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眠百分之百是因为起夜回来突然想写一个东西。常常一折腾就是一两个小时,实在折腾厉害了索性起来赶紧把想的东西写出来。

  这次失眠是因为猛然想到西郊养老院那面迎风飘扬的鲜艳国旗。周围群山是翠绿的,整个院子也是刷的绿色涂料,在这种生命绿色的掩映和衬托下,西郊养老院旗杆上的国旗显得更加鲜艳,每天看到这面旗,心里就特别激动。躺在床上,脑袋里就是那面高高飘扬的国旗,想啥时候再去西郊养老院仰望它,随之又想到了养老的一些问题。三点多,不睡了,便悄悄起来到书房打开了笔记本电脑。

  两个月前带老伴连续到大连五家养老机构体验采访,当时每一家也只住两三天,这次到西郊养老院接受中医调养足足一周时间。不知咋的,昨天从西郊养老院回到家感觉反倒不舒服了,甚至产生还想回养老院的念头。老伴儿说,在养老院住这一周,感觉比在家好。

  先说吃饭的问题。住养老院这一周啥也不用管,到点儿吃饭,吃完嘴巴头一抹就走,最关键的是养老院营养配餐,又有专业大师傅,饭菜质量比家里高。不怕朋友们笑话,这一周我可解馋了,因为吃了好几次鱼,而且做得好吃。由于我们家领导不喜欢吃鱼,所以家里很少买鱼吃。其实,还有一条好处,在家里一做菜就口重,昨天晚上菠菜炒鸡蛋,我又把酱油放多了。年轻时口重倒还混得过去,人老了吃菜口重会带来很多问题。这一周在养老院,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吃完饭胃里舒服。

  老了不是在家里吃得就好,找一家合适的养老机构吃得好还不用操劳。

  再说精神生活。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大城市里,一个单元住户,互相不认识、不说话很正常,特别是空巢老年人,跟周围人接触和沟通更少。我们到大连8年多,一个单元的人只跟一楼的两家人有些交流,其余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根本就是路人一样。人家见面眼皮都不抬,你还能跟人家说话吗?我们在家其实就是在“围城”里。好在,我们俩多少有点文化,能看点书,鼓捣鼓捣微信,还能附庸风雅写点拙文,练练书法涂涂鸦,否则更不知道咋过。这一周在养老院调养,包括前不久到几家养老机构体验,最明显最深刻的感觉是走出了“围城”,有了人气。在养老机构里,可以参加老人的各种活动,爱好得到满足,精神得到愉悦。我这一周在养老院房间里给辽宁老年报写了一篇新闻稿,又给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写了三篇文章,还写《红楼梦》内容的书法五幅,啥也没耽误,比在家还充实。最重要的是可以跟老人交流,甚至可以交朋友。前天晚上,一位老大姐跟我老伴儿聊得非常好,特别是问我老伴儿有60岁吗,老伴儿当时非常高兴,睡梦都乐。在西郊养老院我结识了两位文友,我们互相赠书,还对诗,喝点小酒,非常开心。养老机构里的员工也都很好,见面都满面笑容地跟咱打招呼,陪咱聊天,为咱打水,送药,特别是年轻女孩子一口阿姨、一口卢老的叫着,心里甜啊。人到老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没人跟咱说话。回到家里,仍旧是两个老家雀大眼瞪小眼,打打屁官司。

  不是到老的不行的时候才去养老院,趁着明白去养老机构才是享受幸福晚年。

  最后再说医养结合的问题。老年人多半都有些慢性病,或者说老病,这些病可能伴随终生,甚至成为生命的最后一击。老了,找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是明智的选择。但我通过几次体验和在西郊养老院接受中医调养发现,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核心目标是增强养的保障,是控制疾病发展,是为了延年益寿。所以,养老机构的医应该以中医为主,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其实也是全科大夫,因为中医是从人的身体整体去考虑问题,是综合施治。中国能战胜疫情,中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郊养老院就是走的中医介入之路,他们请的年轻中医大夫,既是科班出身,又是家学传承,既懂医,又懂药,把脉、针灸确有独到之处,有的老人就是冲着她来养老院的。养老机构里有一位好医生,其实是养老机构的增长点。

  养老院不是没有好医生,中医不一定都是老了才是名医,当今中国科技挑大梁的绝大多数是40岁上下的年轻人。

  想再去西郊养老院,其实想去仰望那面迎风飘扬的鲜艳国旗,想为中国的养老事业尽一份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