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降经略

说到孝庄皇后辅佐皇太极的事情,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她“劝降经略”的故事。有些史书中称庄妃为“女诸葛”,这样形容她并不为过。明崇祯十五年,蓟辽总督洪承畴在解锦州之围时被清军生俘,洪承畴是明朝当时很有名气的大将,深得明崇祯的重用。这个人确实是个军事奇才,他生于南方,在北方做官,中过进士,又四方征战,中原的形势民情,他大多了然于胸,他熟悉明朝的政治、军事策略,了解明朝的地势和人情。如果皇太极能够将他招降过来,一旦入关,由他来替清军领路,这对清朝统一中原将有极大的帮助。当皇太极听说洪承畴被俘的时候,心里高兴极了,他立刻传旨将洪承畴押往盛京,他要亲自会会这位名声显赫的大明将军。洪承畴来到盛京的隔日(五月四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谁知洪承畴不仅是明朝的重臣,也是一位仁义礼智、忠君报国之人。当皇太极劝降的时候,他却说:“本帅深受明皇的恩宠,我没有能够报答的地方。今天的事情,我只知有明朝,却不知有清朝,只知道死字,没听说过降字,所以还请大王快快将本帅赐死。”说完后,他便不再开口,不吃不喝,绝食以表决心。皇太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皇太极仍不放弃,特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

这天,范文程匆匆来到皇宫后花园里找到正漫步花园的皇太极,请示道:皇上命臣即刻想出劝降洪承畴的法子,可是……,劝降不外两种方法:一是胁之以死,二是诱之以利,可惜对他都不管用。他满脑子“杀身成仁”的儒学想法,根深蒂固,难以动摇。

皇太极说:但凡是人,必有弱点。范爱卿你要仔细体察他的性情,才能对症下药!听说,崇祯皇帝视为知己的,只有两种人,不是阉宦,就是酷吏。心不疑,则谗不入。倘若崇祯宽厚一点、睿智一点,就算咱们把36计全使尽了,袁崇焕也不至于落到那么悲惨的下场。

范文程道:我通过他身边的随从了解到,这个洪承畴秉性孝亲、惧内、好色,不妨对其实施“美人计”。范文程接着说到:“美人计”其实关键不在色,在气度上。你想这洪承畴固然好色,那明朝美人还少吗?可以说是“阅尽春色”,因此我们请出的美人首先要气度非凡,分寸得当,不媚不俗,还要能言善辩,审时度势,施之以情,晓之以理。比起这自命不凡的洪承畴,还要更高一筹,才能令他心服口服,踩梯子下楼。庄妃娘娘向来被誉为“满蒙第一美人”,难得又读书知史、见解不凡。听拙荆言道,娘娘最可贵的是性情温婉,令人一见,如沐春风。皇太极采纳了范文程、张存仁等人的的计策,欣然让庄妃出面劝降洪承畴。

洪承畴坐在囚室炕上,已经绝食好多天了,忍受着饥渴的煎熬,只求速死,突然听到房门“吱呀”一声开了,他抬头望去,看到一个女人走了进来。女子端庄大方,她坐在洪承畴的对面,没有说一句话。这倒是引起了洪承畴的兴趣,他主动询问道:“姑娘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女子道:“臣妾奉大清皇上的命令前来劝降将军。臣妾如果不能使得将军回心转意,那么臣妾就会有性命之忧,也不会苟且人世的。”说着,眼泪都涌了上来,很是楚楚可怜。这让洪承畴有点慌张,急忙说道:“人活在世,已经很不容易了,姑娘可千万不要轻生,难道你能舍下你的孩子和公婆吗?”那女子叹叹气,道:“是啊,死倒是没有什么,可是让活着的人该怎么办啊?就像将军您,听说洪将军有年过花甲的老母,你若走了,谁来孝敬她?听说洪将军闺房中有结发的妻子,偏房中有娇美的爱妾,你舍得让她们独守空闺吗? ”洪承畴听后酸楚万分,一言不发。庄妃觉得时机来临,连忙从带来的竹篮中取出玉壶,两只酒盅,倒满人参汤说:“洪将军已死意已决,我不敢让洪将军坏了名节,这是送行酒,请将军饮下。”洪承畴沉默良久,一口喝了下去,谁知“酒”刚一入口洪承畴便觉出这不是酒而是人参汤。庄妃又说:“洪将军已数日未进饮食,身子虚弱,再多饮几杯吧!”庄妃的所言所行,唤起了洪承畴对女人的思念,对生的留恋,他的决心开始有所动摇,只是话已出口,一时找不到台阶。现在这个姑娘的话,正好给他一个台阶下。他说:“我怎么还能再为大明朝效力啊!”那女子道:“将军这话说得就不对了。现在大明和我大清相持,如果继续交战,最后肯定是两败俱伤;如果握手言和,那么则将有利于两国的发展。如果将军能够帮助我大清与大明议和,靠将军的威望,这件事情肯定能成的。如果成了,将军也算是报效了给您恩典的大明朝,这不还是大明朝的忠臣吗”?洪承畴想不到这女子竟有这番见解,他心中一动,低下头不再说话。女子看到洪承畴已经有所动摇了,于是接着说道:“将军如果愿意归降我大清朝,我大清的皇帝英明仁慈,绝对会厚待将军,更不会让将军做为难的事”。洪承畴听完女子的话,点了点头,嘴里嘟囔着:“可是……”

话还没说完,囚牢的门又打开了,皇太极走了进来。他对洪承畴道:“将军不要再犹豫,你们刚才的谈话,朕都听到了。古语说‘良臣择主而事,识时务者为俊杰。将军,您乃是一介俊杰、良臣也,怎么会是不识时务者?”随后,他又指着那个女子说道:“将军你可知道她是谁?她是朕的爱妃庄妃娘娘,因为对将军才华的仰慕,才乔装前来开导将军,希望将军能够谅解。”这番话一出,洪承畴诚惶诚恐,急忙跪拜道:“下臣狂愚,竟然能够得到皇上和庄妃娘娘的开导,这是臣的福气。臣愿意至死追随皇上,为两朝和议之事尽点绵薄之力。”皇太极听了之后,笑道:“爱卿请起,朕当尽卿之力。”

从那之后,洪承畴跟随皇太极和多尔衮南征北战,攻打大明,带清军入关,攻城掠地,灭明辅清,平定江南,扫荡云贵,败李定国,除明桂王,为清王朝驰骋疆场二十余年,真正成为了满清扫平中原的急先锋,成为清朝的开国功臣。劝降洪承畴事成后,皇太极对庄妃娘娘称赞有加:“庄妃,招降洪承畴,你是功不可没。我看,与其说他降的是大清,不如说他降的是你呢”!

洪承畴被俘虏的消息传到了明崇祯帝那里,他还专门为洪承畴举办了一场风光的葬礼,可是他却不知道这时的洪承畴已经归顺了清朝,崇祯帝上演了一场绝妙的历史讽刺闹剧。不过,从清朝人的立场上来说,庄妃能够劝降明朝的一员大将,也是功不可没。庄妃从容镇定、思维敏捷,这都给皇太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应该是庄妃进宫以来,第一次施展她的政治才华。从此之后,皇太极对于庄妃的看法和感情大大转变了。庄妃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提高,成为皇太极的贤内助。

平息立储风波

崇德八年,清军大战松锦告捷后,国势兴旺,气势日升。皇太极踌躇满志,正谋划下一步战略,却突发脑溢血,暴死于清宁宫。皇太极死后,为了争夺皇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庄妃为了让儿子福临承继大统费尽了心力。当时有资格竞争皇位的人有两个,即: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皇太极的大儿子肃亲王豪格。首先,多尔衮手握两旗部队,都是精兵勇将,他个人战功卓著,威望正隆,并有豫亲王多铎和武英郡王阿济格的效忠。其次,豪格不仅是亲王,还是众兄弟中唯一封王的。

庄妃暂时放下因皇太极之死带来的巨大悲痛,为了儿子福临能承继大统,全身心地投入到夺位之争中去。她知道既要保住皇太极打下的江山,又要完成中原的统一大业,豪格和多尔衮,无论谁登基,都免不了引发一场大内战。孝庄明白内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要使双方的对立缓和,只有异中求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扶立幼主;当时年纪幼小的皇子有四五个,哪个小皇子适合呢?然而此事却并非简单,若想福临即位,需要有实力派的支持!庄妃为了大清江山,也为了自己的儿子福临,做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用一个女人可以用到的全部手段和政治家所有的谋略,施展手腕笼络、利用和争取多尔衮,并承诺一旦福临继位将封其为摄政王,使一向将大一统视为己任的多尔衮与自己达成协议,坚决拥护福临登基,他把福临抱上了御座。这场皇位之争,庄妃不动一刀一枪便化解了。福临即位之后,次年改为顺治元年,当时31岁的庄妃,被尊为皇太后,史称“孝庄皇太后”。

虽然孝庄太后对于顺治的政事并不多加干涉,但是在对顺治的管教上却是非常严厉的。顺治年少的时候,除了上朝以外,早晚都要给孝庄请安。在孝庄的监视下,要读满文,读圣训,读经书,学习帝王之道。顺治依照太后的教导行事,晨昏定省,从不松懈。太后生日的时候,顺治还为其写了祝寿诗。大学士傅以渐编撰了一本《内则衍义》,属于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讲的是子女在家中的礼节以及侍奉父母公婆的行为准则。傅以渐将其和皇家的礼仪结合起来,对此做了一些相应的讲解。孝庄便命令顺治仔细阅读这本书,顺治还写了篇《内则衍义序》,递给孝庄太后看。按理说孝庄和顺治帝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其实不然,在顺治帝的心里,与他的生母孝庄是有着隔阂的。而这隔阂的源头,自然就是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的关系了。顺治登基的时候,年龄只有6岁,并不懂得成人之事,不过到了顺治四、五年之后,他也在逐渐地长大,对多尔衮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他心里应该也有所了解,内心也就积聚了很多的不满。特别是给多尔衮加了“皇父摄政王”的称号之后,这让顺治帝心里非常痛苦。他已经十一二岁了,对于一些事情他心里也十分了解,实在不愿意喊出“皇父”这个称号。可是,后宫里住的是他的亲生母亲,他需要遵守孝道;朝堂上,多尔衮权势滔天,连自己的性命都掌握在他的手里,他又拿什么反对呢。就这样,在顺治心中积聚的怨气越来越多。

多尔衮是个对权利的控制欲极强的男人,朝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要经过他的同意才行。顺治元年五月(1644年6月),多尔衮率清军进占北京,同年9月孝庄陪同顺治进入北京,福临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定都北京。然而,多尔衮由于战功卓著,权势越来越大,根本不把年幼的顺治放在眼里,明目张胆地独揽大权,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谋占皇位之心不死,时刻威胁着顺治的地位。为此,孝庄又施展谋略,对多尔衮软硬兼施,既笼络,又控制。一方面尽量让其致力于清朝的统一大业,服务于顺治帝的统治,连续封其为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直至皇父摄政王,使之位高权重,满足其欲望;另方面又设法牵制其野心膨胀,利用各种力量不使其谋位之心得逞,另外,多尔衮长期操劳国事,积劳成疾,加上多尔衮也是个好色之人,在没有节制的生活后,多尔衮病倒了。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12月9日),多尔衮去世,终年只有39岁。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的心也就放了下来开始亲政。顺治帝以朝廷的名义,赐给多尔衮一个谥号:“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葬入太庙,享受皇家祭祀。

多尔衮的丧事刚办完不久,多尔衮生前的政敌,便纷纷上书状告多尔衮此前的种种不法行为。有人说:多尔衮在入棺的时候,他的家人竟然将皇帝使用的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貂褂放人棺内,这就违反了礼制。还有人说,多尔衮曾经调派军队,在永平驻扎,想要谋得皇位。还有很多被多尔衮生前排挤过的大员都一一上书述说自己的冤屈和不满。这些人最后都说道:“臣等以前畏惧他的权势,才忍气吞声到现在,如今冒死上奏,希望皇上能够严加处置。”

当顺治读到这里的时候,他不禁想到了以前自己的遭遇,颇似感同身受,顿时心中的怒火烧了起来。这一次,顺治并没有和孝庄太后商量,便给多尔衮判了刑:多尔衮生前多有忤逆之罪,罪不可赦,所以将其官爵削去,削去多尔衮生母阿巴亥皇后的称号,将多尔衮的灵位从太庙里迁出。并且就此从宗室簿籍中除名。把多尔衮的所有财产全部没收等。这些也就加重了顺治帝和孝庄太后之间的隔阂。其中,影响孝庄和顺治关系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顺治的婚姻。孝庄的理念比较保守,她希望能够继续继承努尔哈赤的做法,通过联姻的手段,来加强蒙古和清朝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科尔沁部落,并且要求顺治帝从科尔沁蒙古挑选出一位皇后。多尔衮在世的时候,顺治就已经迎娶孝庄的侄女、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为妃。公元1651年,在孝庄的主持下,这个女子便成为了大清的皇后。这个女子虽然美丽非凡,不过顺治却不喜欢他,过了几年之后,顺治帝以作风奢侈为由,剥夺她的皇后名号,降为静妃,打入冷宫。顺治将皇后废除之后,才将这件事情禀报给孝庄太后。孝庄太后心里很不高兴,但是也没有说什么。不过孝庄并没有死心,过了一年,她又给顺治迎娶了科尔沁蒙古镇国公绰尔济的女儿为皇后。顺治对她也是不理不踩。不过,顺治帝倒是娶了一位两者都很满意的女子,她是汉军八旗佟图赖的女儿。佟氏给顺治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顺治帝因为心情不好,曾经一度想出家,所以在民间也有顺治出家当和尚的说法。也有人说,是因为顺治帝偷偷外出游玩,惹上了天花,去世了。不过,不管哪种说法,顺治帝最终还是没有母亲的寿命长,于公元1661年去世,终年24岁。

顺治亲政时,也还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孝庄既是母后,也是他强有力的保护者和导师而尽力辅政。为尽快扫清明残余势力及各种抗清力量,她百般笼络一批有实力的汉族上层势力,设法使已归顺清朝的孔有德、吴三桂、耿精忠等效忠清朝,为他们封王进爵。还将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招为义女以郡主视之。又把皇太极的女儿和硕公主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以联姻结亲手段,对之既拉笼,又控制。另外,由于清初的长期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灾民流离失所,社会极不安定。为此,孝庄在宫中一再提倡节俭,并多次将宫中节余银钱赈济灾民。这既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也有利于稳固顺治的统治地位。清初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既有尖锐的满、汉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满族内部的权益均衡的冲突。在如此错综复杂矛盾交织的形势下,清朝能较快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孝庄对顺治的辅佐则功不可没。世祖顺治亲政后,上太后徽号,国有庆,必加上。

顺治皇帝死后,他的三皇子玄烨继承皇位,改元康熙,庙号圣祖,称之为康熙皇帝。

主仆情深

看过《孝庄秘史》电视剧的,都记得里面有个苏沫儿吧,其实她在历史上的原型叫做苏麻喇姑,她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姑,意思是“半大口袋”。苏麻喇姑是蒙古人,明朝万历年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后来被布木布泰看中,收为贴身侍女,当时皇太极34岁,苏麻喇姑凭着聪慧好学,将布木布泰的日常起居、屋里屋外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皇太极驾崩后,孝庄皇后在精心策划下,让自己的儿子顺治帝福临当上了皇上,此时清朝大权仍在多尔衮手中,这时孝庄皇后每个月只能跟福临见一次面,都靠苏麻喇姑传递消息,才不使多尔衮篡夺皇权。

多尔衮早有篡位之心,正当他准备反叛时,苏麻喇姑奉孝庄皇后懿旨冒死独身前去劝说,具体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最终让多尔衮放弃了反叛,忠心辅佐顺治帝,对于一女子而言,这需要多大的魄力和勇气!康熙皇帝玄烨降生后,孝庄命苏麻喇姑照料他,亲选她为玄烨“手教国书”,可见孝庄对她的信任,后来康熙能独自临政后,苏麻喇姑又退居幕后,但康熙从小受她的教诲良多,康熙后来成为千古一帝,也离不开苏麻喇姑的培养。康熙26年,孝庄太后去世,苏麻喇姑终日郁郁寡欢,康熙帝怕她想不开,就把皇十二子胤裪交给她抚养,当时只有嫔妃以上的等级才能抚养皇子,但康熙帝却为他破例一次,可见康熙帝对苏麻喇姑的重视。

苏麻喇姑一生经历了四个清朝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尽管她始终作为侍女,但从未被皇帝临幸,也从不嫁人。她94岁高龄逝世,仍是处女之身。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厮守达60余年,二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