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野的景色

        孟冬时节,乍寒还暖,驱车踏访一个乡村,一个平原上普通而又具有特殊精神的乡村。

        下车了,田野里是满眼的绿色,这时候的绿,是麦苗的嫩绿,一种令人心动而亲切的嫩绿,是一种给人无限希望的颜色。

       望向路的左边,一片不大的田地里,是树的种苗,有一人多高,是栾树,又叫木栾或栾华,是一种装扮城市或乡村道路的绿化树。这时,它们的叶子是深绿色,圆锥状的果实由黄而红,积聚在树枝上,如一簇簇色彩艳丽的小灯笼,在野风的吹动下,“哗哗”作响,犹如秋天的手掌,欢快地迎接着来此采风的一群文化人。

       在宽阔的柏油路右边,一块立体而醒目的标识牌,下面是红色的党旗雕塑,靠近党徽位置有“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字样,党旗前中央位置,是颇具乡村文化概念的建构,顶上有楼宇的意味,中间阳刻着“濉溪县四铺镇张圩村”,九个字竖排两列,右边“濉溪县四铺镇”,是黑色黑体字,左边“张圩村”三字为行书,鲜红颜色,比右边字大些,每个字都呈现着立体状,象征着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起来的新型乡村。

      微信图片_20211119093324.jpg 此时,我远望这片经历过苦难、战争的原野,这片历朝历代被战火焚烧过的土地,直到一九四八年冬季的那场伟大战役结束,这里的人民才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园,从此后,一年四季,他们洒下勤劳的汗水,春播夏收,夏耕秋藏,一步步走向生活的富裕。

       这时,我凝望,我沉思,我感动。我想到一位诗人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二、湖水的风情

        一个地方,有了一片湖泊,就有了水的柔情,她会让你产生许多遐想,许多期望。

       在距离张圩村村部两里远的地方,就有这样一片湖泊,面积达一千多亩。这里是因采煤塌陷而形成的湖,湖边丛丛芦苇和野草,随风摇曳,张扬着野心之美,吸引这群文化人纷纷拍照留念。

       这里是富饶的土地,肥沃的泥土,养育着乡民,而深处又埋藏着黑色的宝藏——煤,它是工业发展的粮食。不远处的矿山,不停地采出黑色精灵,有诗人把她比作可爱的“黑姑娘”,她走进电厂发电,奔向钢厂炼钢,为国家发展“燃烧自己,奉献生命”。

       可是,土地承受不了这样的生命之重,下沉,塌陷,形成湖泊,蓄满湖水。这时,我们可敬的乡民,不得不搬迁故地,作出巨大牺牲,成为“失地农民”。一个个村庄,那是几代人的根啊,哪能舍得轻易离去。可是,为了国家,小家的利益必须舍弃。你可以想象,那些乡亲,谁愿意轻易地离开祖居地?

      微信图片_20211119093128.jpg 这里,包含着张圩村所属六个村庄的土地和乡民。

       我自大学毕业,一直工作生活在煤炭企业。我知道,每一座矿山,在奉献国家的同时,都要吞噬大面积土地。在因煤而生的城市周围,到处是坑坑洼洼,满目疮痍,它们是南湖、中湖、东湖、朔西湖等等,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塌陷土地和水域治理,那些曾经难看的伤疤,又变成了风景区。这些湖泊如初嫁的新娘,被打扮得特别美丽,吸引天南地北的人们来休闲观景。

       在这片湖面和周边的土地上,有一溜溜竖起的铁柱,上面架着长长的钢管,它们是瓦斯抽排管道。这块煤田煤种好、煤层厚,瓦斯含量大,需要矿井上下结合抽排,才能保证安全开采。抽出来的瓦斯输送到电厂,燃烧发电,实现了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通往塌陷湖的土路上,有两根圆木树立,上面横着一块长长的木牌,字迹因风吹日晒,颜色已经剥落,但能看清楚几个大的黑体字,“赵瓦房生态养鱼场”。村委负责人介绍,过去的赵瓦房村民组就位于湖泊中心。现在,有几户村民集资在这里养鱼,也能增加一些收入。当然,这里的鱼真是生态鱼,味道好着呢!

       巧的是,那天,村总支书记就陪着市、县领导在考察这片水域。据说,他们已多次来到这里。也许,政府有所打算,进行投资治理,作为城市或地方水资源保护地。

我站在湖边,痴痴地看着湖水,清澈的令你陶醉,无法言喻,这本身就是一处美好风景。

我想,会有一天,她也能像城市边的湖泊一样,出落成一位美丽而动人的青春少女,吸引远方的游人,来观赏她的曼妙风情。


    微信图片_20211119093412.jpg三、村庄的新貌

       俗话说,有所失,便有所得。

       在皖北大地,因地层深处储藏煤炭,又因采煤塌陷,许许多多的村庄都要搬迁,乡民就要建设新的居住地。

       张圩村有几个压煤村庄搬迁,通过选址,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建成张圩新村。在新村的北边,是一条宽阔的大路,路边盖了一溜排商铺,有不少商家在这里经营生意,有购物中心、窗帘家纺、烧烤火锅、饰品文具等,还有中国移动设置的服务点。与大路呈T字状的是一条街道,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货物的摊位。

       又是一个巧合,这天张圩新村在逢会。据介绍,这里早有传统,每年两次逢会,一次在春节后,一次在初冬季。今天,赶会的人比平时逢集要多些,当然没有年初人多。那时,在外做工的乡亲回来过春节,肯定更热闹。

       我看见,在这里,吃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不用说,有卖青菜、肉类的,有卖衣服、玩具的。一个地摊上摆满了刀具、农具,里面有许多最传统的物件,像钉耙、木据,也是我多年不见的。在街的南头,左手边是临时搭建的摊位,“蒙古王烤肉”“长沙臭豆腐”“西安烤面筋”以及“冰淇淋”“网红棉花糖”等招牌特别醒目。右手边属于游乐项目,套圈的,射击的,骑转马的,坐转动汽车的,还有十来个男孩女孩站在一根长木上,随着音乐的节奏,在集体荡秋千,欢声笑语传得很远……

       南北街道的东西两边,便是整齐划一的村民房屋,都是两层楼房,下面一个小院。在村民家的院墙上,布满许多绿植,有可观赏的花儿,也有可食用的青菜。在一处扁豆架前,紫色的花和酱红色扁豆,吸引一位摄影爱好者驱步上前,专注拍摄,感觉发现了一处好风景。

       大路、街道、居民区,过去的自然村村民集聚在这里生活。这里,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乡村,而是有了蜕变,俨然成了小镇,与城市相差无几。


WPS图片-修改尺寸55.jpg

 四、“三牛”的精神

      张圩村是两委办公所在地,也是党群服务中心,两层楼房,应该是和新村同时建起来的。进大门处是个亭子,上面红底金字,镌刻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题词,两旁分别是张圩村总支委和村委会的牌子。这里,临时布置了一个红色长条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安徽炳烛相城文化专业委员会来张圩新村采风”。边上还有一栋小楼,顶上是“农民大舞台”字样,里面有个挺大的会议室,能容纳一百多人集会,或观看文艺演出。楼前是个大广场,有许多健身器材,供村民日常锻炼身体。

       这里是相城文化专委会负责人的老家,与村总支、村委会对接,邀请大家来采风,了解新农村建设,抒写乡村新变化,表明张圩村两委对文化的重视。

      在采风过程中,朗诵爱好者,现场诵读了赞颂我们党、赞美这片土地的诗词,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采风团听取了村两委关于张圩村的现状和未来规划情况介绍。相城专委会负责同志对张圩村领导班子表示感谢,感谢对采风团的热情接待,感谢他们对乡村文化的重视,并表示,大家会用多种形式,展现张圩村新面貌,为新农村建设发展助力。

       特别要说的是,这次采风,相城专委会荣幸地邀请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牛画创作院院长、秦胜水先生,他代表相城专委会,现场为张圩村两委班子创作了一幅“‘三牛’精神”图。在全国政协2021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秦胜水先生的画作,旨在激励张圩村两委班子,发扬“三牛”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好各种资源,团结带领党员和村民,建设好新农村,发展好新农村,振兴乡村文化,让百姓生活充满幸福感。

      相信,张圩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WPS图片-修改尺寸33.jpg


微信图片_20211119093523.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