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到吴起镇

   

腊子口战斗背景:

1935年9月13日,由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三军和军委纵队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从甘肃俄界出发,继续长征北上。16日,先头部队红4团在前进中击溃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第6团的阻截,当日下午逼近甘肃省南部要隘腊子口。

腊子口素称“天险”,口子约30米宽,两边绝壁峭立。中间是腊子沟,沟上有座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道。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在桥头和山崖上筑有碉堡,以1个营扼守隘口,1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师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可随时增援。红4团决定,以第6连从正面强攻,夺取木桥;第1,第2连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两面夹击,夺占隘口。入夜,攻击开始。团政委杨成武指挥第6连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向桥头猛冲。国民党军居高临下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固守桥头堡。第6连几次猛攻均未奏效。17日凌晨,第6连又由15名战士组成3个突击小组轮番先桥头猛击。第1,第2连从守军左侧攀上悬崖峭壁,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守军腹背受敌,一部被歼其余溃逃。拂晓,红4团占领腊子口,为红军北上会师打开了通路。

六盘山:1935年8月,粉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路线,毛主席率红一方面军向陕北根据地挺进。

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红军。红军在毛主席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

10月7日,红军在六盘山东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红军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翻越六盘山时,毛主席豪情满怀,写下了著名诗篇《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在浓郁的陕北民歌风里,节拍自由地舒展。悠扬的竹笛和琵琶的“挑,拨”弦乐的拨弦,在竹笛无限延长的声音里,弦乐欣喜的连音“包裹”,竖琴的琶音像潺潺流水……

长征胜利了,红军欣喜若狂啊!

欢腾热烈地板鼓小鼓在G1=C(前2后6)的变调中,切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组合里,唢呐吹起陕北大秧歌的灵动活泼,锣鼓喧天军民起舞!

男高音领唱“哎,锣鼓响来秧歌起呀”合唱“秧歌起呀,”领唱“黄河唱来长城喜呀,”合唱“长城喜呀。”领唱“锣鼓响来秧歌起呀,”合唱“黄河唱来长城喜。哎……”领唱“锣鼓响”合唱“嗨!”领唱“秧歌起”合唱“嗨!”领唱“黄河唱”合唱“嗨!”领唱“长城喜”合唱“嗨!”领唱“黄河唱来长城喜呀,”合唱“长城喜。”再从“锣鼓响……”反复一遍后在渐慢的间奏里,特别是用民族乐器板胡拉出更加浓郁的陕北风味,引出女高女低的中速的赞美的歌声。节拍也从2/4转为4/4,显得更加亲切优美。

合唱队员左手握着竹板,“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第二段“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在每一个乐句后面都有竹板“哒哒”两下,尤其在“六盘山上红旗展”和第二段的“南北兄弟手携手”的前半句,没有休止符但是那样的“顿挫”高表现红军的喜悦之情。在后半句红旗展的“展”字和手携手的“手”字上,用“an”和“ou”的韵母声顿,挫的“咹咹”“呕呕”唱出,让人感到倍加自豪,感动!四部合唱“势如破竹扫敌骑”后,又开始热烈欢腾的节奏,回到“大反复”那里,到“结束句”领从“长城(哎)”合唱“喜呀……”结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