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东北抗日斗争史、地方党史研究多年,现已退休,但我好像还无法离开我为之研究的斗争史料。每当我静下心来,那些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往事,那些为今天幸福生活而牺牲先烈崇高革命精神似乎不允许我懈怠,我无法停下笔,停下脚步。在我退下来之后,遵照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指示精神,配合县委、县政府工作,主动建言献策,利用我所在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为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作了一点尝试。

  我所在的延寿县地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历史称哈东。“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号召东北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在东北军中共产党员组织、发动有民族尊严的官兵抵抗日本侵略者军事进攻,著名的义勇军抗战主要战场即在哈东。1933年10月,赵尚志组织反日游击队並逐步发展为东北抗日来联军其主要活动地正也包延寿在内的哈东地区。并在那里建立红色根据地——即红地盘。义勇军和抗联将士在哈东的抗日斗争至今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家喻户晓,那些上了年纪的人还都能讲出几个精彩的战斗故事。我有幸在这片土地上研究那风起云涌的岁月,曾有幸见到了健在的抗联将士,亲自采访当事人亲属,子女,仿佛又回到那血雨腥风年代,也曾为铁血拼杀,艰苦卓绝的往事潸然泪下。在岗时,根据上级科研题目,总结那段历史,编写史料供科学研究,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补充和填写了抗日战争和地方党史中空白和不足。退休后,总觉得那些资料乃应发挥应有作用,没完整的不足的有关史料、事迹,在我有生之年还应继续使之完整和充实。

  延寿县是革命老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延寿人民有志气,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委领导下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努力改变落后面貌,全面建设小康及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个洪流中,我虽然退下了,还应利用红色旅游资料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我想到写书、写电视剧、写宣传材料、搞讲演等方式配合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脱贫富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东北的抗日斗争历经了14年历练,成千上万的老一代人鲜血洒在白山黑水的大地上,他们的忠魂萦绕在松辽原野的冥冥世界,人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怎能不去祭奠那些忠魂呢?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一代人对那段历史多半是从书本上、史料上、当事人讲述中知道的。我们的后人呢!那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呢?他们的父辈是打天下的先辈的子女,糖蜜哺育了他们,在呵护下长大。抗日战争岁月对他们是那么遥远,甚至印象皆无。忘记过去不行,不知道过去更不行,何况在当今世界还有人去正视历史而是歪曲历史,如:日本,虽然和平是主流,但在阴沟里还有污浪,他们在历史书上不提不承认对中国侵略,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等等。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抗日斗争史研究人员当谈利用确凿的历史资料,教育、告诉中国、日本及各国青年一代,展现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真相,唤起青年一代牢记万世不忘过去,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退休后,有时间了,我曾整理了义勇军抗战一段历史,写成电视剧本《哈东战事》,其目的就是让今天青年人知道,历史上的义勇军抗战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兴起的民族反侵略战争,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正是义勇军的抗日斗争积累了经验,培养锻炼了人才。这段历史不能忘记,不但中国人、日本人、全世界各民族和他们的后代,都不应该忘记侵略战争给民族带来的灾难和给后人的教训。电视剧《哈东战事》就是基于此创作的。

  东北抗日斗争史诗中共党史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中朝两大民族携手并肩共同战斗,休戚相关,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在我接触到的抗日斗争史料中有很多人物、故事、事迹表现出中朝两国人民友谊,他们不是一个人,一两个家庭,而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民族战斗友谊,中朝两国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值得我们歌颂、赞扬。我在退休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根据在抗日战争期间中朝两大民族战斗友谊写出了一部中篇小说《汉城山 汉江水》,小说通过中朝两个民族中几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再现了上个世纪前半个世纪中朝人民唇齿相依互相帮助的生死情谊。这部小说曾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作品研讨会,受到专家肯定和好评,甚至有人把它归纳党史文艺,我因此到今还觉得很欣慰。

  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哈尔滨,有人称哈尔滨是东方的莫斯科,有人叫它是东北亚的巴黎。在上个世纪最初的几十年,哈尔滨集居着全世界20多个国家侨民,不同民族集居,形成不同国家民族文化気围,为哈尔滨增添了绚丽多姿的世界风情。当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尤其在“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的侨民中的主张、信仰、派别更显得尤为明显尖锐。当西方德国法西斯势力残酷迫害、屠杀犹太民族,住在哈尔滨的犹太人也遭到德国的盟友——日本帝国主义分子野蛮迫害,哈尔滨的犹太人面临着抢劫、绑架、杀害的威胁。这时同受帝国主义侵略、践踏的中国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千方百计地保护在哈尔滨的犹太民族。1933年8月发生的合并马迭尔宾馆绑架案就是其中一例。这个案件轰动了全世界,然而绑架案始作蛹者日本关东军情报部门都颠倒黑白,把一个证据确凿的政治案件说成是土匪绑架案件,以欺骗世界舆论。这时那些有正义的中国人经过多方面努力,以大量不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军事情报人员为来配合德国法西斯反犹屠杀计划而制造骇人听闻的政治事件。在过去的七八十年里,不少人想法设法写出哈尔滨发生的这一段往事,但至今看到的都是案件人叙述,而案件真相在扑朔迷离状态。我在研究东北地方史同时偶尔接触到这个近百年积案,并随时积累了一些有关资料,退休后,因在档案机关工作,有意识查阅了包括中文、俄文、日文、希佰莱文描述马迭尔宾馆绑架案史料,我发现案件前后过程中德日勾结,企图联手霸占世界,灭绝犹太民族才是一案主线。为此,我又查阅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法西斯形成过程,更清楚了“马迭尔绑架案”绝不是一起孤立的土匪绑架案,它是日本的情报机关实施的一起经过周密计划有预谋、有组织的整治案件。我在占有大量史料基础上,本着中央领导提出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创作了20集连续剧《打开尘封的MODERN HODEL档案》,其目的为了再现那段历史,揭发批判德日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迫害,高歌中国人民同犹太民族休戚与共的国际主义精神。

  赵尚志,在东北抗日战争史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所领导的抗日联军第三军始于哈东,发展壮大于哈东。延寿是哈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赵尚志历史资料中多处写他在哈东的抗日斗争。写他率领哈东崇山峻岭同日伪一次又一次战斗,进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同时也有文章写出哈东人民对赵尚志领导的游击队的支持,但抗联游击战士为什么多次打败敌人,粉碎“围剿”、“讨伐”相对叙述的较少,而对人民群众支持抗日军的原因也叙述的不仅明了。我在延寿,哈东查阅大量资料,采访众多当事人发现,在赵尚志率队出现在哈东,中共满洲省委就派人深入到抗日队伍加强了党组织领导。在地方上随着抗日队伍诞生,珠河县为马上改组为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紧接随着珠河反日游击队改编为哈东抗日支队,东北人民革命第三军活动区域的扩大,中共延方支部也改为中共延方特支。延寿、方正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共延方特支领导下积极组织起来,建立抗日自卫组织,抗日群众组织,为抗日军送情报、送给济、送兵员,和抗日军一起修密营,建立交通线,所以才使抗联将士对此打击日伪军,多次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党领导抗日队伍同人民群众共同对敌斗争的胜利,抗日军能存在发展壮大是党和人民群众支持的结果。但是在延寿,地下党与赵尚志领导的抗日军是怎样相互配合共同打击敌人的史料都缺少详细依据和证据,我退下来之后决心把这个阶段地下党同赵尚志领导的共同抗日活动整理出一部完整的史料来。正好我退休后接手《延寿人民革命斗争史》编辑工作,我于是繁忙的编辑之余系统梳理有关资料,编出了《军民携手打敌人》《赵尚志在延寿略考》《冯仲云的延寿情结》等史料供存档研究之用或供读者阅读,圆了我当年夙愿。

  在中国、朝鲜出版的抗日史上,都赫然记述着巾帼英雄李秋岳,她在朝鲜几乎是家喻户晓的革命先烈。李秋岳1934年8月——1938年4月曾任中共延方特支书记。这个时候赵尚志领导珠河反日游击队已改编为哈东抗日支队,中共珠河中心县委领导的延方支部升格为延方特支,任命李秋岳为特支书记时,根据抗日军事武装力量扩大的组织力量也要发展而决定的,李秋岳不辱使命,她把对心爱的丈夫远赴中共苏区的怀念深深埋在心底,毅然决然地把刚出生的孩子送给乡亲抚养,只身深入到延寿农村,开始了艰苦环境下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东北抗日烈士传》写到李秋岳时说“她穿着汉族服装,装着布鞋,拄着棍,挎着筐,像个农村走亲戚的妇女一样深入到群众中区工作。”李秋岳这个形象多少年之后仍留在延寿人民心目中,在她任特支书记二年多时间里,她和特支成员在延寿广大农村秘密组织反日会,妇女会、儿童团、农民自治军等群众抗日组织,发展了党员,壮大了党组织,并在1935年10月在延寿寿山沟里开始筹建延方民众革命政府。更为主要的还有同赵尚志领导抗日军密切配合,多方支援,一次又一次粉碎日伪军的 “围剿”、“讨伐”,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抗日斗争的曙光。有趣的是几十年之后,我在采访、调查有关战例,李秋岳组织领导支援抗日,秘密建党事迹时知情者说出的李秋岳依然都是“穿着汉族衣服,穿布鞋,拄着棍,挎着筐,像个农村走亲戚的妇女”这么一个形象,只是又多了一个昵称:“小黑李子”。

  我在编写《延寿人民革命斗争史》一书详尽记述了李秋岳在延寿的革命活动。退休后,鉴于在看到的抗日斗争史料中对李秋岳任中共延方特支书记主要时间缺少有关史实记述整理出来了《关于李秋岳任中共延方特支书记期间有关史料的调查》一文,提供给有关部门存查。同时,我还写出《民族足迹》丛书之约写出了《李秋岳在延寿》,收入读书三册,该文被介绍到朝鲜编入有关史料。

  在延寿、方正、尚志、海林四县市交界处时方圆几百里的大山,其行政版图属延寿辖区,上百年来,人们叫它东山里,其中最高峰称套环山,海拔千余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28°54′46,北纬45°36′56。山下有一条大川,地图标名金高丽沟,据说是因为一位朝鲜革命志士流亡到这里,养蜂打猎而得名。“九?一八”事变后这位民族战士去了苏联,后又会东北,参加抗日斗争。这条沟有一个抗日军密营,而这个密营是以李秋岳为首中共延方特支与赵尚志领导的抗日军共同战斗,军民合作的杰作。1935年夏天建成后其所处的位置,所具有的功能,对敌斗争所起的作用引起不少军事研究人员的重视。我曾几次同有关部门深入到这座大山里,几次实地踏查金高丽沟密营,经知情人介绍,对密营中营地、医院、枪械修造所、被服厂等遗址进行录像、拍照、查看了密营保卫防线——执法处建筑遗址,看了抗日战士淘金的遗址,电视剧记录片《东山里》,黑龙江省电视台几次播放,记录的就是金高丽沟密营。然而,我觉得是这条沟的历史意义不仅在它的名字而是它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及对后来人的教育。例如,传说中的金高丽所处的年代,经历竟与后来我查到原朝鲜民民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金策在哈东参加抗日战争经历极为相似。金策曾在中共珠河中心县委中任职,曾在抗日军三军中任通讯员的抗联老人亲自和我说,金策率队在金高丽沟密营休整时成无限感慨的说过:“这是第二故乡,又回家了。”再说这个基地,在东北抗联基地中是个为数不多的经过精心设计、功能齐全的基地之一,在这里伤员可以治疗、养伤,人员可以培训休整,枪械可以修造,物质可以储备,它有陶金厂所得沙金,可以减少根据地人民负担。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有历史功勋的大沟,不说它是否确定因金策而得名的金高丽沟孕育了一位朝鲜领导人走上革命道路的摇篮,就其可千秋万代教育后人不忘那如火如荼的年代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就应名垂史册。我在岗时曾几次同有关部门向上级有关单位申报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志确定历史文物级别,这件事直到我退休之后还在逐级向上提醒落实。为此,我还和CCTV 黑土地题目组取得联系,希望得到CCTV支持和帮助。现在终于有了结果,如今金高丽沟已经确立为市一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树立了纪念碑。

  我不是作家,只是普通的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抗日斗争,研究地方党史,编史修志才才是我的主业。这些年来我在研究历史同时使自己心灵也得到净化和升华,退休只说明我在岗时研究工作告一段落,离开工作岗位我无权停下这一利在后代资治育人的事业。于是按照以胡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示精神利用闲暇时间改换另一种形式从事我的科研工作。用电视剧本、小说、特写、人物传记等文艺手法继续颂扬革命先烈的崇高共产主义精神,以此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现在值得欣慰的是,我的电视剧本已经有关部门审阅,小说已在联系出版,其他文章、史料大部分在有关刊物上发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