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住上宽屋华居,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物质理想。与之对应,人们用“容膝”一词,形容房屋的狭小逼仄,意指仅能容下双膝。

居于“容膝”之屋,当然很多人都会感觉不爽,但在雅人高士眼里,它却有一种减省物累、放空内心的简单之美。比如,汉代学者韩婴在其《韩诗外传》卷九中写道:“今如结骃列骑,所安不过容膝。”意思是说,高车骏马连接成队,但坐下来只需要膝盖那么大的地方。晋代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说:“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意即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经典诗词里的胸怀如璀璨珍宝,凡间难觅,但在我们身边,能将容膝家居营造出无限风景,却不乏高人。

位于东关街167-7号的祥庐,面积只有110平米,却在主人杜祥开的精心构筑下,赢得了“扬州最小却最精致庭园”的美誉,并被列为扬州市历史建筑而受到了保护。1637245613412631.jpg

祥庐的门厅和歇山顶(刘江瑞 摄)

杜祥开打出生起,就住在祖辈建于康熙年间的这处老宅里。小时候,他常去附近的个园、冬荣园等百年名园里玩耍,园子里的景致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成年后,杜祥开在下放务农、回城进厂等人生历练中,拥有了百事能动手的好本事。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儿时的庭园梦在他心里抽枝发芽。对此,家人不信:这巴掌大的地方,能搞出啥名堂?

他却自有算盘。先将破败不堪、面积为70平米的正屋,按照面阔三间、梁设七架、木格门窗、青砖到顶的扬州传统民居程式,进行彻底翻建。为了增加使用空间,又不让院子显得局促,他在客厅外挑出一间7平米、三面透空的门厅。由于冬暖夏凉、通透明亮,这片区域成了他和家人最常待的地方。为使建筑更有层次,他给门厅设计了一个歇山顶,脊角向外延展,与两侧的平直屋檐形成高度与线条的错落。

对于剩下的40平米,杜祥开则截取传统八角亭的四分之一,贴着院墙的东南拐角,建起一座两只角、占地3平米的亭子。而且,传统1637245681613977.jpg亭子的元素如美人靠、匾额、抱柱等一样不少,亭子里还搁下了两只小藤几、一张小藤桌。

那会儿,扬州还没一户人家在院子里造亭,杜祥开的这座两角亭惊艳了众人,扬州古建专家赵立昌也赞叹:“在这么小的院子里,造出比例如此协调、样式又如此规范的亭子,真是妙手!”

 

祥庐的两角亭(梅静 摄)

亭无山不秀,园无水不活。深谙此理的杜祥开,在亭下开挖了一个小池塘,曲曲弯弯通向东卧室廊道的下方。并选用小巧玲珑的湖石,在池边、亭沿堆叠出挑、飘、空、透的山形,使小亭如立山上,池水幽深至远。

立体之美胜于平面。2008年,杜祥开在面积仅为9平米的西厢厨房顶上,加盖了一间舒檐展脊的“紫气阁”。登阁推窗,四面风来,八方景聚,好不快哉!

园子的“硬件”,杜祥开倾尽心血。园子的“软件”,他精雕细琢。在池上架设的小桥,台阶仅有六级,桥宽30厘米,但栏杆上的鲜艳朱漆,像一只眼睛点亮了小院。正屋对面的院墙上,一枚五福砖雕仿佛半透花窗,让院子有了无尽延展。门厅下的半圆形踏步,使得去往院子的任何一个方向,都十分舒适自然。

无花不成园。杜祥开的园子里,有名有姓的植物就有近百种。四季轮回,次第开放的花儿将园子染醉了一层又一层。1637245727927851.jpg

杜祥开有一手不错的刻字技术,他把文人书家给园子的题词刻在石头、竹子、木头上,然后或挂或嵌。有人数了数,他家的匾额共有八枚,楹联、抱柱七副。墨香,在小园里氤氲荡漾。

“这园子的看点,在于把扬州普通人家的园林梦变成了现实。”“祥庐”落成后,慕名参观者每年达数千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日本东京电视台等众多媒体采访报道。

去年以来,杜祥开再次挑战自己,将多年前单位分配的一处20平米的老屋来了个“大手术”。这个“鸽子窝”原本是厂房,脊高5米,他从半空隔为两层,底层有一条铺满鹅卵石的小径,有设施齐全、布局紧凑的厨房和卫生间,还有以博古架分隔的客厅和主卧。推开客厅墙上的暗门,沿楼梯上得二楼,为两间次卧和一间茶室。室外露台上,盆花灿然绽放,藤蔓爬满葡萄架。“鸽子窝”的过道(张庆  摄)

1637245800119908.jpg这处房子当初最大的缺陷在于,除了一扇大门,没有任何窗户可供通风和采光。“巧手”杜祥开将进门通道的顶部设置为架空玻璃,客厅的门上开一扇活动花格,新鲜空气便由此源源而入。一楼客厅与二楼茶室之间的楼板上,嵌高强度钢化玻璃,楼顶设玻璃天窗。阳光,就这样从老城区的天空毫无障碍地洒进两层小屋。

 

“鸽子窝”的客厅(张庆 摄)

容膝之处有风景。现在,更多的家庭园林爱好者,正从杜祥开的“祥庐”和“鸽子窝”受到启发,开始自己的风景之旅。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