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可以到达,文字无法到达的地方,歌声可以到达。在祥云,彝族群众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彝家阿哥阿妹才艺多,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打跳”。是的,彝族群众就是这样的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在普淜镇的天峰山,彝族群众会自发举行盛大的天峰山民族歌会,用原生态的舞蹈和歌声传唱美好的生活。天峰山歌会也于2017年6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歌会传习所在2018年6月被命名为大理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据地方史料记载,天峰山歌会起源于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天峰山道教活动“老君圣诞会”。从明朝起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天峰山都会举行盛大的“老君会”,四面八方数以万计的各族同胞纷至沓来,人潮涌动、载歌载舞,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蔚为壮观。乾隆五十七年立于天峰山的碑文记载:“每逢二月十五,四方民众蜂拥蚁附,云集天都,吹笙鼓舞,夷人尽欢腾之,歌尚存上古之淳风”。而歌会被碑文记载,成为有史可考的人类活动遗迹,在云南省内也是少有的情况。

  每年的天峰山歌会前一天,彝族毕摩老者在天峰山“老君殿”击鼓鸣钟,并在会场中间选一棵青松立起歌会大旗,村民们纷纷系上五颜六色的彩带,在旗杆下供奉象征着吉祥喜庆的茶、米、面、油、糖等物品。

  歌会当天来自南华、姚安、大姚、弥渡等地的各族群众都身着节日盛装,带上自己钟爱的民族乐器,在松树映荫的打歌场上或歌声漫山、踏歌起舞,或对歌相互倾诉人生的喜怒哀乐,或手拉手围成一圈,伴随着芦笙、三弦、笛子等民族乐器演奏的悠扬乐曲跳脚,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人数规模一度达3万余人,好一帧美丽的人间画卷。

  “逛凤来古镇、访老君胜境、聆天峰松涛、赏彝家歌舞、尝特色美食、带风物特产”,现在天峰山歌会已经演变为集民族民间舞蹈器乐、山歌民俗表演,节假日观光休闲游憩和农贸副食商品展销等为一体的群众性聚集活动,是大理州少见的独具风格的民族狂欢节日,也是周边群众闲暇时刻的又一选择佳地,以天峰山为辐射中心的乡村旅游逐步形成,文旅农商融合朝着良好态势发展。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