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把平型关大捷和平型关战役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件事情。尽管战事都发生在1937年9月间的平型关地区。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华北地区的日军先占领平津,又于8月转兵西进山西,攻占大同,随即直取山西省会太原。以阎锡山为司令长官的第二战区随即调集了8个军近十万人的部队,在平型关一线阻击日军。

这一战,非常激烈,中国军队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的人数就有上万人,但是在经过将近20天的血战之后,平型关终告失守,这就是平型关战役。而八路军在平型关地区伏击日军的那场战斗,确切来说应该是平型关战斗,是八路军为了配合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从侧后袭击进攻的日军,属于平型关战役中的一个分支。因为取得了对日军的第一次胜利而多称之为平型关大捷。

2021年1月《党史博览》杂志刊发叶青松的《荣誉军旗“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背后的故事:用命征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对这些个问题作了精彩诠释。叶青松在文章中说,“战争就是这样戏剧性而又复杂性地存在着。一场失败的战役,会有局部的胜仗;一场全胜的战斗,会有局部的败仗。解放军的教导队编制,最早的设立,是处理在胜利战斗中局部打了败仗的营团长们的,让他们在教导队反思学习三四个月后,再重返领导岗位指挥作战。抗日战争初期,从大背景上讲,中国是输掉的。这个输,是国民党政府无能所导致的。而对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来讲,平型关战斗无疑是一个大胜仗。”

至于为什么题目《用命征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叶青松说,“第一胜利”四个字,来源于毛泽东在9月26日致电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并告林彪、聂荣臻,表示祝贺说:“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用命征战”四个字,来源于蒋介石在9月26日给朱德、彭德怀发来的贺电。蒋介石电文中称:“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征战。”

发表在《党史博览》上的文章有1万余字,全文分日军为何出现在平型关、杨得志想当副团长不想当团长、八路军参战牺牲的第一位连长、日军被包围在平型关为何没有全歼等4个部分,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荣誉军旗“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背后的故事。

现摘录第一节,日军为何出现在平型关?


1631929129499168.jpeg


用命征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荣誉军旗“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背后的故事 

文|叶青松

 

你知道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第一位连长是谁吗?八路军授予的第一面荣誉奖旗叫什么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荣誉军旗“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背后的故事,将为你讲述这些答案。

 

日军为何出现在平型关

 日军第五师团为何不从平坦的地形大同直下雁门关,而是从进攻不利的广灵山地去平型关?这与日军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朗中将有关,也和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阎锡山有关。他们俩是“同学关系”,阎锡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的毕业生;板垣征四朗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六期的毕业生。板垣征四朗是二战后远东军事法庭审判中的28个日本甲级战犯之一;阎锡山是被中共钦定的43名国民党战犯名之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头一年,1936年夏天,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板垣征四朗,借拜会“同学”阎锡山的名义到山西太原访问。阎锡山既是“山西王”,又是“晋军总司令”,自然做好接待工作。但是,板垣征四朗此行目的,显然不是会会“同学”那么简单,实质是堪察地形,为进攻华北做准备。访问期间,板垣征四朗不乘坐火车,而是乘坐汽车,从察哈尔沿蔚县至代县的公路慢慢地进入山西境内,还不时在这段公路上下车徒步行进。

鸡肚不知鸭肚事。阎锡山哪能知道板垣征四朗的真实意图,以至于震惊世界的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随后在8月下旬板垣征四朗率日军第五师团向河北涿州进攻时,还蒙在鼓里。

这时,张家口被日军东条英机纵队所袭击,守南口的国民党晋军第六十一军陷于腹背受敌之境。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放弃阵地,向山西雁北地区逃跑。

时任国民党晋军第六十一军七十二师师长陈长捷回忆说:“(此时)阎锡山判断侵犯华北西线的日军,攻占南口、张家口后,将循平绥线进犯大同,战场可能局限于雁门山以北的所谓雁北地区。阎(锡山)根据错误的敌情判断,作了所谓‘大同会战’的准备。”

陈长捷说:“从察哈尔犯晋的日军,于9月上旬发动进攻。先以东条纵队(关东军)一个旅团为基干和伪蒙军两个骑兵师,沿平绥路西进,即冲破李服膺在雁北所预筑的国防阵地。日军直冲到高阳城下,李在高阳城不但未收容所部,更没有设阵抵抗,也不按预示向长城线北移,竟然弃城随着溃军向大白登南逃,一直跑到桑干河以南尚未立脚。”

李服膺的逃跑,直接动摇了阎锡山所谓的“大同会战”基础。

日军主力第五师团,在板垣征四朗指挥下,从察南蔚县进攻山西广灵,把在边境洗马店附近警戒的国民党晋军第七十三师打垮。七十三师师长刘奉滨负伤,率残部转移至平型关。

日军第五师团尾追国民党晋军第七十三师,兵锋直指平型关。

这时,阎锡山才恍然大悟:一年前板垣征四朗为什么不乘火车坐汽车,原来是为了进攻平型关,亲自勘查路线。为了应急,阎锡山调驻雁门关的孟宪吉独立第八旅,驰向平型关,增援转移到那里的七十三师,并同意八路军一一五师进晋在平型关的东南地区伏击日军。

原来“七七事变”之后,红军一方面军奉中央军委命令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政训主任是罗荣桓,参谋长是周昆。

对于阎锡山此时的窘迫,毛泽东曾一针见血地说:“阎锡山现在处于不打一仗则不能答复山西民众;要打,仗则毫无把握,他的这种矛盾是不能解决的。他的部下全无决心,他的军队已失战斗力,也许在雁门关、平型关、砂河一带会被迫地举行决战,然而大势所趋,必难持久,不管决战胜败如何,太原与整个华北都是危如累卵。”

读者朋友平常看到有关平型关战斗,都会有这样一段描写:“一一五师开到前线的路上,遇到一批批从前线败下来的国民党士兵。这些败兵,步枪当扁担,挑着从老百姓家里抢来的东西,向后方逃去。八路军战士问他们敌人有多少。他们回答是‘数不清’。战士们又问他们为什么退下来。败兵说:‘敌人有飞机和坦克。他们的炮弹比我们机关枪的子弹还多哩。’战士们又问:‘你们打死过敌人没有?’回答是‘没有打过。’战士们又问:‘那么,为什么不打仗就退呢?’败兵们答道:‘长官早就跑光了,我们不退做什么!’”

事后,聂荣臻回忆说:“我们在原平没有停留多长时间,因为前边的情况很紧急。国民党军队那种不战而退的恐慌情绪,实在使我担心,说不定,他们很快就会从晋东北全部败退下来。况且林彪已到前边看地形去了,我必须赶紧带着部队开上去。我记得,到达上寨的时间是9月23日。在这里,我同林彪会合了。这时,灵丘城已经失守,国民党军队的一帮溃兵跑到上寨砸老百姓的店铺,被我们的战士轰跑了。我见到林彪以后,告诉他部队都带上来了,问他前边情况怎么样。他说,敌人的大队人马正向平型关方向运动,这里的地形不错,可以打一仗。他摊开地图,同几位参谋一起,把平型关周围的地形和初步的作战设想介绍了一下,问我的看法。我表示,可以在这里打一仗。居高临下伏击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我说,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怎样打得好,这是我们同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交锋,全国人民都看着我们,这个仗必须打好,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给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来个振奋!在平型关打一个大仗的计划,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这样的作战计划,前线指挥员有权根据情况决定。好打就打,只要事后报告一下就行了。事实上,事先请示也不可能,军委和总部不十分清楚前线的具体情况,敌军怎么样?地形怎么样?特别是进行游击战争,上午打了,下午就有可能要离开,事事请示,就会贻误战机。”

陈长捷回忆说:“八路军林师于9月20日迅速越过五台山,22日潜出平型关东南,插入灵丘南的太白山南边的上寨地区,依托人民的掩护,未为敌所察觉。24日于平型关东南的东河南镇西的公路两侧秘密部署,伺机抄击。”

平型关战斗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节选自2021年第一期《党史博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