初次见面时,他向我交底:理科出身,平时说话比较平,缺乏感染力,习惯逻辑到逻辑。他一直觉得,讲故事“忽悠”人是他的短板,不如直接讲道理痛快。为了让王总发现自己的潜质,我边重新回放刚才那段“创业故事”边问,“你觉得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如何?”王总认真、“自恋”地看着,似乎找回了信心。接着,我把任正非的一个内部年终演讲递给他,看看任正非是怎么精心构思、怎么讲故事,怎么把理想、信念及公司的目标贯穿在年会演讲中的;看看这位名企老总的讲话是怎样开头、怎么过渡,结尾又是如何煽动听众情绪的。经过对比,王总找出自身差距的“三多三少”:肯定自己多,表扬下级少;看到问题多,鼓舞士气少;悲观论调多,乐观情绪少。他说,难怪以前年终报告过后,员工灰心丧气地跟他说,老总,我们一年又白干了。

 

      讨论至此,王总眉宇舒展,我们便自然商量起怎样做好今年的年终演讲。我问他,今年的开场白打算怎么讲?王总来了灵感,“我会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公司第一笔生意是怎么来的吗?’”我觉得有戏了。“假如想顺着刚才的故事讲下去,怎么链接到跟员工提要求?”“……有天,我问方总,为什么你会信任我们这么小的公司?他说,‘你们公司真的太小,条件也不好,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你们的努力、上进,有这样的精神,一定会把事情做好,我们支持你们’。受到国际公司的肯定,我们更坚定了信心。我们必须努力、我们必须专业!这就是我们公司精神的由来。从那时起,这种精神便开始生根、发芽,一直延续至今……如果你有求胜的意愿和自信心,加上不怕吃苦的精神,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上苍就会给你打开通往成功之门……”我暗自得意,王总似乎有了点任总的范儿了。

 

      年终大会前,王总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演讲的修改和彩排中。我也参加了该公司的年会,并跟员工一起倾听王总这次别开生面的演讲。演讲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王总的情绪也异常激动。面对台下热烈的掌声和事后短信、微信的如潮好评,他完全陶醉在这次演讲带来的快感中,精神气犹如电影《国王的演讲》中最后完美谢幕的乔治六世。更让他意外的是,有效的年终演讲唤起了员工对下一年工作的极大热情。王总不无感慨:“演讲也是生产力”。

 

      老板如何把年会演讲看成是次机会而非负担,回想起来,我为之服务的老总们这几年有这样的变化:本来提要求多,现在讲故事多;本来批评多,现在鼓励多;本来下指标多,现在指方向多;本来一人唱独角戏,现在上下互动同演一台戏。

 

        此文发表于《财富》杂志中文版“讲礼”专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