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尹晓晖的文集《给心灵一个支点》,想到的是法律标志的一架天平,想那天平支点的承重;想到早年看到过的一幅图画,画面上杠杆低端的一个地球,一行清晰的字写着“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把地球翘起”。那心灵的支点是什么?心中的问号很大,很大,便急于走进作品之中去。


  翻开首页,读由市作家协会主席周明,与综治办领导王旭一同为《给心灵一个支点》写的序言,《让心灵放歌》中“晓晖兄多年体验和迷诸笔端的《给心灵一个支点》,是一种对生存状态、生活品味、生活格局的朴素表达……”,便一下子读了进去。序言评介晓晖其人与作品的篇幅好长。尹晓晖一个天命之年经历练的人,从事过教育、新闻与公务员,经历可谓丰富。但是,作者于这些工作中,是一向的持以坦荡而赤诚与人为善的情怀,崇尚人生的意义,关注灵魂的质量,信奉灵魂的回归,站在为人处事品行高尚的境界,真诚执着的去追求人性中本质的东西。因而他善良的心性,总是在追求法律的公平正义,社会的平等和谐中。他切于实际而成绩显著,这已然就是他人格品质的超然。序言以作者线形履历、全面的过程对作者作以评介的,让我读出的是对作者心悦诚服的敬佩……


  这本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集,近20万字之厚重,内含6个篇章,分别为:“给心灵一个支点”、“第三只眼睛”、“心情随笔”、“旅行别忘了收藏”、“在人海中拾贝”和“没有极限的攀援”,从这6个章节的题目,可见作者的心性追求和人生志向了。


  第一个章节中“给心灵一个支点”篇首的《玉观音》前面的提示语言是“人生的去处是走向深远/灵魂的去处是回归原点/……这是作者点睛之笔。一枚观音玉坠,是他情系中华文化根源的随身心爱物,作者敬佛,崇尚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笃信“善良应当是这个世界的本源”,并践行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笃诚“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因此,他能在青少年下乡接受再教育的艰苦岁月中、在崇山峻岭、寒冷茅屋、昏暗灯下苦读《牛氓》《悲惨世界》、《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世界名著,储备学养,接受经典熏陶。正是这样才有了他后来面对生活的儒雅品性及学养的丰厚。在《圣洁》一文中,作者深情记述了自己母亲的一生对自己未来的深刻影响。他与母亲的深爱心意,在字里行间溢满了感恩情怀。他的母亲是一位真正的白衣天使,虽然饱经政治上的坎坷磨难,但依然心怀善良,身居偏远山村义务的施以为当地农民的救死扶伤……晓晖继承着母亲善良的基因,这表现在他后来从事法律工作的正义情怀,特别是对人间疾苦,社会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与理解。


 《皈依自述》和《自修心得》两篇,是作者心灵与现实碰撞的记事体悟,是精神境界得以延伸的思想抒发,而《心灵的和谐是智慧的源泉》,则为联系生活实际的书写。作者的思维是旷达高远的,他由人生志向不同层面谈起,联系和谐关联到人的心灵与行为、以及关于智慧涉及到我们民族的传统,结合儒释道的传统文化思想,以及阅读星云大师与阎崇年的《合掌录》的深刻感悟……作者提出了《心态平和是丰富智慧的最佳途径”之观点,是引人深思的。他的这篇长文是为抚顺市直机关干部读书活动中的发言稿,是为提高干部素质,普及和谐社会教育,增强公民思想正能量的导向意义的作品,如若悉心品读,可从中得到笔触广及,切近实际的许多,相信读者会各自受到启发和教益的。


  《男人的形象》篇,是作者洞悉生活,自己的体会之谈,文中不难见到一个男人思想的高度、成熟意境与责任意识。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优秀男人的起码标准为“人格高尚,职业出色,多才多艺,情趣高雅”。笔者认为,这观点是适应于我们现实生活情态的,毕竟人类社会依然保持男权为主导的真实,如果男人的形象,或者说男人的素质,多有达到作者上述的标准,我们的社会状态,家庭状貌,连同我们社会生态环境,都会有良好的改观,生活的文明程度,自然会有提升文明程度的可能;本篇章节中的最后一文《记者的心思》,亦如作者的工作盘点,是他立足于记者岗位的自我总结,从中可详实的见到他敬业的精神与才气的发挥,更有业绩的出色。众所周知,记者是社会的良知,是疾恶助弱的,同时又是法制与正义的卫道士。晓晖作为一名法制战线的记者,他的作为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段肺腑之言是这样写到“每当面对那洒泪的愁容和无助的目光,每当拆读那透着殷红的悲壮上书,每当看到那正义之剑在铜锈的包裹下失去光泽,思想便在滴血,情感便在燃烧……”,这就是晓晖与职业真实的表述,这就是记者的为人所赞赏的境界,这样的记者是社会的呼唤,是人民的信赖,是法制与正义的不可或缺!至此,我似乎理解了心灵的支点是什么?是天地大道,是正义良知,是人性道德,是规矩方圆,是这些所含意义的贯通融汇而共铸统一的无畏的坚守!而这些已经是晓晖自觉自律的做到了。他是把心灵的支点作为自己生活工作的尺度与准则,纵观他从事法律监督工作的作为,人们所给与他的赞誉评价,事实有凭,口碑有证。


  第二个章节“第三只眼睛”中,是作者记者生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更多的是他以正义良知的驱使,揭示社会法律层面的许多弊端,如《别再跪了》、《给她一个安慰 还社会一个公正》等,是作者亲历的激愤之笔。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的世间万象,以至于商品刺激下的法治现实的暗淡。如《钱,究竟到哪里去了》、《公车应该“下岗”了》、《没有笑到最后的厂长》等文,均为揭露现实体制中领导干部腐化堕落,利用手中权柄,谋行不轨的奢侈享乐。作者列举了这些所谓的人民公仆、百姓的父母官们,巧立名目的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等现象,以及高层领导问责制度的弱化。作者义正辞严的写到“一个官员,一年拿了那么多俸禄,还要流着口水去玩弄权术,吸允民脂民膏;一个商人……一个教师……”这是多么深刻入骨的诘问?作者对这一切反常社会现象深恶痛绝;又如:《由“官当”说开去》一文,是一篇值得深思的作品,想,如果我们现代社会的法制无视、或者不严加制裁《官当、功当、钱当》的社会丑态顽疾,那就不仅仅是法律腐败之悲哀,更是人类进步现实的悲哀,因为这种现象只有封建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才会发生、存在。


  第三个章节“心情随笔”,大多是作者对亲情友情之间的情感记录,期间有作者与人友善的愉悦、有置身风光景区的审美、有生活细微中思考及心灵的感悟等等。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篇中,有他扶贫工作的写实;面对青山绿水,作者审视人生,参悟因果;面对质朴的乡亲,作者以善施之为得到的是当地农民所信赖记述;在《轮回》一文中,作者对人生现实的思考更是源于自己曾经的经历,那是童年跟随父母走“五、七”道路的记忆,这让他对农村、农民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工作机缘的“轮回”,成为他心灵的欣然与思想的深刻。本篇最后一文是《女儿长大了》。作者记写自己的女儿是充满浓情父爱的,他对80后女儿的呵护教育,除朋友似的方式方法而外,亦沿袭自己母亲与子女疼爱培养的家风。良好的家庭影响自然有助于孩子的心灵成长,处事心态的美好。如此,晓晖的女儿自然是心性善美,品质贤淑的。


  第四个章节“旅行别忘了收藏”,为伴同作者工作经历和学习考察的见闻。于这些文章中可见作者游历祖国各地风光中思辨的敏锐,见知观点的深刻,热爱祖国与忠于职守的深厚感情尽在其中。读《张家港纪事》篇,了然于作者对工作兢兢业业的精神。他自费的跋涉考察改革开放后的张家港,笔下的观念是前卫的,城市是干净的,面貌是文明的。晓晖又是摄影爱好者,伴随他足迹留下了《拍出来的故事》系列篇,尤其《海王岛之行》的拍摄纪实,生活气息浓烈,热爱生活的饱满激情,驰骋于辽阔的海面。而真正的领略晓晖的摄影艺术,还是在今年市里组织的“爱旗袍。满乡最美旗袍拉票赛”上,为我精心拍摄的一组人像写实作品。


  在他的一首古诗词《如梦令。冬日》作品中,其雅兴与真情尽在之中“白雪炊烟人家/托寒鹰走山崖/莫道出门迟/瑰冰雕满窗花/融化/融化/撩露一抹春霞/”这是他深入辽东山区,开展新农村帮建工作中的欣然之作,如此可以领略晓晖的乐观情怀了。


  第五个章节“在人海中拾贝”,记录了作者采访工作的走进典型人物。报告文学《她,从万家欢乐中走来》,是省司法厅安排的受命采访撰文,抒发的是他对一个普通的司法助理员人生情怀的赞美感动;和《鹿鸣声声青崖间》、《一个真正的监狱警察》两篇。均为中央电台和省级刊物的刊播。他作品的社会影响与张力,不仅仅在于他的思考写作,更是他把握时代脉搏,走进现实生活,深入挖掘最美心灵的成果的切入生活。《80后与学子茶座》,是作者与身边的80后大学生们平易相处,结为忘年交,于传帮带中透出了他思想中有80后群体想要的很多东西,颇含老一辈长者的殷殷深情。文中写到“每当寒暑假或节假日,他们都会从四面八方结伴来到市委看‘师傅’”。这个时候,是作者品性与人格魅力而使然的喜悦,是他以国学思想营造身边合和人际关系的注释;“学子茶座”更是他接壤自己一方精神世界的美好天地。


  第六个章节“没有极限的攀援”,大多为作者专业理论研究成果之作,以及作者探索文化与宗教衔接的理性知见。其中《咀嚼职业的另一种滋味》,是作者置身市委机关,对现行法律制度的深刻思考;“法治与民主的平行、重典与轻典的交替、规范与习惯的磨合”,是作者提到的观点,这些观点含义深刻,耐人寻味。中国的现实是什么,”依法治国”写进宪法已经很久了,什么时候能成为现实,这是作者认真的思考。《再见2008》、《无声的辉煌》两篇诗作,是作者咏怀职业的抒情,于那激情的文字可以感悟作者不但是心性善美、学养广博,更注重修为的进取向上。我想作者定位的《没有极限的攀援》,其意义也就在于此。


  好多人读书喜欢首先看《前言》和《后记》,是想先洞悉作品内含与作者的灵魂层次。而晓晖文集的《后记》是我的沉思寻味。作者的初衷是“让自己熟识的和陌生的读者感到还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有一种人生是在作品中充分诠释自己”,他在对50后的人生作了真切描述之后,写下了这样的感言,“这代人身上有着两种难得的品质,一是孝道,二是忠诚。这种品质折射到职业上,就是用良知作为执业水准,无论自己的境遇如何,始终痴心不改。”这让我感到的是,他的作品思想性更长于文学性。尤其书写触及社会现实之见地,可见他其“学养广博丰厚”,而作为官员,他的人格也堪称“修为品性超然”。


  作品贯穿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思维与思考,对人生的意义有着睿智超然的感悟,作者的“对于人生来说,有一种姿态叫淡然、有一种能力叫放下、有一种智慧叫无我”,这是晓晖装在心里的思想意识,也是他面对生活态度的选择。知道尹晓晖的名字,是在市作协领导的名单中,与他相识,是在一次文学组织活动中的谋面,而读这本文集,才是走进了他的心灵世界。晓晖谦和地说,“我就是个普通人,只是不想让自己的思想太普通了。中国社会之所以发展的好慢,中国文化之所以不断在颓废,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太愿意在这种普通中感受安逸”。品味他的这段话,仿若旧时代士大夫“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喜欢晓晖的作品,更钦佩他赋予民族传统的思想品格。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