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廷芳,生于1924年,新疆和静县先锋乡一村人。

  先遣连蒙古族战士坎曼尔、阿廷芳,在连队大面积遭遇雪盲后,告诉战友们用雪球擦眼消肿,用马尾草做眼罩护目,有效地抵制了雪盲病症的漫延。为进军西藏立下头功。然而,他们俩最后都没能生还,把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藏北高原。他们动人故事的在藏北阿里久久流传。

  先遣连进军扎麻芒堡后,阿廷芳就成了连队的牧马人。在连队进入断粮的最艰难时刻,连队30多匹战马随一场暴风雪袭来跑得无影无踪。阿廷芳怀揣着一些牛肉干和副连长彭青云为他准备的一茶缸爆米花,骑着他的雪青马外出找马。踏着积雪,翻过一道山梁又是一道山梁,忍饥挨饿,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才陆续见到了倒毙的7匹战马。按照骑兵的规矩,如果不能把死去的战马带回去,就要割下一把马鬃带走。阿廷芳怀揣着一把把马鬃,顺着死去的战马马头的方向往前走。据说,训练有素的战马,无论战死还是老死,倒下时头都会朝着前进的方向,死也要为自己载过的战友留下一个路标。

  连续三天,阿廷芳一粒爆米花也没舍得吃,雪地里找不到马吃的草,他就一把又一把,将那一缸子爆米花全部喂给了自己的座骑——雪青马了,自己饿得实在不行了,就嚼一点没有盐味、难以下咽的肉干,吃上两把雪。

  1632360265849447.jpg顺着死去战马指引的方向,阿廷芳终于在第三天中午找到了失踪的战马。他喜出望外,赶紧收拢马群,突然发现马群里混进了三头牦牛,其中一头牦牛脖子上还系着铃铛。难道附近有牧民,还是被狂风卷来的呢?他想,藏民丢了牦牛肯定很着急。一户贫苦牧民只有几头牦牛,搬家、放牧全靠它们,必须尽快送还它们的主人。眼下,饥饿难耐怎么找呢?有了,他骑上那头系着铃的牦牛,赶着马群前进,走了一天也没见到一户人家。在避风的沟底又僵卧了一夜,清晨,就着雪吃下最后一块牛肉干, 又赶着马群跟着牦牛出发了。直到第四天黄昏,阿廷芳终于在一条山沟里找到了丢失牦牛的牧民。

  牦牛的主人叫多吉,此时正跪在转经台前祈求菩萨保佑,没想到“菩萨兵”把牦牛送上门来了。老人跪在阿廷芳面前地上,双手伸开,深深地弯着腰,吐着舌头向阿廷芳行藏家大礼。“不敢,不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由于语言不通,阿廷芳连说带比划。

  老人为阿廷芳献上哈达,倒了热腾腾的奶茶,端出糌粑。阿廷芳想到了首长规定的群众纪律“不增加藏胞负担,哪怕是一针一线。”只草草吃了几口,稍稍恢复了一点体力,赶着马群离去了。

  一天,阿廷芳到很远的地方去放马,他看到一眼温泉边上有绿色植物,他不知道这是野草还是野菜芽子,想拔些回来给患病的战友们烧汤喝。自从离开新疆于田,大家几乎没有吃到过新鲜蔬菜。但他以前并没有见过这类植物,又怕野菜有毒,就写了一张纸条用石头压在那片野菜上:“同志们,如果我死了,这草就有毒,不能吃。”他拔了几棵自己先吃了,过了好久见没有什么反应,才拔了半马搭子回来给病号煮菜汤。为了生病的战友,他不惜冒死一尝。

  由于阿廷芳一直表现突出,在逝世的前一天,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

  1951年春节过后,多吉老人牵着一只羊,走了100多里山路到扎麻芒堡来看望为他送回牦牛的“菩萨兵”,没料想此时阿廷芳已经壮烈牺牲了,老人禁不住坐地不起,失声痛哭。

  先遣连的官兵们就是这样赢得了藏族同胞爱戴和拥护。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