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我们在隆重纪念辛亥革命,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拉开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序幕,由此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京,因辛亥革命的关键一役“南京战役”而被铭记,更因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而被载入史册。可是,在我们评价南京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时,不能忽视居于南京下关的江南水师学堂曾经做出的贡献。

  地处南京城西北下关地区的江南水师学堂,又称南洋水师学堂,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于1890年创立,它和其他船政学堂、水师学堂一样,是洋务运动的产物。这些学堂的建立,不仅为中国培养了海军大批人才,同时通过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当时成为少有的对外开放窗口。这些水师学堂的毕业生及清政府派送欧洲留学的海军学员,较早的受到了西方民主主义的影响。甲午海战后,中国的海军始终被耻辱笼罩。封建王朝统治者的孱弱,西方列强对的侵略凌辱,更是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觉醒。

  1906年,清政府决定重建海军,以此为挽救清朝统治的主要措施之一。1909年,清政府制定《筹建海军七年计划》。1910年12月,清政府将筹办海军事务处改为海军部,地位与陆军部平级,对海军建设实施统一领导。这期间,不仅开始购置、建造军舰,同时加快人才培养。一方面整顿扩充海军学堂,另一方面派出留学生赴欧洲、日本学习。继1904年南洋派出学生6人赴英国学习,1905年福州船政学堂、黄埔水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5人赴英学习,1907年三学堂再派14人赴英学习;此外,1906年江南水师学堂派出学生12人赴日留学。这些留学生在海外较早接触新思想,了解工业和科技革命带来的变化,使他们受到民主主义思想影响,痛恨封建专制统治。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曾派出“海琛”、“海容”、“海筹”等舰赴南洋宣慰华侨。殊不知,一些官兵得到了当地同盟会员分发的革命刊物,受到影响和启发,产生了革命思想。这些都为辛亥革命中海军的起义打下了思想基础。清政府万万没想到,他们企图挽救没落的措施,恰恰加速了他们的灭亡。

  在辛亥革命的成功,海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连被起义者拥为大都督的黎元洪也是天津水师学堂第一届管轮班毕业生,这其中江南水师学堂学员也有突出贡献。

  早在1911年3月广州起义中,曾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秋,以第一名成绩考取江南水师学堂的赵声就应孙中山之召,作为黄兴的副手,担任起义总指挥。起义失败后抑郁成疾,终年仅30岁。

  武昌起义发动后,北洋军攻打汉口,并派出军舰赴上海企图运输江南制造总局的军火支援汉口北洋军。上海的革命党人闻讯发动上海起义,支援汉口。“策电”号大副林舜藩在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期间就倾向于革命,后成为革命党人。在他的策动下,1911年11月2日“策电”号宣布易帜,成为清海军在辛亥革命中起义的第一舰。紧接着革命党又策动驻扎在南京的多艘起义。

d9f9d4c803a70da96c37dd96e693af71_24032_20180330133729340020_0.jpg

  武昌起义发生时,在武昌的总督衙门被革命军攻占后,湖广总督瑞徵逃到“楚豫”舰上并向清廷求救,驻扎武汉的清海军多艘舰艇对起义军进行了炮击。清政府接到湖广总督瑞徵求救后,急遣清海军统制(总司令)萨镇冰率海军主力舰队赴武汉支援。主力舰队到达武汉后,不仅封锁了武昌、汉阳之间的江面,阻断了起义军的增援,并以强大的炮火压制了以陆军为主的起义军,给革命军造成巨大损失。时任“江贞”号管带的江南水师学堂毕业生杜锡圭与各舰联络,策划起义。革命党还做了海军统制萨镇冰的工作,使他在关键时刻,给予各舰自主选择的机会,“默认不与民军为难”。1911年11月11日萨镇冰的座舰“海容”号、长江舰队的旗舰“海琛”号及“海筹”号三艘巡洋舰离开汉口东下,11月12日三舰宣布易帜起义。武汉江面的海军起义,有力地支援了武昌起义。此后不到一个月,全国的海军都宣布起义。海军是当时维持清朝统治的主要军事支柱之一,海军的起义瓦解了清政府的军心,壮大了革命军的力量。

  在革命军攻打南京的战役中,起义海军的支援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革命军在长江中下游的胜利格局。正因为海军在辛亥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即设立海军部。1月17日海军部正式成立,地点设在原江南水师学堂。海军部成立后,海军又参加了北伐,扩大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已成为捍卫祖国海疆的钢铁长城,成为保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辛亥革命先贤的夙愿已由新一代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