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的山前屋后红杜鹃又开了,红的轰轰烈烈,红的鲜鲜亮亮,四面八方的观花游客纷至沓来。

  老婆婆是老屋的主人,当年的红军、新四军和解放军伤员曾在这里住过,经过老婆婆的精心照料,重返战场。

  1934年春,山上的杜娟花开了。那年,她才13岁,村外响起了几声枪响,村里的狗叫个不停。突然,一阵忽促的叩门声,还没等她开门,大门被一个穿红军服的男人推开了,有气无力的吐出几个字:“白狗子在追我……”随后重重摔倒在地。她立即扶起他,把红军战士藏于柴火堆里,将刚从山上砍来的柴盖在上边,用砍刀劈着柴。这时,两个白狗子端着枪,气冲冲闯了起来,喊到:“小姑娘,那个受伤的红军是不是来你家了?”

  她有些害怕,但还镇静的回答:“没有!”两个白狗子好一阵子搜查。突然一个小个白狗子叫了一声:“地上有血!小姑娘,赶紧把红军伤员交出来,不然的话,连你一起抓!”

  “老总,我没见过受伤红军!”

  “那地上的血是怎么回事?”

  “我不小心把手背给砍破了,血还在流。你看看!”

  白狗子见状,去别的家里搜查了。受伤的红军战士,从柴堆缝隙中看到了小姑娘用砍刀砍在手背上……

  几年后,这位受伤的战士成了新四军的连长,再次进入这里的深山抗击日寇,俩人建立了恋爱关系,说好了,赶走日本鬼子结婚,那曾想,日本鬼子投降了,国民党又发动内战,再后来,她的恋人血染 朝鲜战场……

  这几年,同村的邻居们相继下山,住进了新楼房。但老婆婆就是不下山,她是舍不得丢下永驻山上的他和那些烈士。

  年迈耄耋的老婆婆,每年都为烈士们扫墓,她透过墨镜看到原本就红透了的红杜鹃,在她面前,显得尤其红润,抖出了一阵春风,吹开了她的心扉,露出少女美丽的红唇,她唱起了她儿时的歌: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开来了。

  老婆婆陪伴老屋在群山连绵的怀抱里生活了八十多年了,说不清的寂静和烈火,将她塑造成一尊坚贞不屈一身正气的雕像。每到满山争相吐艳杜鹃花开时,她又成为一个青春洋溢的美少女,浑身散发着动人心魄的风采。

  一年又一年,一遍遍观赏的红杜鹃的风姿,她的身上有着红杜鹃的风骨,刚烈而有耐力,豪放而又执着,厚重而又深邃。在她的记忆里,红杜鹃开了,红军哥哥来了,她天天跟着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红杜鹃又开了,新四军来了,她扛起抢,将仇恨的子弹射向小鬼子;红杜娟再次开了,解放军进山剿匪来了,她在前面带路,翻山越岭,直捣匪穴。

  今年清明,满山的红杜娟,红的热热烈烈,红得如同大火球,红透了的杜鹃花和老婆婆的笑容,一起在温暖的阳光下燃烧。驻村工作组来了,帮助山村脱贫致,发展旅游观光业,村里许多人家办起农家乐,住有民宿,吃有山珍,生意红红火火,游客纷至踏来,络绎不绝。工作组还帮助村里建起了爱心敬老院……老婆婆听在耳里,喜在心里,多么像当年红军带领贫苦百姓闹革命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她感到扶贫工作组精心浇灌的红杜娟显得更红。大片、大片的红杜娟在山中燃烧,老婆婆的笑声和红杜鹃的火焰融为一体,染红了大半个山!

  老婆婆叫了声:“狗狗,咱们走!”“汪、汪”小狗用嘴叼着一个古老而发亮的拐仗从屋里跑了出来,递给自己的主人,老婆婆慢慢的站起身,背上仅有的小包袱,跟在小狗后面,离开了她恋恋不舍老屋下了山。路上,她又唱起了她儿时的歌: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

  村里人说:老婆婆原名叫杜娟,是个支前模范,解放军当年进山剿匪时,她挺身而出,当起向导,带着部队,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爬陡峭的悬崖,靠近了隐藏于大山深处的匪巢,突然,一枚从山洞发射出来的迫击炮弹在她身边爆炸,她应声倒在血泊中,后经过抢救,保住了生命,然而,再也无法看见眼前的山山水水,但心中的红杜鹃依然灿烂……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