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了趟老家。午饭时,久未谋面的老同学把我带到了村里一家“农家饭店”。他自豪地告诉我:在这家饭店里可以品尝到我们童年时的许多“菜肴”,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吃上它就会重温家乡的味道,重拾童年的记忆。果不其然,当服务员把一大盘子绿油油的茴香裹着薄薄一层麦子面的蒸苦累端上餐桌时,大家纷纷用筷子拨入碗中,大口地吃起来,顷刻间,一大盘子蒸苦累就吃了个精光。于是,我又让服务员上了一盘蒸苦累。我一连吃了三碗,觉得还没有吃够。吃着这香甜可口的蒸苦累,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又拉回到五十年前母亲给我们用榆钱蒸苦累,用槐花炒面糊时的情景,那种美味,那种幸福至今依然回味无穷!

  说起蒸苦累,那可是我老家人们最喜欢吃的一道土菜。说它是土菜,其实它既可当菜又可当饭吃。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农家人就是凭着用榆钱儿,槐花蒸苦累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饥荒,更成了社员们的救命粮。那个时候,村子里种的榆树、槐树比较多,我家院子里就栽了四棵榆树,五棵槐树。听老人们说,这榆钱儿不仅营养价值很高,含钙量还是菠菜的两倍,所以村里人都把榆钱儿誉为长在树上的“天然补钙剂”。关于榆钱,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呢。相传在久远的时代:“西王母心底善良,她见人间百姓饥苦,就派女儿到人间探访,可她又心疼女儿,怕女儿到了人间后受苦,没有钱花。所以,西王母就给下凡的女儿带了很多很多钱。女儿下到凡间后,觉得随身带着这么多钱很不方便,正在犯愁之际,聪明的女儿突然看见一颗高大的榆树,于是就把随身携带的钱都挂在了树枝上。不久,树上就长出了形似古钱的榆钱来。”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是,却道出了榆钱在那个年月的重要性。是啊,能接长不短地吃上一顿蒸苦累,已经是农家人难得的美味了。难怪,村里的人们常说:“一树‘榆钱儿’半月粮”,的确很有道理。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我们生产队里比较贫穷,买不起化肥,庄稼得不到“营养”,致使粮食产量很低。生产队除了给国家上交公购粮和提留籽种饲料后,剩余的粮食按人口和工分六四分成。分到社员手里的那点口粮根本满足不了生活需求,许多家庭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儿,我家更是如此。每年的粮食都接续不到来年的新粮。于是,母亲便想方设法让我们填饱肚子。那时,每家每户都在自家的院子里栽上了槐树、榆树,一来为今后盖房当檩条、椽子使用,二来可以用槐花、榆树叶、榆钱蒸苦累,解决家人的温饱问题。记得那年,我家院子里的榆树上,翠绿欲滴的榆钱儿,一片片,一串串挂满了枝头,随风舞动,不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时,我和哥哥跨上篮子,登上房顶将榆钱一把一把捋下来,放进篮子里,不一会便捋了满满一大篮子榆钱。母亲把洗净的榆钱拌上山药面,(其实,蒸苦累放麦子面比较好吃,因家里穷,生产队里分到的麦子很少,所以母亲就用山药面代替麦子面)放在篦子上,一边撒山药面一边用筷子搅伴均匀,当菜叶都裹上山药面时就可以放进锅里蒸苦累了。20分钟过后,苦累蒸熟后,母亲将苦累倒在一个大盆里,滴上几滴香油,剥几瓣蒜凿成蒜泥,放点酱油、醋和葱花,就成了一道美食。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榆钱苦累,谈笑风生,憧憬着美好的幸福生活。

  童年时,我最喜欢夏天。因为夏天经常能吃上母亲为我们蒸的苦累。你看在田间地头、在道路两边,在庄稼地里,那些扫帚苗、蒲公英、曲曲菜、大叶草、马生菜等都陆续繁茂成片。特别是那种叫扫帚苗的野菜,细细的叶片儿,玫红的叶茎,当它长到十几公分时,就可以采摘做蒸菜吃。长得再大一些时,就用热水焯下攒团挤干切碎,在扫帚苗上面撒上一层山药面,上锅蒸成“苦累”,蘸着蒜泥儿,既当菜又当饭,味道极其新鲜可口。有时,母亲还将刚刚挖来的茼蒿用水洗净,切成一小段儿一小段儿,凉干表面的水分,将茼蒿放入盆中,将山药面均匀地洒在茼蒿上面,放在篦子上蒸十来分钟。蒸熟后,放进一些佐料,吃起来非常有味道。春末夏初,我家院子里槐树上的槐花相继也开了。你看!那一嘟噜一嘟噜的不同颜色的槐花缀满枝头,装点着农家小院独特的风景!你瞧!那一串串雪白的小花带着一种淡淡的槐花香味归入尘土,满院芳香,真的是沁人心脾。这时,母亲和我一起,挎上篮子、拿上竹竿在槐树上将槐花采摘下来,洗净后拿细盐搅拌均匀,出水后沥净,掺上点儿山药面或棒子砷上笼屉蒸,不一会儿,美味的蒸苦累便做好了,再拌上蒜末儿,可好吃了!秋天来了,地里的山药叶、胡萝卜缨、萝卜叶等都成了蒸苦累的原料。无论用哪一种原料蒸苦累,母亲总能用她那双巧手,为全家人做出味道鲜美,可口好吃的美食,让人留下念想。记得有一年,我家院子里的四棵大榆树都结满了榆钱。那一串一串金黄色的榆钱恰似一朵朵“金菊”,随风吹来,榆钱上下起舞,煞是美丽。这时,我便在腰间系上一个包袱,爬到榆树上,坐在树杈间,挑选最好的榆钱塞进嘴里自己先美味一番。然后,将大把大把的榆钱放进包袱里,不大一会工夫我就摘了一大包袱鲜嫩的榆钱。随后,母亲就为全家蒸了一大篦子苦累。这时,刚好我的好朋友虎子、小龙到我家来玩了,他俩看到我们全家正在吃苦累,馋得直流口水。母亲见状,二话没说,将剩余的榆钱分成两份,虎子、小龙带着榆钱一溜小跑回到家中,让各自的母亲蒸了苦累,让他们也解了一次馋。母亲告诉我:槐花还具有清肺止咳,润肠通便、清热凉血、清肝抗火、抗炎抗病毒、保护心血管系统、降压、预防中风、炕溃疡之作用。记得我12岁那年的一个夏日,不慎患了重感冒,一连几天咳嗽不止,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母亲突然想起人们说的槐花能治感冒的偏方。于是,她立即登上房顶,在槐树上采摘了一大篮子槐花。母亲还将家里留作过年吃的白面拿出来,给我炒了一大盘子面粉伴槐花。晚上,又给我蒸了槐花伴棒子面的苦累。说来也真巧,吃了母亲做的炒面糊儿槐花和槐花蒸苦累,感冒竟奇迹般地好了,咳嗽也消失了,第二天,我就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时至今日,想起这件事,我在感谢槐花具有这么好的功效时,更感恩母亲那无微不至的关怀!

  我永远不会忘记1978年正月初一这个难忘的夜晚,当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村子里炸响的时候,母亲早早就包好了饺子,备好了各种酒菜。等我和弟弟放完鞭炮,母亲便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在土炕上摆上一张四方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饺子,边有说有笑。这时,从来不沾酒的母亲举起酒杯感慨地说:“今天是大年除一,让我们共同举杯,一是预祝咱家今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二是期望老四(我在家里排行老四)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锻炼成长,尽快冶炼成为一块好刚,为家乡争光添彩,为父母争气露脸”!说完,母亲走进厨房里端上来一大盘子用茴香伴白面蒸的苦累。看着这盘散发着香气的蒸苦累,我一下子就怔住了——多少年来,尽管我一直喜欢吃蒸苦累,但在大年初一吃蒸苦累还是第一次。思忖之后此,我终于明白了:母亲在大年初一让们我们吃一次蒸苦累,其实就是一顿“忆苦饭”。寓意就是告诉我们,生活富裕了,更要始终保持勤俭节约,勤俭持家的好传统!同时还让我永远记住,今后不管我到了哪里,不管将来有多大出息,都不能忘记过去吃的苦,不能忘记家乡的养育之恩!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和母亲的希冀我踏进了军营,开始了我人生新的旅程!从这一天起,我就再也没有吃过母亲用榆钱、槐花蒸的苦累了——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我还一直怀念小时候的吃食,尽管那时家里很穷很穷,没有一丁点积蓄,但能买到的东西,吃过的“美食”都是记忆深处的味道,令我终生难忘。时下的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不愁吃不缺穿。小时候,那养家糊口的“蒸苦累”很少摆上现代家庭的餐桌了,但蒸苦累这一美食一直流传到今天不曾丢失。吃腻了大鱼大肉的现代人,偶尔吃上一顿蒸苦累,就像小时候的我们吃上一顿大餐那样感到解馋!如今在各大饭店里,蒸苦累却成了人人垂青的一道美味特色菜。而那些做苦累的原料,也越来越高档!几次朋友聚会,我都特意点一份蒸苦累,但每次都吃不出小时候母亲蒸苦累的味道!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更是母亲的味道!此时此刻,儿时的那首歌谣又一次在我的耳畔响起:“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时我采过它,榆钱苦累真好吃,尝一口永远不忘它……”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