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人还说:胆欲大而心欲细,智欲圆而行欲方,仔细想来,这三种说法真有异曲同工之妙。所异者,第一种说法是老百姓的语言;另一种说法是官场的用语;最后一种说法就是文人的语言了。所同者:“大事不糊涂”“讲原则”这就是“方”;“小事不计较”“讲风格”这就是“圆”。人活在世,无非是面对自然和自身这两大世界;人一辈子,无非是做事和做人这两件事。怎么正确的看待自然和自身这两大世界,以便更好的去做事和做人?从古到今,都是人类探讨的课题。


(一)

都说人生如梦似戏,其实,游戏也有游戏的原则和规则,要“大事不糊涂讲原则。”每一个行当都有不可逾越的行规。所以要着眼全局,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利而动摇和影响大局,要讲原则,要遵循规矩、规则和法则,绝不可乱来,绝不可越雷池一步,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个道理在中国已流传了数千年。比如说:做官,就不能站错队、装错兜、上错床;要管好自己的“三巴”:嘴巴、尾巴和鸡巴;要奉守“清、慎、勤、敏”的原则,从一开始就要做好承受清贫和打击的思想准备,就像曾国藩家训“八不得”中的一条:“为官要清,贪不得”一样。如果做官开始的动机就不纯或慢慢变质,企图权利寻租或横行霸道,祸害百姓,那这个官就绝对当不好,也当不长。经商要奉行的金科玉律是“诚信”二字。真正的大商人必以诚信行天下,以诚信求发展,绝不会行狡诈、欺骗之伎俩,为一些蝇头小利或眼前得失而失信于天下。做学问信奉的是“勤苦”二字,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实至方能名归。所以做学问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点长进,方能积少成多,积薄成厚,厚积薄发。那些虚假的沽名钓誉之辈终将会成为人类的笑柄。治理家庭要奉行的是“祥和” 二字,家和万事兴,当然家和离不开尊卑有序,各安其位,《史记·五帝本纪》中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孔子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在此基础上提出礼、孝、悌、忠、恕、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诚、敬、慈、刚、毅、直、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母德,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后人综合先秦儒、法诸子的思想,提出“四维”(礼、义、廉、耻)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古人的这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所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主事人如果是尊长,要行孝敬服从之礼。就是社会上所谓的土匪、扒手,也有其固有的规矩、规则和法则,不能任性妄为胡乱来。不糊涂讲原则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所以做任何事情,最大的前提就是要讲原则,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否则只能使事物偏离轨道。但是讲原则不等于墨守陈规、一成不变。我们可以在讲原则的基础上,探索更好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新更美好的生活。


(二)

人仅仅依靠“不糊涂讲原则”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不计较讲风格”的襟怀,无论是在商界、官场,还是婚姻、家庭、情爱、交友、谋职等方面,都需要掌握“圆融”的技巧,在处理小事上要给别人发展的空间,不要斤斤计较,体现出一个人的风格。完成一项工作并不只有一个途径,条条道路通罗马,就看你能否找出最高效、最省力、最有风格的那条路了。如果只一味墨守陈规,也就谈不上工作生活上的改革创新,也就无法承担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了。古人云: “人善我,我亦善人;人不善我,我亦善人。”在处理社会、家庭和个人事情中,就应当提倡以善心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宽厚待人,不仅会融洽相互关系,而且使人愉快、舒畅,有益于发挥彼此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共同进步,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

工作、家庭、婚姻生活中,我们不要总是遇事就争个明白,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就让它过去算了,为此斤斤计较,争论不休反而会损害自己在众人眼中的形象。以每个人的立场来看,他们都是对的,只不过因为每个人都有坚持自己的想法或意见的愿望,无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考虑别人的想法,所以没有办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为他人着想,冲突争执因此也就在所难免了,如果能以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凡事都以你说的对来先为别人考虑,那么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与争执就可以避免了,做人也一定会更轻松。急于证明自己清白而为一些小事一争到底的人是愚蠢的,这样做只会白白的损害自己的形象,惹人耻笑。如果你能更大度一点,对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一笑置之,那么你一定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放弃凡事争个明白的傻念头吧,真正的智者从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他们总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么样说,而时间最后总会证明他们是正确的。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对这句寓意深刻的名言,法国作家莫鲁瓦作过下面的解释:“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忘却许多不愉快的经历。我们常常为一些不令人注意、因而也是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为纠缠无聊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试问时过境迁,有谁还会对这些琐事感兴趣呢?不,我们不能这样生活。我们应当把我们的生命贡献给有价值的事业和崇高的感情。只有这种事业和感情才会为后人一代代继承下去。要知道,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三)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事不糊涂讲原则是做人之本,小事不计较讲风格为处世之道。正如古人所说“大聪明之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之人,小事必洞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乃聪明之窗也” 自谓之糊涂,人谓之高明,才是智者;自谓之高明,人谓之糊涂,便为愚人。投机取巧,可能难得重用;锋芒太露,又易招人陷害。小聪明者,事事争名夺利,处处争功诿过,往往因小失大;大智慧者,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大事高明,小事糊涂,舍小利而成大功。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是我们为人处世之根本,什么是大事呢?在单位: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人服务?是大事,是关系到政策、方针、路线、目的和法律的大问题;在家庭:婚姻家庭和睦共处,夫妻一条心是大事,要不糊涂,讲原则。至于单位的人性格不同、习惯各异、见解不一,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婚姻家庭:谁当家理财?屋子扫没有扫干净?饭做的咸还是淡等问题都是小事,完全不必要计较,要讲风格。

对于大事不糊涂讲原则,是不是就不需要机动灵活性了呢?答案是肯定的:要。古今中外在大事上灵活处理得很成功的不乏其人。明朝张居崃任滑县县令时,有两名江洋大盗任敬、高章来到县城,冒充锦衣卫的使者拜见张公,并且凑近张公耳边说:“朝廷有令,要公开处理有关耿随朝的事情。”原来当时有位滑县人耿随朝,担任户政的科员,主管草场,因为发生火灾,朝廷下令将其羁押在刑部的监牢里。张公听到此事,更加相信两人的身份。于是任敬拉着张公的左手,高章拥着张公的背,一起进入室内坐在炕上。任敬摸着鬓角胡须,笑着说:“张公不认识我吧!我是灞上来的朋友,要向张公借用公库里面的金子。”说着二人取出匕首,架在张公的脖子上。张公抑制住内心的紧张,装出替他们着想的样子说:“你们不是为了报仇,我也不会因为财物牺牲性命。你们这样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被别人发现,对你们可相当不利!”两个强盗觉得有道理。张公又进一步说:“公库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发觉,对你们不利。有一个办法是,我向县里的有钱人借贷,这样你们可以安然无事,也不至于连累了我的官职,岂不两全其美。”两个强盗听了更加赞同张公的办法。就这样,张县令不露声色地稳住了强盗,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与合作,同时一条计谋酝酿成熟。张县令传令要下属刘相前来,刘相到后,张公假意说:“我不幸发生意外,如果被抓去,会很快被处死。这两位是锦衣卫,他们不想抓我,我很感激他们,想拿5000两黄金当他们的谢礼,以表心意。”刘相听了,目瞪口呆,说:“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张公说:“我常看到你们县里的人,很有钱而且急公好义,我请你替我向他们借。”于是拿出笔来,一共写了九个人,正好数量符合。所写的这九个人,实际上都是武士。刘相看了以后,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名单上列出的九个人,一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像富贵人家的子弟,手里捧着用纸包着的铁器,先后来到门口,假装说:“张公要借的金子都拿来了,因为时间太紧迫,没有凑足所要的数目,实在过意不去。”一边说,一边装出哀求恳免的样子。两位强盗听说金子到了,又看到这些人果然都像有钱人的样子,就很高兴地说:“张公真的不骗我们。”张县令趁两个强盗查看金子的时候,急忙脱身,并大喊抓贼。九个武士很快擒获了强盗。张县令身临险境,却能既保住身家性命和国库钱财,又擒获强盗,就是懂得了“大事不糊涂讲原则”之道,能够把不糊涂讲原则和机动灵活的手段及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讲原则)到什么程度,圆(讲灵活)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才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

对于小事不计较讲风格,是否就对小事忽略不计了呢?答案是肯定的,不。因为蚂蚁上树预示着满天的星斗,蝼蛄钻洞能毁掉千里长堤。小洞不补,就会后患无穷。小的事情不注意,会发展成严重的事态。俗语说得好:“尺蠖穿堤,能漂一邑,寸烟泄突,至焚千室。”“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隙。”“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所以说:对小事不计较讲风格,不是把小事置若罔闻,大事是小事的积累,因此,在小事上不计较,讲风格,绝对不是对小事忽略不计,而要防范因小误大事情的发生。

这儿有一个哈里·埃默生博士讲述的一个有关森林之王胜败兴衰的故事,可以说明小能误大的道理。在科罗拉多河畔的一个山坡上有一株死去的大树。据生物学家估计,这株大树屹立在那儿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当初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登陆时它已存在。在漫长的岁月中,它曾先后遭受过14次雷电的袭击;四个多世纪以来无数次的雪崩和风暴它都傲然挺过了。它巍然耸立在山上,不曾畏惧过一切强暴,可是在一群很不起眼的昆虫的攻击下,它却倒下了!这些昆虫穿透它的树皮,蛀空它的树心,用它们微弱的、然而不间断的进攻最终彻底瓦解了它的战斗力。一株参天的巨树,一株几百年来雷电劈不死、飓风刮不倒、任何东西摧毁不了的巨树,终于被一群小得可怜的、我们用手指头轻轻一压就会成烂泥的虫子征服了。
  我们难道不也跟这株饱经风霜的森林之王一样吗?我们不也能经受住生活中各种风暴、雪崩、雷电的袭击,而却让忧郁“昆虫”渐啖我们的身心和情绪,而最终失却我们强壮的体魄吗?像这些忧郁“昆虫”也都是用手指轻轻一压就会成为烂泥的区区小物啊。
    即使像鲁迪埃德·基普林(英国作家)这样的非凡人物,有时也会忘记上述名言。因为他曾经向他的舅子起诉,造成了美国佛蒙特州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不和案。曾有人专门对这个耸人听闻的案子著书立说,书名就叫《佛蒙特州基普林的家庭之争》。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基普林跟佛蒙州的一个名叫卡罗琳·巴勒斯蒂的姑娘结了婚。婚后,基普林便在该州的布拉特利博罗市修了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然后搬到那儿住下来度过他的垂暮之年。他的舅子比特·巴勒斯蒂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他俩工作休息都常在一块儿。后来基普林买下了巴勒斯蒂一块地皮,并互相说定:巴勒斯蒂有权收割这块地上的青草。可是有一天巴勒斯蒂看见基普林正把这块草地改建成花园,这可把他气炸了,当即出言不逊,骂将起来。基普林也不示弱。于是佛蒙特这块草地之争便结下了两个朋友之间的冤仇。几天之后,基普林骑着一辆自行车在路上碰见了他的舅子巴勒斯蒂。后者坐在一辆双套马车上挡住了去路,硬要基普林下自行车让他过去。就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基普林丧失了理智,发誓要到法院去告他舅子。一场耸人听闻的案子就这样发生了。新闻记者们从各大城市向布拉特利博罗蜂拥而至。消息传遍全世界。基普林从这次官司中得到了什么呢?一无所获。相反,他还不得不按照法庭宣判,他跟他的妻子一起永远离开他在美国的这幢住宅!就因为这么一点区区小事,就因为园子里的一些青草,带来了这许多怨恨和痛苦,这又何必呢?“要是你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而不管他人如何有负于你就好了!”写书的作者这么写道。两千多年前的古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曾说过:“请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于小事了!”这一警言同样也适用于今天的人们。

从以上列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绝对不能放弃原则立场,也不能太多地纠缠于小事,不放弃,不纠缠,不计较,不等于不理会,一定要灵活处理,不要让小事做大成势,以免因小误大。

只要我们能懂得大事不糊涂讲原则,小事不计较讲风格的真谛,能保持内心的绝对平静来灵活的待人处事,正确的对待工作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样的事情处理不好?什么样的目的达不到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