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坐着火车走过成昆线吗?我要告诉你的是,有生之年应当最少坐一次成昆铁路上的普速火车。

  呜呜呜,火车拖着长长的汽笛声,奔驰在千里成昆线的万水千山之间。带起了一路清凉的春风。

  很多年以前退役下来的铁道兵老战友们,都要去抽时间坐一趟这条他们亲手修建成昆铁路的火车。窗外的一切,他们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崎岖的铁路线上,幽深的山洞里,有我们当年进军的脚印,锃亮的铁轨上,天桥的铆钉上,有我们的汗渍和指痕。

  在这条号称世界地质博物馆的线路上,我们铁道兵战士,铁路工人和民兵并肩战斗,凿穿了四川西部和云贵高原的几百座大山,修通了427座隧道,架起了653座桥梁。可是,为了尽快的修通成昆线,当年我们筑成一段,就开进一段儿。一条成昆路修建好了,我们都没有来得及回头领略一下沿线的风光。

  那次,几个老战友相约重走长昆线。走着走着,看桥下还有桥。看,火车又转圈了。同车的老战友们嚷着。这时火车穿出隧道,驶上了一座大铁桥。老兵们俯视桥下。这就是成昆铁路北段的“眼镜形”的展线。火车拉着我们已经来到了横断山脉的大小凉山。这一路上,铁路迂回重叠,桥梁和隧道相连。许多地方竟然找不到一块修筑车站的平地。像眼前这样的盘山展线,还有多处。什么“灯泡型”的,什么“麻花型”的,还有“楼上楼下楼型”的三层铁路。1.jpeg

  单说这一处“眼镜形”的展线直线距离,其实只有四公里,可是火车绕来绕去,却要走上25公里。火车刚从一个洞口钻出来,在大山肚子当中兜了一圈,然后又从这个洞口儿上头200多米的地方钻了出来。就这样,从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开出去的火车硬是从海拔2800多米的大小凉山上爬了过去。当列车从那190多米跨度的金沙江大桥上隆隆驶过的时候,你俯瞰那峡谷当中奔腾的江水,觉得自己已仿佛在茫茫的云雾中,又仿佛是航行在大海上。这些惊心动魄的奇迹,你若不是亲眼坐着火车看一看,你真难以想象。

  当年的铁道兵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把大桥拖进了九霄云外,又把火车推上了悬崖绝壁?难怪同车的旅客们都惊叹不已。旅行中谁也不愿意闭眼,抓紧时间看看这人间奇迹。坐了这趟火车,谁不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的铁路而骄傲?谁不为这一举世闻名的壮举而自豪?


  世界最难修建铁路开工修建

  1966年的年底。当时成昆铁路会战正在紧张的进行当中。文化大革命来了,很多地方铁路都停止修建了,造反闹革命了。可是国家对成昆铁路下达了死命令,不准参加地方的文化大革命,坚守岗位,抓革命,促生产。尽快的把成昆铁路修好。

  这是因为毛主席他老人家。面对苏俄两个大国的战争威胁。已经意识到战争随时可能爆发。为此,毛主席决定“深挖洞,广积粮”。要把东南沿海和东北的重要军工企业和重工业迁到大西南的大山里头去。这就是当时有名的“大三线建设”。当时整个中国跨了三线。东南沿海,京津冀这一带是第一线。第二线是广大的中原华中华南省份。第三线就是祖国大西南的川陕、云贵、西藏等为三线地区。成昆铁路就是按照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战略设想,修建一条具有国防和战备意义的重要铁路。

  三线建设是党中央决策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战略。国家共投入2052亿资金和上百万人,历15年之久,在三线地区和一二线地区的腹地建设大型企业与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近2000个大中型工厂、铁路、水电站、科研院所等基础设施。2.png

  到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胡锦涛和北京地质学院的温家宝就在三线建设的口号鼓舞下,奔赴祖国西部的甘肃在刘家峡和酒泉工地分别度过了14年的风雨春秋,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中央级的领导岗干部。同样有着三线建设经历的还有宋平、李岚清、王兆国等。


  中央规划大三线建设

  大三线建设是否有必要?我们就回到1994年去看看。尘封在美国档案馆中的一批机密档案,已满30年,其中一部分被曝光揭秘证实,早在1964年,美国就确实制定了对中国突然袭击的计划。只是一个设想,还没有变成具体的实施方案。

  1963年的4月,通过U2高空侦察机,美国确认中国会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他们十分恐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拟定了打击中国核计划的方案。1964年9月。美国讨论制定对中国核基地袭击计划的时候,周恩来总理主持了由军委和国务院组成的中央专门会议。研究是否按时爆炸原子弹。有人提出,推迟到1970年建好第二个核基地以后再进行核爆炸,以免提前遭受袭击。也有人认为早晚都会有压力,还是按计划10月份爆炸好。

  9月21日,周总理给毛主席写了一封特急信。附上了罗瑞卿总参谋长起草的请示报告,提出三个方案,一是“今年爆炸”,二是明年4、5月份空投航弹连续试炸。三是”推迟爆炸”。到西南的第二个核试验基地建好以后再爆炸。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研究后指出,原子弹有备无患,不一定要用。既然是吓人的,就要早响。毛主席当即批示“即办”。按原计划10月份爆炸。最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0月16号成功爆炸。这一下震惊了世界。

  虽然美国的打击计划最终胎死腹中。但是。我们知道,战争曾经离中国仅有一步之遥。同样,1969年三线建设进入了高潮。这也是在苏联的核打击威胁之下掀起的。前苏联对我国远东具有绝对地缘优势,满怀戒意。1965年年末开始,苏军在长达1800公里的我国西北边境线上重兵压境。1969年3月,珍宝岛边界纠纷演变成为军事冲突。如此严峻的周边形势,战争一触即发。由此可见,中央认为三线建设的两次高潮都面临着美国和前苏联袭击的危险之下所采取的一种措施。3.jpg

  1964年的初夏,毛主席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开了临时的中央政局常委会议。毛主席严肃地指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是不行的。我们要准备上山,上山总还有个地方。北京出了问题没事儿,只要有攀枝花钢铁基地,就能解决问题。一个时期,我们忽视了利用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后来经过提醒注意了。毛主席说,大后方就是我们的屁股。指的就是基础工业。

  在大三线建设开始的时候。目光犀利的领袖就预见了成昆铁路的重大意义。毛泽东首先提出成昆铁路要快修的号召。他还对即将出任大三线建设总指挥的彭德怀说,修建成昆铁路。必须动用铁道兵。因为这条线路95%的地方要穿越永久的冻土层。铁路的西段和中段是强地震频发地带。成昆铁路是名副其实的技术空前大会战哦!

  当年,周总理在罗瑞卿总参谋长的报告上批示:“修成昆路,朱德委员长提议,毛主席同意使用铁道兵修。”于是,中央军委决定调遣铁道兵五个师。铁道兵迎来了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扩编。

  当年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师,总兵力就达到近20万人。加上铁道部的工程局和沿线的民工。一共有30多万筑路大军。开上成昆线,那真可谓是浩浩荡荡。

  人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听说要为国家大西南修建铁路,真是没有二话。据当时的铁道兵老兵回忆。在从成都去往西昌的路上,可以看到各路大军竞相出发,漫山遍野都是铁道建设的队伍。挺进凉山的铁道兵战士和铁路工人。都是清一色的20岁左右的小伙子,充满着无穷的活力和朝气。紧跟其后的还有商店、邮局、新华书店的职工。四川省甚至还动员了平原县的菜农赶往深山为施工队伍运送新鲜的蔬菜。

  西昌至甘洛,还开通了公共汽车。开工的头几年平均每一天都会有5000多辆施工汽车在成昆线上穿梭奔跑,所有这些都是中国铁路建设中前所未见的壮观场面。

  老铁道兵都记得刚刚进入施工工地的情况。车队过处,尘土飞扬,大家脸上全是灰土,只看得见两只眼睛。没有路,就顺着干涸的溪流走。山是灰蒙蒙的,没有绿色,成群的猴子惊慌的四处奔跑。当地的彝族人把这一带叫做卧石河,意为大渡河里全是石头,是石头的河,后来用汉话就叫成了“乌斯河”。大渡河水在桥下翻泼作浪,呼呼作响。低头看一眼,真感到天旋地转。

  铁五师的战友们走近成昆线,由于四周全是悬崖。部队只能在金沙江边的斜坡上临时开出一片平地扎营。白天还是风和日丽,夜里却刮起了狂风,一下子就把帐篷连根拔起,甩到了江里面去了,只听得锅碗瓢盆一阵叮当乱响。眼看着全滚了下去,人也差点儿被吹到江里。

  还有一支部队在高山上宿营。夜里一场大雪不期而至。第二天早晨一看,帐篷全不见了,战士们蜷缩着身子,像一座座雪丘。军号一吹,雪地里站起来一个个雪人。然而有两个雪丘却静卧在雪原当中,再也没有能够站起来。

  在“摔死猿猴撞死鹰,悬崖陡壁无路行”的高山顶上,铁道兵搭起了悬空的施工便桥,他们说:“木桥架上天,桥在云雾间,上班天上走,越走心越宽。”

  众多铁路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都真实的表白了自己最为朴素的行为动机。那就是“一定要让毛主席老人家睡好觉”。

  参加成昆铁路建设的筑路大军奋起响应,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星夜兼程。数天内从全国各地火速赶到工地。投入了蔚为壮观的大会战的高潮当中。

  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发布命令:“川黔、贵昆、成昆三条铁路同时开工,加快进度,首先抢通川黔钱。要求1965年10月1日通车。贵昆线1966年10月1号通车,最后集中所有兵力决战决胜成昆线。采取南北并进、西昌会师的方案,争取在1969年7月1日建成通车。”

  命令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传达到各个施工部队。30万筑路大军在西南山地全面开花,气势磅礴的成昆铁路大会战全面打响。

  当时接受任务的各施工单位各部门都在传达毛主席的最高指示。老人家说成昆铁路修不好,我觉睡不着。修路没有钱,就把我的稿费支出来用。1966年年底。我们铁道兵学院的一部分师生,担负了一个重要的使命。从石家庄出发,配合大西南铁路大会战铁道兵司令部的抓革命促生产工作。同行的还有大连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的部分教职员工。


  铁院师生急赴“西工指”

  大西南铁路大会战指挥部设在成昆铁路的中间,四川省西昌市。西昌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今天是我们国家的卫星发射航天城。西南铁路会战指挥部就设在西昌的邛海岸边。我们奉命一路西行坐汽车,赶往西昌。汽车从石家庄出发,进入四川。那时候,沿着崎岖的川西公路走了四天,晓行夜宿,才赶到西昌。成昆铁路线会战指挥部的班子配备了高水平的领导干部。由彭德怀元帅挂帅,党中央西南大区的党委书记李井泉任第一总指挥。由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吕正操任总指挥。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和铁道部副部长刘建章及铁道兵总工程师彭敏任副总指挥。

  很多铁道兵部队,都是在战斗的岁月里开进施工现场的。开工那天,某团长亲自带领着这个团的尖刀排来到山下。大家望着那离江面达40多米的悬崖峭壁上的开发点,真感到有些玄乎。4.jpg

  那上面只有供两人站立的一块儿悬石,别说抡锤作业,就是往下看一眼,也会令人头晕目眩。战士们反复研究以后,决定在斜坡爬道搭起之前,从山顶上用绳索吊下两个人去打炮眼。可是,没听见几声锤响,那两个战士便又上来了。原来他俩站在悬空的石头上怎么也摆弄不好位置。要么是绳索晃荡,握不住钢钎,要么就是只能侧着身子抡锤。真好像老牛掉进井里,有劲儿使不上。

  排长以询问的眼光望着团长说,等搭成斜坡爬道以后再说吧。“不能等!”老团长手举起,往下一劈说:“大家知道党和国家都在看着我们,毛主席在看着我们,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那谁会左手使锤呢?排长为难起来。“我!”老团长敏捷地抓起了大锤,大家一下子围住了老团长,是啊,怎么也不能让团长下去。

  从茫茫的西北高原到烽火连天朝鲜战场,从汹涌遄急的九龙江边到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从巍峨磅礴的乌龙山脉,到水拍云崖暖的金沙江畔。20多年来,老团长没有歇过一口气儿,没有停过一次脚步。今天这种危险活儿怎么也不能让他去干了。“什么?你们不相信?我右手打1000,左手打800。”团长诙谐的说。不管怎么说,大家还是不让团长下去。

  忽然,团长指着远处一块石壁说,“你们瞧!”大家顺着他的手望去,“红军万岁!”几个大字清晰地映入眼帘。团长出神的凝视着红军的标语说,“咱们修的这条铁路,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咱们就要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这样吧,我教,你们跟着我学。”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

  “叮当”,“叮当”,老团长教的细,战士们干得猛,深山幽谷里,震荡着劳动的号子声。同志们,这就是我们尖刀排的老尖刀。你看老团长他那迎风挥舞的雄姿,你听他那铿锵有力的锤声,谁相信他是年近半百的人?

  轰隆一声巨响,开山第一炮打响了。坚硬险峻的山头终于乖乖地敞开了胸膛。在成昆线上,火热的战斗生活锻炼了战士们的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在那些大会战的日日夜夜里,一项项技术革新成果像烂漫的山花开遍了整个工地,涌现出了许多敢想敢干的人们。什么“木工专家”,“浆砌工程师”,“双层炮顾问”,“捣鼓能手”,真是应有尽有。


  为有牺牲多壮志

  新兵小战士小唐在一次施工中遭遇了意外。夜间,天空下起了小雨。铁路建设工作刻不容缓,战士们便冒雨工作。小唐和战友们登上尚在建设中的桥梁时意外发生了。架桥机突发事故,瞬间倾倒过来。小唐和其他18名铁道兵全部被压在了土层之下,重达300吨的架桥机也覆盖在上面。战友们将小唐等人挖出来时,他们已经永远停止了呼吸。

  事故发生后,连同小唐在内的19名铁道兵被就近埋葬在附近红军烈士陵园内。19座墓碑上,刻着同一个日期:1971年11月12日。

  新兵小战士意外牺牲了,生命定格在年轻的19岁。战友们只能将他的牺牲证件、遗物等物品交给唐家人,留作最后的纪念。牺牲证上,小唐一身正气,唐家兄弟二人望着遗物,流下了眼泪。

  60年代成昆铁路集中全国资源动工建设,最高峰时有35万铁道兵、筑路工人、民工参与建设。 在那个技术不发达,国家贫困的年代,成昆铁路硬是纵穿峡谷群山,经过的隧道无数,而这背后大约是2100人无名英雄的牺牲。 在成昆铁路线沿线上,仅纪念碑就超过了1千座,烈士陵园就有20几处,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艰难的一条铁路,堪称真正的英雄铁路。遗憾的是,因为交通阻塞问题,很少有人关注,包括金口大峡谷的铁道兵博物馆,纪念碑平日里都罕见游客到来。

  成昆铁路是一条用血肉之躯铸就的建筑工程,除了熊汉俊烈士外,还有很多人牺牲在了这里,为了祖国的建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要是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们,我们应该用最崇高的敬意怀念他们。

  2016年烈士纪念日前夕,铁道兵文化研究会出版了《铁道兵英烈名录》引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让我们铭记这些英雄烈士。他们是牺牲于成昆线的铁道兵一等功烈士:

  徐兴保,云南省绥江县人,1943年出生,1965年入伍,1966年入党。时任铁道兵第一师1团23连副班长。1969年1月4日,在成昆铁路渔洗二号隧道抢塌方、灭火中,徐兴保不怕危险,勇敢搏斗,壮烈牺牲。1969年12月8日,经铁道兵党委批准追记一等功。

  王泽清,云南省绥江县人,1943年生,1965年入伍,1969年入党。时任铁道兵第一师1团23连战士。王泽清入伍以来,先后4次跳入激流抢救战友和群众,救出1名工人和1名红卫兵。1969年1月4日,在成昆铁路渔洗二号隧道抢塌方、灭火中,英勇顽强,壮烈牺牲。1969年12月8日,经铁道兵党委批准追记一等功。

  向启万,四川省金堂县人,1940年生,1966年入伍,同年入团。时任铁道兵第七师31团5连战士。1966年8月18日,在成昆铁路密马龙隧道塌方中,向启万临危不惧,救出6名战友,自己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同年9月18日,经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批准追记一等功。

  董泽林,湖北省枣阳县人,1945年生,1963年入伍,1966年入党。时任铁道兵第七师33团2连班长。1966年在成昆铁路施工中,因隧道塌方,董泽林为抢救战友而光荣牺牲。1967年1月31日, 经铁道兵党委批准追记一等功。

  陈满祥,四川省岳池县人,1946年生,1965年入伍,1966年入党。时任铁道兵第八师三十七团二十连班长。1969年8月12日,战士文胜德因担水不慎落入龙川江。陈满祥跳入激流,用尽全力把文胜德推到岸上,自己光荣牺牲。1970年1月16日,经铁道兵党委批准追记一等功。


  成昆铁路是中国人的骄傲

  四月的西南天气,一直笼罩在阴郁的天气中,几位老战友在疫情紧张之时,自驾车从乐山一路沿着大渡河出发,几个小时后抵达的金口大峡谷,更显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迫感。汽车行驶在谷底沿江的路上,抬头望向滚滚而来的乌云,似有一种因渺小而被吞噬的无力感。

  金口大峡谷,被誉为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其峡谷落差两千多米,河谷十分狭窄,两岸山壁悬崖犹如被硬撑裂开的大山,从上方看好像一把利剑劈开了这些山脉,显得十分壮观气魄。

  因其险峻,且交通便利,是乐山乃至四川最著名的一条自驾路线,但比起川藏地区的那些网红路线,金口大峡谷的名气还远远不如前者。但有了解过这个大峡谷历史背景的人,都会惊叹这座峡谷背后的故事,以及那个特殊年代的精神。

  在沿江路上的胜利村,有一座建于1966年的关村坝火车站,这是中国第一个隧道中的火车站。关于这个峡谷里火车站 ,现存遗留下来的信息并不多,但老一辈当过铁道兵的老人,一直把它留在记忆深处。

  1965年,铁道兵用三百多吨炸药炸平了一座山头,并于山头两侧中间的隧道修建了这座小火车站,这个过程用了耗时1年多的时间,而这只是成昆铁路线上小小的一幕。

  金口大峡谷现在升级成4A景区,预计未来会有机会重点开发。从现场的观察来看,峡谷地貌,大渡河水文,河谷人文,以及近代历史,都有着非常高的旅游价值空间。

  另外公路修建相对完善,无论是从成都还是乐山自驾或乘坐绿皮火车,路程也不会太遥远。相信未来会成为一条著名的自驾和徒步路线,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成昆铁路背后,一个消失的英雄兵种铁道兵的故事。不忘历史,缅怀先辈,应该说是我们在这个时代唯一还能做的事。

  自此1804年英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解决了人们出行和运输大难题,再到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绿皮车”,不知不觉中,火车也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984年,联合国评出了“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第3名是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第2名是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谁也不敢想象,第1名出在了中国一条大三线的铁路上——成昆铁路,它被外国专家叫做“铁路禁区”。70年代我国加入联合国,我国赠送联合国的“国礼”,竟是一枚三米多长的象牙雕刻《成昆铁路》,几十位牙雕工匠耗时经年的微雕作品,展现风采,纤毫毕现,至今陈列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

  或许生活在21世纪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难以想象为什么一条铁路能超过宇宙飞船、人造卫星排名第1,那是我们中华民族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与山河同在,与日夜同辉。

  成昆铁路是一条以钢铁的意志和无数人的生命铺就的一条巨龙。也是我们人民军队用智慧和科技打造的工程神话。虽然成昆铁路是作为国防大三线建设而诞生的,但它起的作用永远不止是备战。它至少影响和改变了大西南2000多万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命运。使西南荒塞的地区整整进步了半个多世纪。

  依托成昆铁路,我国重要的航天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在这里建立起来。扬眉吐气的新中国终于摆脱了战争的阴影。成昆铁路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有专家说,成昆铁路至少推动中国的铁路工程技术进步了半个多世纪。不是跨越,不是跳跃,而是飞跃!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