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没有住院了,在这个多风又多雨的深秋,仿佛我已步入了人生的秋季。

周六加班,一大早,我推车还没走出小区,车便鬼使神差的翻了,不巧的是,车把戳中了我的喉部,导致我当时就不能说话。

狼狈不堪的我,心中仍牵挂着手上的工作,无奈之下,我一瘸一拐的赶回家,心急如焚的催促先生开车送我去单位。

先生边开车边问我:“怎么回事?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吧?”我着急的摇了摇头示意不需要,先生拗不过我,顺从的答应了。

工作时,我的喉咙越来越痛,在同事们的一再劝说下,我来到了相对较近的医院就诊。

医生告诉我,声带受伤了,需立即住院治疗。核酸检测过后,我被安排到眼鼻喉科,住进了一间三人床位的病房里。

经过排队、挂号、拍片、检查等这一系列的流程,让我这个不能说话的人,第一次体会到聋哑人生活的不易和痛苦。

十月,这个金灿灿的季节!在这个诗人刘禹锡,认为胜过春朝的美丽秋天,我却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心有不甘的成为了一位病人。 

住进了医院,一切就听从医生的安排。这些天吊水、雾化、吃药一整套的治疗,病情却没有明显的好转。

也许是心里太急,也许是过于担忧。急的是单位的工作,担忧的是喜欢朗诵的我,从此,是否还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望着亲人的担心忙碌、看着同事一波一波的探望慰问,心里更加后悔自己的不小心所带来的麻烦。

一周下来了,来这里治疗眼疾的患者,走了一波又来了一波,而默默无语的我,只能由身边那些书籍为伴。

我也询问过这里的医生,我何时能好?她们总是微笑着告诉我,不要急,慢慢来。同事们都劝我不要急,慢慢静养。同科室的吴璇,小小的年纪她也懂得“跌打损伤一百天”。听着这样的话,心里很是温暖。是啊!“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其中的道理我也懂得,可偏偏安不下心。

这些天,生活似乎按下了暂停键,不要买菜做饭、无需忙碌上班,每天面对的都是医生、护士和病友。

这里是眼鼻喉科,来这里看眼睛的患者很多,而且,多数都已接近古稀之年,手术给患者带来暂时的恐惧和痛苦。但通过治疗,我看到康复后的他们那高兴的神情。

记得十床的一位姐姐,那日,当医生取下她蒙着眼睛上的纱布时,她开心的看着我说:“这下我终于看见你了!”

我很理解一个重见光明人的心声和幸福感。看到一个个眼睛失明的人,在这里重见光明,真的为她们高兴。感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的发展,感慨医院医生妙手回春的精湛技艺,为患者解除痛苦,让百姓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幸福。

在这里我还遇见了文学前辈,李永春老师,他也是来看眼睛的。他说:“喜爱读书的人,不能没有一双好眼睛。”是啊!看到他,我就想起了他的那篇散文《故乡的雁鸣声》,文章既有对童年的回忆,又有对故乡秋天、雁阵的赞美以及大雁生活习性的介绍,文章感情真挚犀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当初,我很想用自己的声音把这篇文章朗读出来,但又怕自己普通话不标准而辱没了美文,现在想想很是后悔,也许,今后我再也没有机会朗读了。

人们常说:“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我曾读过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中讲述了海伦.凯勒没有视觉和听觉,一直生活在无光、无语、无声的世界里。然而,她用惊人的毅力顽强学习,最终成为一名演说家和震撼世界的慈善家。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有的无法改变。我想上帝为我们打开的那一扇窗,应该就是自强不息吧?

记得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他的作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中说,我们的共同特质就是自强不息、积极向上、拥有梦想、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都一如既往充满阳光。

深秋了,又到了大雁迁徙的季节,李老师的眼睛康复后,又要和大雁一样,飞回到他的南方了。他告诉我,那是一座依山傍水的海滨城市,那里有山、有海,四季如春,有南国的木棉花、棕榈树、丽人娇……

那海潮声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如优美的旋律荡涤人的灵魂,让生命变得更加宽广和遥远。

听着年近古稀之年的李永春老师的叙述,我想,一位跨入生命秋季的人,还有如此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个秋天我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很多。

也许这就是人生,潮起潮落,甜蜜的、苦涩的我们都要细细品尝。做一个诗意的人,享受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做一个勇敢的人,面对每一段坎坷的人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