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就是广泛地告诉。“广而告之”嘛!

  广告的作用,勿须赘言,说白了,就是“你需要的东西我这儿有”,“你需要什么东西我就有什么东西”。

  广告的种类无外乎产品广告、形象广告、公益广告等。目前,产品广告是最多、最普遍的。无论是什么样的产品广告,说明了一个道理:这些产品都是社会上需要的,都是人类需要的。

  且不说生产、生活用具类的广告。单说药品广告,这是目前数量最多、篇幅最多、虚假成分最多的广告,它充斥着各种媒体,几乎到了“铺天盖地”的程度。如今,只要打开广播电视,特别是各级地方台、翻阅报刊、街头宣传单,甚至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卫生间(特别是公共厕所)、电线杆、墙壁上……到处都是宣传药效、推销药品的广告,几乎令你目不暇接。这些广告绝大部分是夸大其词的虚假广告,有些广告用词打着科学的幌子故弄玄虚,不着边际,说得神乎其神,什么病都能治好。按照他们广告的说法,人世间死不了几个人了,简直就是“灵丹妙药”、长寿的良方。还有的广告不惜违背起码的道德标准,难以启齿的语言、羞涩难言的用词,也敢信口雌黄、顺嘴胡诌;有些不雅的图片,他们也敢照登不误。大概他们对“扫黄”无所畏惧?

  这些虚假广告的背后说明什么问题呢?

  其一,中国人应当继续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如果说,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已经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已经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那为什么会有这么些占据时间长、刊登版面大、所占比重高的药品广告呢?为什么会出现许多“专家团队”到处讲课、推销、兜售药品呢?为什么会药店数量急剧增长呢?假如说,身体状况不佳、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的话,那就是说中国人还没有真正的站立起来。即使是站起来了,也是“强打精神浪”。你有病,需要吃药,我就生产药品。“专家团队”到处游说,包括有些媒体所谓的专题节目,其实就是给你“洗脑”、就是传销、就是让你上当。中国人真的仍然是“东亚病夫”吗?当然不是。那是为什么呢?就是一个字:钱。都是钱闹的。

  其二,管理广告的职能部门不作为,听之任之,至少是作为不力或者不当。许多宣传药效、推销药品的广告,虚假程度太大。据说,有一则推销药品的广告是一位须发皆白的发明者自己进行宣传的,结果那不是真的,而是一个演员粘上胡须、喷上了白色粉墨化妆而成的。像这样的广告虽然不多,却足以见其虚假程度到了何种地步。至于以医生的名义、以患者的名义来推销药品的广告,那就比比皆是了。这些广告明明违反了《广告法》,仍然在长期播放、长期登载,管理部门从不问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像与他们毫无干系。好像《广告法》不是法,好像是让他们去执法有些“言重”了,小题大做了。对药品广告的放任自流,导致药品广告泛滥成灾,药品广告市场乌烟瘴气,流毒甚广。

  其三,流毒广、毒害深、危害重。那些虚假药品广告的发布者、制造者们摸透了老年消费者的心理,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或组织“专家团队”以另类广告的方式进行“忽悠”,结果许多老年朋友忽忽悠悠地被人家给“忽悠”了,上了当,受了骗。有的广告在电视上、报刊上“成年到辈子”的播放、登载,不厌其烦,喋喋不休,虚的说成了实的,假的说成了真的。这种在没有正常监管情况下的反复的、密集的宣传,给一些人造成了错觉:真是好药哇!结果会怎样呢?有些人由于轻信了他们的“忽悠”,不惜投入重金,买回了假药。钱没少花,不但病根本没治好,反而病情比原先更“大腐”了。更为坑人的是,一些药品广告公然违背科学,明明目前还是只能靠药物来维持、控制的慢性疾病,它却偏偏说吃了他的药能“根治”、“去根儿”。于是,那些可怜的、不抗“忽悠”而上了当的人,停止了正常的用药,吃上了他们左“忽悠”、右“忽悠”的“仙丹妙药”,结果病情发作时,抢救不及而送了性命。这种毒害不深吗?这样的危害不重吗?

  透过广告的背后,也许还能说出其四、其五、其六……只要你去认真的思考、研究、分析,就不难会从中看出端倪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