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熟人告诉我这么一件事,她的侄女在结婚的时候宣称不要孩子,可过了不久她怀孕了,并将此事告诉所有的亲朋好友及同事。当别人向她表示祝贺时,他们不置可否。又过了一段时间,她做了人工流产手术。当人们问起此事时,他们夫妻说我们说过不要孩子的。人们疑问:为什么怀孕?是不小心吗?答曰:怀孕也是我们的打算。人们诧异:那为什么又去做人流手术?回答是:我们不要孩子,但我们也要证明我们是没有缺陷的健康人,所以如此。这就是一个真正下决心要建立的“丁克”家庭,甚至不惜付出常人难以接受的代价。    


  只要夫妻的二人世界,而拒绝孩子作为新的成员加入家庭,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一种传统伦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统治者人们的头脑,至今尚有不少人宁可受处罚到处流浪,也要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多生孩子。有的人为了延续烟火,借助于现代科技如体外受精、试管婴儿而达到目的,更有人甚至演出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借种”荒唐剧。“丁克”家庭反其道而行之,可看作对此观念的一种反叛。

   

    “丁克”家庭的产生与当前的社会和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首先建立“丁克”家庭的人们认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生存是不易的,在外拚搏一番,回家就希望有一个安宁的港湾,一个温馨的二人世界。如果走进家门,迎接你的是孩子的哭闹及由此而生的做不尽的家务,那末烦恼顿生、埋怨频起,生活还会有什么味道?从感情上来说,夫妻之间的感情完全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孩子并不能起到什么纽带作用。古往今来,尚无孩子的梁山伯和祝英台们相互忠贞殉情而死,而有着可爱孩子的陈世美和秦香莲们却对簿公堂最终分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逐步走向多元化,人们的配偶情感和观念也在经受考验,倘若是情感发生裂变却因孩子而维系家庭,双方将永远经受精神的痛苦折磨难以解脱,而一旦家庭发生破裂解体,受伤害最深最直接的就是孩子。若真是让后代受苦,何必当初呢?


  如果说单纯从情感的角度来谈论孩子问题有着浪漫和想象的成分,那末家庭所面临的经济生活却是最现实的问题。过去,增加一双筷子就可以拉扯一个孩子,一个穷汉也可以生养一大帮子女,只要养活就行了。如今讲究的是人的素质,从衣着到住房,从营养到教育,没有一样可以掉以轻心的。近年高考中提出教育是消费,大学学费每年上涨,个别扩招收费少则二三万,多则七八万,摸摸口袋,你有多少?人们都清楚,在正常的生活中,对一个孩子成长的投入比一个成年人的消费要大得多,这还不包括由此所产生的许多精神上的磨难和烦恼。有孩子就得有投入,没有孩子就没有这笔投入。如果用这笔钱去改善家庭的物质条件(如营养、保健、住房、小车等)和精神生活(如旅游、投资、娱乐、募捐等),是否生活质量会较大的提高呢?“丁克”家庭在这方面的考虑是不可忽视的。    


  还有一个观念叫做“养儿防老”,这曾经是组织家庭生儿育女的重要因素。当今之世,人们对这点可能已有更现实的看法。且不论那些虐待老人遗弃老人的败类,现在的年轻人不要“二老倒贴”已值得称赞,而“常回家看看”倒成为世上流行的孝道歌谣。养老逐步走入社会化,人们还会指望从子女身上得到什么吗?“丁克”家庭少了一份对后代的指望和牵挂,更注重现实生活,并非没有道理。


  当然,“丁克”家庭虽仅仅只是个人生活的选择,但却是对当今社会的伦理观念、两性情感、经济生活等方面提出一种反思,仔细思考,自有它的道理,从而为社会改革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