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延安,不能不去瞻仰中共中央在延安的总部——枣园。“枣园”,多么有诗意的名字,她是延安真正的“核心”,也是中国革命的核心。小时候读过太多关于枣园的文字,但至今让我不能相忘的一段真情文字是:“枣园窑洞的灯火啊,吸引着我心灵的摄影机,历史走进窑洞,不,那也许是一排时代的矿井,采掘着民族的太阳和星系。故乡窑洞的土壁,珍藏着我刻骨铭心的记忆”。至今,我还保留着这段文字抄录的小本本,学生时代幼稚的笔迹,还在那儿揪揪巴巴排列着……

  今天,我真的来到了真实的枣园。门口聚集着熙熙攘攘的参观者,还有不少叫卖延安特产“狗头枣”的老乡。这是一种个大、甘甜的大枣,一头大、一头小,形状还真的很像狗头呢。我猛然想到,电影《张思德》中表现的那位哑巴红军老爹,就爱吃这种狗头枣。不爱说话的张思德,一有机会就去帮助老爹推磨,并真心表示要做这位孤寡哑巴红军老爹的“儿子”。老爹明白后,激动地把仅有的几颗狗头枣,填塞到“儿子”张思德的嘴里……

  唉,不说大枣了。心有灵犀的小丽,直接跟贩枣老乡说,等着,我们参观回来一定多买些枣园的“狗头枣”!

  走进美丽的枣园,我们首先在那座极为逼真的“五大书记”铜像前合影,还遇到了一位戴着红领巾、只有6、7岁的小小解说员。他那一板一眼认真的萌样,和甜甜细嫩的童音,让我和来燕喜欢不得了,蹲下身来和小可爱合影,并听从他的指引,听着他讲解,为小小的他,鼓掌……

1631949284170061.png

  当我们来到位于毛主席窑洞的西侧的一排现在挂着“毛主席在延安图片展”红牌的房子前时,无意间听一个讲解人员向一拨游客介绍说,这就是警卫班驻地,张思德当年就住在这里!我的心立刻激动了起来,脑海里快速闪动着电影《张思德》中张思德牺牲后,战友们来到他的铺位前痛哭凭吊的悲伤情景——

  “在张思德生前的铺位上,摆放着毛主席送来的一身新军装和那双新胶鞋;爱吹口琴的战士小白,含着悲痛将那支心爱的口琴献上;哑巴红军老爹来看他的‘儿子’啊,泪水里捧着一捧大红枣儿;烈士幼娃开口问阿姨,什么叫牺牲,保育院的阿姨再也忍不住悲痛,任泪水长流”……

  忽然,我耳边似乎响起了是毛主席的声音:“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我小时候就会熟唱由这段话谱成的“语录歌”。现在见到这真实的历史现场,不知怎的,这首‘语录歌”的旋律,就开始一直跟随着我不绝于耳,直到离开枣园……

  我们终于来到了毛主席的窑洞前!一切跟埃德加·斯诺当年留下的影像一模一样,只是不见了当年的毛泽东!想到这儿,我心里一阵酸楚,心里轻轻地呼唤:毛主席,我们想念您!

  在毛主席的五孔窑洞组成的院落里,那座斑驳小亭子还在,那防空洞还在,甚至当年毛主席纺线的纺车还在,一切都是那样地亲切!

1631949455572882.png

1631949455572882.png

  走进毛主席的卧室,简陋而宽大的板床、书柜、毛主席夫妻和女儿李纳的全家合影,以及衣架、马灯都在,特别是当年毛主席常搬到院子里坐着看报的那把著名的帆布躺椅,也依然静静地放在那儿,只是斯人不见了。我有幸亲自在毛主席当年接见国际友人、民主人士和前线将领的接待窑洞里坐坐,也有幸在毛主席工作窑洞里的办公桌椅坐坐,体会着毛主席当年坐在这里执笔疾书的姿态……

  怀着深深的敬意,我们离开了毛主席故居,同时也瞻仰了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共领袖的故居。

  就是这个枣园,不仅是千千万万革命战士、革命青年、民主人士和翻身农民向往的地方,就连中国革命的死敌——蒋介石,也曾按捺不住好奇与不解,亲临“拜访”过。

1631949623898761.png  那是1947年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后,国民党胡宗南部于1947年3月进占延安。为了假造战果,胡宗南竟安排一批手下官兵假扮共军战俘,包括让一名国军军官假扮被俘的共军旅长,模拟共产党的硬汉作风,提供中外记者采访。此事颇具戏剧性,终成为了一桩历史笑料。在得意门生胡宗南“延安大捷”的蒙骗下,蒋介石好奇心上来了。8月7日,那架“美龄号”专机降落延安简易机场,蒋介石被重兵接送到延安城内最好的、戒备森严的边区外交宾馆。


  第二天一大早,在大群侍卫们荷枪实弹保护下,蒋介石来到了枣园。终于看见了被自己“通缉”的毛泽东住过的窑洞,只见它与当地农民的窑洞竟没啥两样:门窗是没油漆过的旧木头做的,洞内墙面剥落,靠窗的那张榆木桌桌面坑洼不平,简陋的床也是榆木钉的。面对枣园这些近乎原始的窑洞,老蒋感到的是震惊,他怎么也无法想像老对手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如何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如何有效地指挥着千军万马,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如此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


1631949736132262.png  突然,老蒋发现窑洞外院子有棵树,树下有个石凳,旁边还有架纺车,就问:毛泽东要这东西做什么?胡宗南回答:由于我大军围困,延安物资匮乏,据说这是其亲自纺纱用的!蒋介石试着摇了摇纺车。纺车吱呀一声,线断了。他站起身,摇了摇头,随即快步离开了……

  中国革命史册上,敌我双方最高对手过招,并在同一地点留下历史足迹的地点并不多,延安枣园,就是响当当的一个!今天我也来到了这一革命历史节点中的节点,凭吊那段光明与黑暗对决的岁月,顿生无限感慨……

  在枣园院落一隅,我看见了一栋有着大坡屋顶的独立房屋,门口悬挂着“中共中央机要局”的牌子。我立刻想到了“永不消失的电波”,想到了李侠、余则成们,想到了真实的“密使一号”吴石和朱谌之们。这里就是革命战争年代潜伏在敌战区所有红色特工真实的“家”!

  走进中共中央机要局,各种老式电台、电讯室、译文室、破译室各有分属,一切都是那么简陋和紧凑。一些屋室现在被改成了展览室,整个中共中央机要局的这栋并不大的建筑,现在被辟为“全国机要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631949829570687.png


  想想看,多少惊心动魄、多少牵肠挂肚、多少临危不惧、多少慷慨赴死,都与延安枣园的这座独立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神秘的无线电讯号,正是以这里为圆心,环波扩散;来自各方神秘的讯号,又都在这里接收、汇集。那日夜不断的嘀嘀哒哒声波,是由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为动力传播交互的。

  坐在真实的机要电讯室里,我一手捂着耳朵,一手在桌上用手指敲击,以此体会着当年先辈们在这里坚守岗位时的情景。好像我真实地听见了“延安、延安,我是黄河!我是黄河!”的急切呼唤,听到过令人振奋的胜利消息,也听到过营救失利,敌人正破门而入,耳机传来“同志们,永别了!”的悲壮呼喊……

1631949958718802.png


  啊,延安,枣园,你是中国革命的神经中枢,也是代代共产党人信仰的承载、精神的符号、力量的源泉,是我们红色的心灵故乡!

  结束了枣园参观,我们在园区门口,花了100元,买了一整箱延安枣园的“狗头枣”。启动车辆,告别神圣的故乡枣园,告别了憨厚的卖枣老乡,转去寻访延安著名的抗大遗址。

  我们沿着延河向宝塔山方向前进,延河是呈Y字型流向,在三流交汇点附近的南岸,就是著名的抗日军政大学的旧址。可惜的是,这里已经变成稠密的楼群区,我们驾车转了好半天,才找到了已变了模样的抗大原址,墙上镶嵌着一块说明牌子显示就是这里。由于抗大延安总校旧址原建筑物已无存,2003年在原址院内修建的抗大纪念馆又没有开放,时间已过中午,于是决定按计划驱车南下,赶往黄帝陵参观。来燕急忙举起相机,从车里向抗大原址拍照,算是留个念想……

  延安啊,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你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此运筹帷幄,作出了一系列事关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重要的是,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的内涵是啥?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四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忽然想起,我的一位老领导,曾经送我一尊延安时期中年毛泽东面容清瘦的半身铜像,嘱咐我:到什么时候,咱都不能丢了“延安精神”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回延安,真的是一次“走心”之旅啊,宝塔山虽不高,但永远巍峨!

  回延安,真的是一次“走心”之旅啊,宝塔山虽不高,但永远巍峨!

1631950154410523.png1631949829570687.png

  我们发动起红旗车,就此告别延安,开始南下了。看着渐渐变远了的宝塔山,脑海里不断回放的是“鲁艺”、“张思德”和“枣园”的映像,车载音响恰好传出的正是阿宝那亢奋、高昂的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歌声:“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