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微澜》散文集,由白山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军旅作家江洋先生的一部倾心大作,48万字的厚重内含, 真实而详细的记述了他历经的岁月生活,自幼小与童年,及至走向社会、走进军营,他扎扎实实的人生旅痕。我是在新书刚刚问世的去年秋天得到了作者邮寄的赠书。翻开封面,江洋先生手书的“文缘”二字,别致于我众多文友集子的赠言而厚重温暖,即刻这书的厚重与文缘的厚重让我倍感亲切。那当时急切的浏览,是追求速度的大致了解,是为之后的选读、细读垫底,而心中我是想为这”文缘”之谊写点什么的。尽管自己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有限,而文缘之谊让我如此。

  《净水微澜》书中的四个大章节《净之初、净之旅、净之情、净之歌》的题目,“净”字的选定,在我看来是用意深刻的。”净”字,就字面的含义而言是”干净、明净、单纯”之义,这含义恰恰与作者的行文、为人的性情品格吻合恰当;作者恰恰是以“净”之情怀,践行人生路,这就“净”在我的理解就是自我约束的意境……这种用心独特的寓意、含义,已然在书的前面,他的几位文朋诗友的贈言中,和他启蒙老师《坚实的脚印》的序言中,及至《谁来读我》篇中那珍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深刻与事物的感悟记述中,得以见证。阅读《谁来读我》篇,尽可感知一个重情重意,笃诚认真面对生活的人,情怀的温文尔雅、纯粹善美,这足可见江洋先生天性细腻的特质,和热爱生活的真实。是如此的特质与爱,让他细致的用文字定格了生活中的许多痕迹,丰富了自己人生的色彩,也予以他的亲朋和身边人、许多关联而成就几多真实善美的意义。

  阅读《净之初》一章,是在于人生初始随同的那份纯净。首篇的《老疙瘩》,以作者人生初限他的家庭与周边环境的记忆,来描述回味,述说自己孩提时代天真、快乐成长中的童趣多多,以及这之后读书、劳动生活的娓娓道来。作品语言质朴,真实生动。这里所书的事物记忆,是把那些时光中社会生活的影像保留了下来了,这自然是尤其可贵的,这样的记事可以让日后的读者,于书中了解到历史岁月中的社会状况的。应该说江洋先生自小就是棵好苗子,他具有资质的聪慧和积极向上的品性。这种品性注定了他学生时代的出类拔萃,及至参军到部队不凡的表现,是因其素质能力的超常而成为了社会生活中的佼佼者。

  《净之旅》章是作品中的重要部分,详实的记述了作者由1977年初当兵开始,直至2007年的离开部队,是他30载春秋的军旅生活纪实。一个生长于军人家庭的青年,一个品学兼优素质的人投身军营,该是部队之幸。众所周知,部队是培养和锻炼人的大学校、大熔炉,而自身条件好的葛江洋,在部队的发展就一定是进步快、成绩骄人的。这一章中多有作者部队生活的记实,在此笔者不必赘言,读者尽可在阅读中见到佐证。如《除夕之夜去押运》篇,可体现一个军人的本色,和天职意识,而出色完成任务时,谁人能不赞佩不已?在《除夕之夜去押运》篇中,读者更可以见到一名不畏劳苦的战士,忍饥受冻,扎扎实实的执行任务的经历非常的除夕夜,那一丝不苟的军人精神。在这篇文章的末尾,作者写道“在车皮中度过的除夕和大年初一,给我一生难以忘怀的锻炼和回忆,后来……那艰苦的磨练都成了我的终生财富!”。是如此的军旅生活,一步一个脚窝的踏实作风,垫定了他部队成长,成就了他的向上进取和人生风采。

  应该说30年的部队生活,可谓漫长的岁月,于人生的意义,一定是所含丰富的记忆恒久。部队生活的30年,作者经历了作为部队文书的实践、曾经参加高考的尝试、更有上级领导的培养重用……如此等等,作者真实的履历,已然成为他人生的财富。读《告别军营的将自己“归零”》篇时,最值得赞佩的是作者社会责任的担当,那种旷达的心态情怀。作为大校军衔的葛江洋,他没有居功的心理,没有为小我自私条件的申述,而是将自己“归零”的还原为老百姓,再去选择自主创业的务实所为……如此的江洋先生,以实际行动注释了军人精神的可敬,为国家、政府担当品格的高尚,作者的品德是值得所有高官退任后所效仿的。

  本章中还可见到作者走向文学之路的轨迹。是作者的勤于思考和善于动笔,成就了他的文学梦想,他把文学爱好实践于日常生活,在《除夕之夜去押运》的饥寒困苦中,他能写成一首小诗,以及在文书工作实践中的不断练笔,已然让他步入了写作之路的锤炼;书中数10篇他的习作中,可判定他文字功底与创作水平,已经具备了准作家的潜质,这当然为如今江洋先生作为领军辽海散文的根基而无疑。品读习作之一的《洛河老汉》故事篇里,便可见作者熟练的驾驭文字的行文流畅;在《关于直线的笔记》篇中的内容,则不仅仅是创作故事的通常手法,似乎有了剧本创作样式的端倪。就故事中燕燕与荆伟对话和交往中,涉于理科知识许多的特别文字,自然是非专业知识者所不能的落笔,尤其文中尾部的对话“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起点,聪慧而富有,只要奋斗,他的生命之线就会无限延伸”的文字书写,影射哲理,引人深思。

  《净之情》章多是作者忆念追思自己父母的情感记忆之抒发,拳拳孝心见于字里行间;又有书与亲子的父爱文字,那殷切深情的篇什,更见言传身带的真切,是感人至深的。读首篇的《父亲这样告诉我》,是刊于辽报、解放军等报的文学作品,作者的怀念父亲,在于书写父亲整个人生的长篇,分为《父亲这样告诉我、做一个大写的人、父亲告诉我,做人要自立自强、父亲告诉我,怎样去生活……》等5个题目、近20个页码的详尽记叙,真实的评介其父,一位响当当的革命军人、一生纯洁刚正,永远也不会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之真实。作者的父亲是笃实倔强、坚持正义、坚守原则,、光明磊落的走完了83个春秋,是令人敬佩的革命军人。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中这样刚正不阿的人,常常总是要吃亏的。在篇章中书写作者的父亲为毛主席制作棉衣,这本是其父自己可遇不可求的一件光荣事,这样的好事谁会不提,不念,会躲闪?而作者的父亲却是不贪功,不争荣誉,处之淡然;一个本可以成为将军的人,却默默的甘心去做繁杂的后勤工作,这样低调的品质,自然是思想高尚的人,又该是多么的令人钦佩?至此,不难联想到的是作者的品性,一定是濡染了其父的教育影响,既以在离开部队的时候,也能具有仿若前辈人的从容淡定,低调所为。

  《不敢想父亲、父爱如山、母亲的故事、祭母文》等篇,那饱蘸深情的纪念文章,涵盖的是我们民族传统中沿袭的亲情浓重,孝道与缅怀的情思真切,感人至深,甚至令人潸然。读到《写给晨晨》篇,那是一位父亲,在迎接儿子来到人间时的欣喜和殷切期盼,所书之情朴实无华,淋漓尽致。这样的文字留给孩子,定会让孩子在未来的岁月生活中,深刻父亲的情怀、希望与浓烈之爱,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书中写老辈人性格的系列之笔,记述不同人等的性情风貌,读来有趣活泼、有增长见识的益处多多,耐人寻味的感悟是自然的。

  感动《净之情》中的那篇《幸为战友做点事》。作者予以战友张斌的那份纯净友情、以及临终的关怀,那是人世间最高尚纯粹的情谊、友爱的最大化。作者为了帮助晚期癌症战友张斌实现自己结集出书的愿望,想方设法,用善意的谎言打消张斌的疑虑,再费心尽力的去筹划运作出版的事情,抢在重患将要离开人间的最后时刻,让张斌看到了那紧急印成的、自己单本的集子。这件事情让所有知情者对江洋先生的此举折服、赞佩,成为佳话,传为美谈,而作者的释然,唯有他的是”幸为战友做点事”的欣慰。

  我尤其感慨于《创业路上》作者的经历,赞佩他《从头再来》的心态和勇气。作者离开了部队,将自己归“零”,怀有“从头再来”的豁达情怀,正如他《勇于从头再来》篇章中的陈述,无畏于人生的种种变故曲折,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的生活取向。”从头再来”是思想高尚的精神,是理性的人生境界,“从头再来”更是强者之歌的践行。

  第四章节的《净之歌》中包含游记、书信、采访,和亦如特写的诸多篇章,文笔练达,风格流畅,体现了作者专业写作、创作水平的娴熟。其中游记的诸篇,体现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境,《圆梦家园》的由梦缘起,关联着人类生态窘境的阐释,可为当下许多都市人的共识与环境意识,而予以《家与园》的解析与希望,则强调了理想的人文情怀。的确,我们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大都市甚至拥挤于寸土寸金的环境里,“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早已成了遥远的风景……但是,作者游览观光的情感书写,长于情景交融,是热爱大自然、热爱山水古迹的真情堪忧,其内质是热爱祖国的炽烈情感。又作者的行文风格,其质朴与贴切,是绝无空泛的辞藻罗列的。因此,可将这样的写作看作是游记中的规范之作;书中多篇刊发于《党史纵横》、《前进报》、《解放军报》的作品,和收入雷锋书刊的作品,则是作者大手笔的采访纪实,从这些作品中,读者得以见到的是一位政治素质高,文笔犀利的思想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人情怀。对先进人物的赞美,倡导正能量的疾书,自然会起到社会效应的积极作用。这样的文章是作者采访的辛劳所获得的,完全可以说江洋先生采访人物的写作,与他的品性一致,是秉承笃实的。在《我和雷锋有个约定、地税之光》等篇中,读者尽可了解他采访的情形;本章中的《吹响英雄集结号》一文,是写给“文涛兄”的信件,由这一信件关联了这之后多篇有关“沈阳军区后勤史馆”的建设书写。

  有关《沈阳军区后勤史馆》的诸篇,包含许多感人的内容,建馆的初衷是“欲行大道,必先知史”。该馆的馆长徐文涛,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努力,让一个军区的后勤史馆崛起、伫立,有了“红色历史传人”的诞生之后,让后勤史有了完整详实的家谱,让老一辈服务于后勤的革命者及其后人,有了存放历史的3000平米场所、有了参观驻足“集结号”的家……阅读这些篇章,让我的心灵强烈的震撼,对相关后勤史馆的许多,怀以敬仰之情,并油然而生前往那里参观的欲望。

  《睡着是为了醒来》,是有关“龙泉墓园”的详细介绍。辽海散文期刊也曾有专刊大量相关介绍的文章。时下正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篇文章所写的正是墓园中安息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烈士,和辽海名人的光荣史实,读来自然意义非常。最后面的两篇附录,是我们省内知名的散文大家为作者写下的评介,读者尽可从中更详实的了解作者岁月经历的许许多多。

  《净水微澜》文集的内含之厚重,让我倍感亲切与感动,读后与作者的敬佩之情深刻心中,因而我将把江洋先生的这部著作,作为了解部队生活与学习他的写作风格的珍藏。

  2015/10/10


  附:勇于思盗火 情怀尽言说


  ——品读葛江洋先生文集《盗火者说》

  手捧葛江洋先生的新文集《盗火者说》,不禁想到的是西方文化经典中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的盗火,温暖了万古人间,为世人永远的纪念;葛江洋先生的《盗火者说》之内含,无疑为温暖意义上的著述。这部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7万字的作品,是作者多年来勤奋笔耕的创作积累。这之中包含了他工作和经历的纪实,与大量的他关注社会现实的倾情书怀。书的前面有3幅文友题字的墨宝影印照——《文勝军魂》、《聲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名为江洋 实为大盗 盗得天上火 暖为万木春》。这3幅墨宝是文友们对作者的赞誉,更可见书者予以葛江洋先生评价各自定位的高度。这其中的”名为江洋 实为大盗”调侃的幽默,更突出的是“暖为万木春”的所指。笔者认为这是对作者最为切实的评定。正如序者崔春昌先生在《从容应对情与理的冲撞》序言中评介的阐述,肯定了作者的思想敏锐,品格高尚,情怀坦荡,心性善美。我亦有同感。

  与军旅作家葛江洋先生的相识,该是有幸的机缘之文缘,而对他的了解与敬重,则源于读过他这之前的著作《净水微澜》。于《净水微澜》中了解到他的身世与成长经历,他的作为和成就不凡。日前,一并收到江洋先生邮寄来的,他新近出版的4本个人文集《风华正茂》、《士兵突击》、《盗火者说》,和再版的《净水微澜》,我即刻急于品读的就是《盗火者说》。

  《盗火者说》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含有23篇作品,多是刊发在东北各市地报刊上的短文、散文,其中有7篇曾发表在《辽宁青年》期刊的《文学与人生》栏目,有1篇为《辽宁青年》1981的22期《刊首语》所采用。那当时的作者,只是个20多岁的小青年,但文章的思想性与观念、观点,认识人生事物的深度之见地,已经具有相当的导向作用了,否则是不会为《辽宁青年》期刊,作为《刊首语》而刊发。记得初中时鲁迅先生故乡课文中那段“希望是本所谓有,本所谓无的,正如这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细品江洋先生刊发在《辽宁青年》上的刊首语《关于“路”》一文,非常欣赏作者的“每一个人走的路,都是对自己一生的记载,也是对所有后人的交代”。想到江洋的创作之路,以及岁月经历的路,也正是于”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之中,向往着与“应该是亲人朋友的一座丰碑”的愿望,脚踏实地,不断刻苦努力的开拓进取,而成就着自己许多愿望的实现。再品味这刊首语的结尾,”你的路,不一定伟大,不一定壮烈,但应该是充实的”。作者的人生之路,无疑就是充实的。品读上篇中的多篇短文,即便是如今的我,也能够得以文化、文学典故方面的受益匪浅,和积极意义上的收获启迪。如《从善如登》篇中的引申领悟、《尊重才有爱》篇中的思想观点,这里笔者无需一一赘述,相信读者尽可在自己的阅读中,感知品得。

  中篇在集子中的份量最重,含有135篇作品,内容含量之大、波及关联之广,几乎包罗万象。品读篇幅长短不一,切实又义理见长的文章,有与部队生活写实的思考、传统国学方面的理解阐释、文化领域偏颇现象的具体问津、现实人情世故所见正误的思辨、以及自律与审慎行为践行的许多,尤其是立足我们民族道德意识层面提升的倡导,这里已是难能列举周全。而用心的创作,行文的流畅,倾注了作者的真挚情感的所有作品,足可见作者情怀的坦荡,心性的善美。作者的品性源于其父辈的影响,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赤诚,在《向勇于担当致敬》文中表达的最为明了。文中回顾了中华的历史经历,例数了我们民族的苦难遭遇,说明了“共产党勇于担当”。该文写作于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之际,刊发于2011年第8期的《人力资源》杂志上。

  《超市的责任》短文,是关系到人民群众食品健康问题的呼吁,是提醒超市对食品安全负责;《五年?十年?何时能得到实惠?》一文,有关养老保险统筹方面的思考,作者是怀有理性的忧患意识,可见作者与老百姓的心心相连。文中的数据,以及资金运作的捋顺,则说明作者知识面广,具有能够洞明多方面专业的能力;在《治理“择校乱收费”咋这么难》文中,作者对人民不满和反应强烈的实际问题,向相关部门提出的质问是指向明确,见解依据条分缕析的,而言辞的掷地有声,颇含为民请愿的意味。在该文的结尾作者试问的是“政府官员们,你们怎么想的呢?读过这3篇关乎国计民生的文章,读出了江洋先生文笔的锋利,更读出了他与人的温暖博爱。而作为部队高级官员地位的江洋先生,能够如此的体察百姓疾苦,站在平民角度的为文做事,实在是现实生活中的稀有,和难能可贵。中篇里的作品,大多为作者近20多年来,身居部队文职工作时的创作,作品体现了他思想学识的深刻与深厚,和眼界所及的宽泛与放达。《写好自己的一个“一”》一文,是刊发于《解放军报》上的短文,作者的”“一”要写的饱满,人要活得充实”,旨在表达做人的行为姿态,”不以“一”的渺小而气馁,不以“一”的简单而放任”,则是作者面对生活把握心态与姿态的自我约束;《辽报》的《多些“事前诸葛亮”》一文,引古论今,叹惋现实生活中多见的走弯路与失误的现象,是发人深思的文笔。《盗火者说》文集的作品中,多有刊发在国家级和地方报刊,以及部队刊物上的文章,更说明着江洋先生创作态度和文学功底的扎实。完全可以定位江洋的文学创作是密切关联现实、贴近生活、富于哲理、与人教益、激励人积极向上的。而他如此作品的创作,不仅仅有赖于他的博学与真知灼见,更有赖于一个文化人的社会良知与文学责任的担当。

  品读《精心营造良好氛围》一文,是为与同时代正能量的倡议和论述,旨在引导各级、各个领域与部门,围绕我们全社会,携手各行各业的国人,致力于团结一心,共同开创我们的事业而发展前行。这其中所言及的内容几乎是细致入微的,无论哪个层面的读者,都可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宣扬典型切忌“炒”》一篇,则是言简意赅的针对着当下社会风气中的不良现象,尤其为关乎现实的必要与鞭挞。总之,读江洋的文学作品,能读出的是入情入理,令人感怀共识,没有空泛的华饰,没有轻描淡写的閑笔,长短文章均能与人见知方面的裨益、积极向上的点拨、发人深思的启迪。135篇倾心之作的内容,多姿多彩,广及诸多,读来亦会欲罢不能。

  下篇的21篇作品,多见通讯体裁的写作,首篇的《能攻善战的煤矿尖兵》,是作者年仅19岁时,作为一名战士写作的新闻报道稿件,是他第一次见报文章。这篇作品刊发在1977年12月9日的《铁岭日报》上。依次品读下篇的文章,可见作者为文创作的旅痕,更可见证作者一步一个脚窝扎实的人生履历,从而了然于江洋先生笃实而恒常的努力付出,因此,他如今的成就,是尤其令人赞慕与敬佩的。如今的江洋先生,早已退役而将自己归零的回到了地方,而经历部队锻炼,又本就是军地两用人才的他,将自己的余热投入到领军辽沈地区的文学创作事业。近年来,他担任辽宁散文学会的领导工作,投身于无偿的服务于文学事业的发展,这自然与他热爱文学创作密不可分。而他奔忙于宣讲红军长征历史的作为,则可谓非同小可的选择。由文集《净水微澜》中,可了解到江洋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老红军战士,作为老红军的后代,他使命般的肩负起革命传统教育的重任,把红军长征那段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历史作以宣讲传播,以教育下一代人,勿忘历史,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完全体现了他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他的长征讲座在我们的社会,尤其在青少年一代,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是衔接历史走向未来的,更是对我们民族兴亡历史认知的必要,是作用于民族精神意识的传承,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笔者曾聆听过他在抚顺新华一校的一次长征讲座。偌大礼堂,座无虚席,讲座过程,肃穆井然……我是亲自见证全场小学生,为长征史实而受教育的真实的。而且江洋先生在全省,乃至外省市和地区也做了多场次的讲座,他不辞辛苦的投入红色历史传承教育的精神,是执着的,更是令人感动不已的。

  作者在《盗火者说》的《后记》,以《我曾经来过这里》为题一文,表明了这部文集问世的之所以然。后记一文不,足400的文字,尤为质朴、谦和、简洁,可见作者低调为人,善美作为之一斑。读过《盗火者说》文集,让我更加敬重江洋先生这位军地两用人才的人格、品格,敬佩他的高风亮节,敬重他的努力与才学、才华,尤其敬重他情怀的善美、作为的无私坦荡。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