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于儒释道的学说,有调侃者道:儒学是入世之说,干事业者大都以儒教学说为其宗旨,天降大任于斯人也;道家是出世之说,世间混得不如意了,就当隐士清静无为,隐于山林之间;佛教是绝望之学,再不济了,就出家当和尚,万事皆空,立地成佛了。这种议论虽是调侃之说,却不能不说有几分道理。  

在世间人们读儒家和道家的原著如《论语》《道德经》等司空见惯,津津乐道,但对于佛学就如听神话故事,难得有人有心去读其原著。想想《西游记》中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来的真经,且不说语言晦涩难懂,但就现在的汉译本数量已达1916部,8416卷,怎不叫人视为畏途。笔者出于对佛学的尊重和好奇,寻找最简单的佛学原著以求窥其一斑,于是找到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大乘经中最短的一部,也是最基本的经典。大唐高僧玄奘所译的版本只有260余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概述了般若思想的一切方面。这部经的中心思想就是以虚无的理念认识世界,从而提出万事皆空,脱离苦厄的理论。    

般若波罗密多是梵文,意即智慧—到达彼岸,“心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心的道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意“色”乃大千世界,但这个大千世界是一种假象,且万事万物本质上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人们的眼耳鼻舌身的感触并不可靠,所以色声香味触也是不实际的。只有认识到万事皆空,才能心无挂碍,才能脱离人世间的恐惧和颠倒世界的妄想。菩萨,也就是真正的觉悟者是这样,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世诸佛也是这样,他们做到了这一点。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成佛了。    

西方的基督教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原罪,所以要行善救赎自己,要忏悔,因为有上帝在俯视着人类。上帝无处不在,上帝是公正的。佛教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受苦的,不可摆脱生老病死的终极烦恼,要想解脱烦恼,就得重新认识世界,求得大智慧,成为觉悟者。这里有一个微妙的不同,基督教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而佛教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用通俗的话来说佛教,即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佛教认为“色即是空”,也就是世界的本质就是“空”。文学作品《红楼梦》试图通过一个家族的兴亡史证实这一点,其中的《好了歌》为点睛之笔,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甚至男女父子情感统统都看成虚幻,最后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若论彻底,从流传甚广的禅宗五世立嗣的故事可见其意,禅宗五祖弘忍以偈文的优劣来定继承人,其得意弟子神秀写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时慧能只是一个在碓房舂米的“行者”,他听到别人念神秀的偈,便也口诵一首,请人写在墙上。偈文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结果,慧能获得法衣,成为禅宗六祖。人们常把慧能与神秀的偈文理解成“顿悟”和“渐悟”之区别,其实从内涵来看,本质涉及到“空”和“有”的问题,慧能理解了“色即是空”的本义,而神秀显然领悟不到位。    

从以往的哲学层面来讲,多以唯物和唯心作基本定义,宗教被定为唯心的范畴,佛教自然也不例外。随着现代科技和人们思想的发展,对唯物和唯心的问题也许会重新定义,一些物质的东西说不定是精神的,一些精神的东西说不定是物质的。人们看见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以为太阳围着地球转,其实正相反。后来人们以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观察发现整个太阳系不过是银河中的一个星系,再后来以为银河就是整个宇宙,天文学证实银河不过是浩瀚宇宙中一个平凡的天体而已。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进步,其假象不断揭破,真相逐渐显露,然而距离终结真理还不知有多远的路程。在社会生活中,人为的假相更是不可想象,曾经的舆论和宣传给人们这样一个印象: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打败了日寇,朝鲜战争是美国和联合国发起了侵略而爆发,中国搞政治运动,进行文革是因为有彭德怀、刘少奇一类野心家反对共产党,搞资产阶级司令部,想把中国搞垮……当历史揭秘了,真相逐渐显露。佛教认为的假相有更深的哲学涵义,而现实中的假相已经使我们眼花缭乱了。    

关于空和有、虚和实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佛教的学问探讨人类精神层面及与世界的关系无疑是有不少特殊之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佛教是最具有哲学性的宗教。    

宗教是一种文化,这是历史给它的定位。佛教传入我国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并且深深根植于中华文明之沃土之中。乐山大佛、敦煌、龙门、云冈等等石窟雕塑都已成为著名的佛教文化名胜供人们欣赏和敬仰,在风光秀丽的大自然中填补了人文的内涵。在文字语言中,譬如烦恼、觉悟、解脱、涅槃、真谛……等佛学词汇;衣钵相传、以身饲虎、五体投地……等佛教成语都已融于中国的语言和文章。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看,不由人感叹,佛教的理论和历史博大精深,要弄懂弄通绝非浅尝辄止一蹴而就,能潜心学到一些基本知识就算是有点常识的人了。    

读佛经,贵在理解,成在认同。当人们对世间万事万物有了一番新的理解之后,对许多曾经追求的功名利禄可能会看淡了,对许多解不开的心结或许会打开了,甚至有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念头会打消了。各种贪念也是烦恼,也很折磨人,更会引人于歧途。正可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因为,“色即是空”,何必呢?                       

2014/5/18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