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总会遇见许多个感动,随岁月飞逝,多数会变成过眼烟云。而38年前接连流下的感动总是挥之不去,这些生命感动瞬间无不是与家与国有关:如铜塑铁铸,永远定格在脑际间。

    国庆将至,银河悦读推出的“我和我的祖国”有奖征集活动,庆祝祖国68华诞之际,再次唤起我对当年的回忆,随摘取如下几片感动花絮以飨读者。

 

    一、出征前的一慕
  1979年初,南疆烟云起,中越还击战打响了,上级一纸调令,驻扎中原腹地南北呼应的我54军所属部队,紧急动员,随时做好告别南太行、开赴前线的准备。

    几十年没有过的战争真的来了,这对没有参加过战争的营以下官兵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一时间,部队停止外出和休假,即将转业的干部重新回到自己的岗位继续带兵打仗,刚入伍的新兵立即停止集训补充到连队,部队紧急调配兵员,迅速从平时的乙种编制扩充为战时的甲种编制。

    战争生死考验,听从祖国召唤,“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战前动员迅速展开。老兵们求战心切,一封封决心书、请战书、血书纷纷飞到连部、营部……那些刚刚入伍还相互叫不出名字的新兵们,对这突如其来的战争摸不着头脑,但看到老兵们那种“壮士一去不回还”的壮举,深深地被感动之时,也纷纷学着老兵的样子递交了决心书,决心跟随在老兵的身后体验这次战争。为了打消个别新战士对生死的惧怕,许多基层干部纷纷在战士面前承诺:“兄弟们别怕,我会把你们安安全全地带回来!”


  二、沿途景象

    我们乘坐的专列从太行山山阳之城焦作市启程时,是个寒风刺骨的雪夜,军列站台附近早已挤满了自发来送行的市民,人群中有大人、孩子,更有白发苍苍的大爷大妈,一副副陌生面孔,一双双凝重的眼神,离别之夜无声胜有声,脸上凝结着祝福与期待,期待子弟兵打胜仗,祝福子弟兵好运能平安归来……
  部队沿京广铁路南下,昼夜兼程,指战员无心观赏沿途秀丽河山,所到之处,只要军列临时停车,沿途百姓就会蜂拥而至,大到水果、罐头、饼干、鸡蛋,小到一杯热开水,这些都是不曾相识的亲人,他们自掏腰包买东西为子弟兵壮行。

 

    三、母子军供站一别

    列车到达武汉军供站,指战员临时下车就餐,人群中有一中年妇女,翘首以盼地打量着从身边走过的每一个军人,她是高炮二连战士刘木生的母亲。妈妈从收音机里听到打仗的消息后,就从武汉市郊的新洲县赶往铁路军供站,试图能见上儿子一面。军列迎来送去,三天三夜过去了,她始终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刘木生。心里猜想:莫不是儿子的部队没有在此停留已经到了前线?
  我们营乘坐的专列中午到达,刘木生老远就认出了站在显眼处的妈妈,欣喜若狂地跑上去,接过妈妈手袋里的食物就分给战友们吃。20来分钟的下车吃饭时间成为母子的最后团聚,母亲还没有看够儿子,载着全营官兵和装备的专列又出发了。
  夜半,军列驶进广西柳州北站,因会车又一次在站台里的第三道临时停靠,自发为子弟兵送行的百姓们又一次蜂拥而至。担任火炮、车辆警戒任务的刘木生,见一位老太太下站台翻越铁道为军列上官兵倒茶水。老太太步履艰难,列车随时通过,跨越铁路危险,刘木生急忙下车搀扶老人回到站台。当他再次跨越铁轨返回专列时,不料从北京开往凭祥的5次特快呼啸而至,列车急刹车,车轮与铁轨间喷发出刺眼的火花,摩擦声也刺耳欲聋,本不该在本站停靠的5次特快此刻却紧急制动并临时停车。黑夜中大家猜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人说一个军人被撞了,很快确认被撞军人就是刘木生。站台肃穆,刘木生成了全师没有到前线而牺牲在半路上的第一人。

    兵站的军代表来了,简短的军地交接,载着全营指战员和火炮装备的军列继续前行,而刘木生的尸骨永远留在了柳州。


  四、夏石轻装

    夏石,我国西南广西边陲小村。今天搜寻卫星地图时,鼠标在中越边境放大多少倍才能找到这一村名,现在叫夏石镇。
  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1979年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将士们在此停留时间虽然不长,却留下许多战前泣血故事,也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回忆。
  满载着军人和装备的一列列军车,迅速从内地向中越边境机动,东线战区的参战官兵,多数在这里完成长途跋涉,夏石村,成了后防与前线的枢纽地,所有乘军列到达的部队在这里作短暂的轻装后,从这里奔赴战区。
  我们乘坐的专列终于在傍晚时分集结到夏石村。在这里,我们161师有了新的代号(53463部队),我所在的营,也是在这里领到了唯一的一份战区军用地图。
  “此地无声胜有声”,所以指战员都在默默地履行着最后的准备。我们师属高炮分队在原编制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在这里明确了双重身份——既炮兵又步兵。
  在这里,全体官兵领到并快速学会了人手一册的战场必备翻译短语,诸如“缴枪不杀”、“我们宽待俘虏”之类。

在这里,我们把北方带来的棉被捆成一个能随时寄回家的遗物小包裹留存指定处,增添了一条毛毯、防刺鞋和抵御子弹的钢盔。
   在这里,正团以下官兵完成了“剃头宣誓”——推掉寸发,个个成了“秃瓢”。还在各自的衣、帽、鞋、领章上,全都标明部队代号、姓名和血型,说是为了战场负伤后好包扎救护,也是为了万一“光荣”时能快速“对号入座”。

    也是在这里,战士们焚烧掉自己心爱的笔记本或过往情书,做到干干净净的去,干干净净地走,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字据。并把要交待父母兄弟姐妹的话(也叫遗书),一同梱进了轻装下来并随时可能寄回家乡的小包裹内。

 

    五、英雄辈出

    我所在的161师,担负攻占谅山至河內间650高地的任务,穿插敌后,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保障正面主攻部队按时攻克越南北部重镇谅山。650高地纵深越境几十公里内,越军把这一要地看作重中之重,通往这里的山地层叠,林密崎岖,易守难攻,除有越南正规军179团把守外,沿途还有地方武装严密布防。
  本次战争与上次的中印之战时隔17年,同是速战速决之战,同是这个部队与之交战,只是地域有变、对手有变。能不能像17年前那样在印军面前打出国威、打出军威,能不能再出现一批为国捐躯的黄继光式的一级战斗英雄陈代富?上级委以重任,国人拭目以待。

    梅雨季节丛林山地作战,敌人在暗处,不宜大部队盲目穿插。师指挥所决定,派出精兵小分队悄悄接近650高地。
  担任穿插的小分队是482团一营二连和三连。异境作战,化整为零的小分队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随身只带三天干粮的尖刀连和突击队,却坚持13个日日夜夜。攻克敌人一个个守点,无数次遭敌人阻击和反扑,在伤亡惨重和与上级随时失去联络的情况下,干部战士忍着伤痛、饥饿、干渇和夜间的寒冷,坚定作战目标,沿途打郭蛮、克弄村、拿475高地、战昆峰,直插650。弹尽粮绝后勤跟不上供应时,就用缴获敌人的食品充饥,用缴获敌人的枪炮弹药再打击敌人。
  身体多处负伤的二连排长郭永金,为解救被敌人围困的一班副班长张公怡而中弹牺牲,张公怡被解围后接替排长位置继续指挥战斗。二连连长王玉琪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带领本连两个战士率先冲向制高点,夺下敌人的轻重武器并用,利用敌人的战壕作掩护,压制敌人火力,掩护兄弟连队向山顶靠近。天降神兵,打得敌人弃甲逃窜,103具敌人尸体留在了650高地。三连指导员胡绪清带领一个排在昆峰南无名高地交战时歼敌98人,在全排弹尽粮绝、伤亡惨重,自己又身负重伤不能站立的情况下,躺在地上指挥身边的新兵通信员用缴获敌人的机枪打退敌人的多次反朴,使阵地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
  攻克650高地,标志着谅山以西的重要屏障被铲除,并牢牢控制谅山至越南首都河内的水陆交通要道,保障主攻部队顺利按时攻克省会谅山。
   就在我师夺取650高地时,有敌情通报,高地守敌直接向越南国防部发出求援电报。一个高地可以直接向他们的国防部求援,可见这一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
  时任东线总指挥的许世友司令员得知我军已经占领650高地时,立即下令:一定要重重表彰攻打650高地的部队!战后482团二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连长王玉琪被广州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该团三连也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突击英雄连”,指导员胡绪清被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排长郭永金战时用生命续写“马仁义排”的爱兵精神,战后也被授予“战斗英雄”。

 

    六、班师回国
  3月初军委下达撤军命令,这场规模战争告一段落,部队开始回撤。指战员长时间在雨林中穿插,在异国风餐露宿,有的还把生命留在了那片土地。幸运的指战员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向国内方向回撤之时,个个胡子拉碴,满身的红泥土,有的军服被挂烂,有的裤子不遮体,而他们随身所带的枪支却完好无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一群群看似极其疲惫的中国军人是幸运者,当他们抄近路越过第十号界碑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一个个兴奋不已,扑通扑通地跪倒在地上,第一时间去亲吻自己国家的土地,然后起身泪眼汪汪地往回看,再看一眼曾经朝夕相处、如今魂留异乡的战友们……
  还击之战,我们161师也失去171位年轻生命,他们的尸骨被运回国内后,边疆的乡亲们含泪把他们埋葬在凭祥市以南的一个山包上,后取名为南山烈士陵园。

    全师即将全部回撤国内原驻地,师长赵国斌带领各团团长再次来到凭祥市的南山,看望和告别埋葬这里的本师一百多名官兵。年轻的英灵,昨天曾经是我们朝夕相处的战友,如今他们却血洒疆场魂留异乡,永远静静地躺在这里。

 

    七、枪炮上系满了红领巾
  战争激烈时,边疆群众不顾个人安危,纷纷要求上前线支援部队,部队凯旋时,他们又眼含热泪夹道迎接,依依不舍地目送子弟兵悄悄离去。
  自打踏进国门那一刻,迎接参战官兵的松柏凯旋门一个接着一个,人群中“向亲人解放军学习”、“向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致敬”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感人场面难以表达,回撤的军车稍有迟顿,立刻会有人一轰而上“围追堵截”,水果、鸡蛋、面包、饼干、糖块……慰问品应有尽有,直到你收下他们的心意,车队才被放行。
  记得回撤途经凭祥市境时,自发迎接子弟兵归来的市民们,争相在军车头上和战士们的胸前绑上了大红花;战士身后的枪管上、火炮上也被小学生系满了红领巾;孩子们手拿煮熟的鸡蛋上,还写有“送给敬爱的解放军叔叔”的娃娃体字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